探索写意花鸟画的新语境:赵英水教授作品赏析

【艺术简历】

赵英水,1955年生于山东省历城县(现济南市历城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1993年组建山东教育学院美术系(现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并主政18年。现任齐鲁师范学院教授,山东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大气之美|赵英水大写意花鸟画

赵英水先生“画风大气”。这四个字像是时下画评里的万能用语。但用在赵英水先生身上,并不是套话,而是恰如其分的。首先,他擅长的是国画大写意,在构图布局和笔墨形式上本来就是大开大合、酣畅淋漓,追求的是一种“笔墨未到气已吞”的气势。

其次,是他作品里呈现出来的美丽而旺盛的生命力。比如说他擅长画的紫藤,藤条盘曲如龙舞,花开绚烂铺紫云;比如他画的菊花,不是娇弱和羞答答的,而是激情澎湃爆发式绽开的,灿烂,奔放,体现出雄、茂、璞、厚的大气之美。所谓“画虽一技,其中有道”,一笔一墨融会的是人的生命意识、个性品格和独立境界。

英水先生大气,画面也气宇轩昂。他的作品,立足于对生活的审美观照,寄寓着他对生活的“大爱”,体现出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领悟。精神,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但又是确确实实能够捕捉到的。精神层面透露出来的大气,是高层次的。

英水先生表示,“齐白石之所以成为巨匠,是因为改变了以前文人画风的形式,雅俗共赏接地气儿;潘天寿则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为文人画增加了“一味霸悍’的视觉冲击力。我们这代画家,也应该在传承和发展国画方面做出努力。”

“要注重写生,画眼睛里看到的新东西,另外,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而用色,绿色的蚂蚱可以画成红色的,这不是乱画,是意象色、抽象色,学艺术的应该有这种认识才可以……”

美术评论家徐恩存曾评价赵英水的作品:“一扫陈规,意在翻新,因而画面中弥漫着一股扑面而来的'元气’。”对于一位生在黄土地、长在黄土地的画家来说,这股“元气”来自于他血脉里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

“我常忆起童年时候的生活情景。最难忘记的是和小伙伴们穿着土布裤衩,赤着脚丫,头套柳条圈,手持干瘪树枝,在绿色的田野中天真无邪地穿来穿去……尤其到了秋天,开在篱笆墙上的扁豆花竞相斗艳,房前屋后的丝瓜、葫芦相互攀延,黄土坡上的狗尾巴草随风飘动……”

赵英水说,紫气东升、牛羊出圈、鸡犬闻声、摇辘轳汲水等景色是都市人难以领略的,而每当回忆起这些,自己心中就涌现出一股强烈的表现欲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