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发展的转折---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国内“内循环”经济模式已经开始启动,意味着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个由外向内的转变,必定会带来一系列的调整。如果不能领会到这次调整的内涵与核心,那就势必会成为无头苍蝇,始终也找不准个方向。
在我看来,汽车和汽车金融领域的调整,和其他领域在总体方向上是一致的。近期以来所有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进行调整,那就是“供给侧改革”。如果我们依循着“三去、一降、一补”这个总原则进行展开,一切也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一个经济循环总会由产生需求,市场供给,市场消费三个大的环节组成,周而复始,循环罔替。需求产生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诉求,市场供给取决于满足市场需求的创造、生产能力,市场消费则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以及市场供给的有效匹配度。
总体看来,节俭、高效、避免资源浪费、精准匹配,注重整体交易结构的稳定、注重金融产品对于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双重支持,完善金融产品风险控制体系以及强化风险的对冲和妥善化解能力,将会成为这一轮国内市场经济调整的主流引导纲领。
受外部环境影响,国内的市场经济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保就业和促消费是个长期的话题。而这一切都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而实体经济的背后自然又离不开金融的加持。
很多圈里的朋友都觉得2020年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生意都不好做了。都迫切地想知道未来可能够会发生什么,但又看不清楚,更谈不上何从下手。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看汽车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调整,希望能够从中帮助各位读者梳理出一个脉络,结合发展趋势、结合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特点,来积极的做出调整。
首先,我们要了解供给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一,去产能,是指去掉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
第二,去库存,是要为新的产能提供市场空间。
第三,去杠杆,是要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的风险。
第四,降成本,是要提高效率。
第五,补短板,既是要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又要平衡供需关系。
可以说,目前我们汽车金融界的变革和调整也是紧密的围绕着这五条开展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去产能和去库存放在一起,降成本和补短板放在一起,把去杠杆单独拿出来。
先看去产能和去库存。在我们汽车金融圈,我的理解是这两年来即使没有疫情发生,这两去也是在稳步推进的。我们可以看到P2P平台基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大多数小型SP也都纷纷转行或者举步维艰。这不就是去产能和去库存吗?
在汽车金融领域,对于无效或低效的产能,我的理解是没有成熟的组织架构,没有专业的人才,没有资金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只能单纯的依靠帮助资方获客的渠道。金融行业是够准入门槛很高的行业,对于客户的选择也有多年沉淀的依据。当然,由于种种特殊原因的存在,也使得金融业务的门槛一直很高。这也是普惠金融喊了多少年却始终无法发展起来的原因。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个世界的信息交互变得无比透明。营销手段也充分地调动了国人的购车大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势必会造成市场的不断下沉。但是,客观的讲,我国目前针对于金融的市场配套并不完善,在行政法规、立法、执行、风险处置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需要逐步完善的东西。所以,传统的金融机构即使想弯下身段也很难实现。结果,当不专业的从业公司、人员遇到不专业的客户,就势必会产生大量的非法经营和风险隐患。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再次提到灿谷。个人认为,灿谷的最大成功之处,恰恰是这场降维策略。用最专业的人去服务次级的市场和次级的客户,培育次级的渠道。一个区别,结果就天差地别了。如今再回想起晓俊总那句:“我们是做服务的,而不是做金融的。”使我立刻想明白了灿谷成功的原因。
中国的传统管理思维是欲大治必先大乱。让风险充分的暴露出来,才能更有效的有的放矢。当套路贷,暴力催收、传销等各种非法行为涌现的时候,自然就会引来全国范围的扫黑除恶。这也就是到了产能需要控制的时候。
去除低效产能,就是一个去除库存的动作。于是我们纷纷看到国家队们批量入场。祭出的大旗就是回归初心和本源。就是按照既定的原则开展业务。设定明显的不能突破的底线和门槛。同时通过搭建稳定的结构来保证市场的供给和风险的把控。
就产品而言,其实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区别在于谁去做?如何去做?比如“臭名卓著”的车抵贷,让各家资方望而生叹,不敢轻易涉足。而也就是这个车抵贷业务,却已经撑起了平安的半壁江山,成为了盈利性极强的明星产品。原因何在?无非是扎实的基本功、稳定的供给、规则制定权的掌握。
稍作总结,今后的汽车金融市场,会走向一个大治的市场,整体市场供应不再会是群魔乱舞的形态。有实力的、真金白银投入的、基础能力强的持牌机构将会成为主流。平安银行和狮桥租赁在各自的领域在短时间内将很难出现超越者。而两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扎扎实实做事,真金白银的投入,将行业中的难点啃下来变成了自己的护城河
再来看看降成本和补短板。不用我说,近来持续热度不断的15.4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但不容置疑的是,国家对于金融行业降低获客成本,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是不可逆的。
减低成本的方法,无非是提高效率,减少环节和提高能力。金融科技的应用已经让这几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有一点要说明,汽车金融业务对于我的理解,一定是要先重后轻的。没有大的投入,就一定会把有效控制风险放在嘴上而不能落到实处。不亲身触达市场一线,就不会对市场、对客户、对环境有最为真实的理解,也就不会有好的产品,好的风控以及好的运营。
如果所降成本是目标,那么补短板就是手段和方法。我们最大的短板是什么?那就是无法抑制对于金融获利贪婪的本性。造成市场供需不对等。所以首先我们金融从业人员最要修行的就是底线原则。是不能被轻易击穿的。企业和个人最终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得到了多少金钱,还应该有自己为行业和客户做出的贡献。格局不同,角度就不同,做事方法也就不同,那么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金融行业是一个稳定持续发展的行业,只图挣快钱,不谋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能必然会被淘汰。从2020年起,我相信汽车金融浑水摸鱼的时代终结了。
所以,无论何种产品,存在即合理。根本不存在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强烈建议已经在行业内的,准备进入的企业和个人,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补齐自己的短板,把眼光放长。如果不具备基础能力,不想长远稳健发展,那么这个行业或许真的不适合您。
最后看看去杠杆。其实本身汽车金融产品就是一个杠杆。利用杠杆的原理才刺激汽车市场的消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加杠杆不是没有限度的。正如黄奇帆先生的观点,P2P之所以在这个阶段被限制的原因就是杠杆加的太大。完全没有自己的投入。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心思挣钱了。谨慎性的风险原则在于自身的投入,自己投入的多了,自然就会谨慎,就会关注风险,就会千方百计的化解风险。这也是亘古不变的原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汽车金融市场的融资环境将会越来越严格,会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自身投入大的,监管严格的,运营稳健的,核心能力突出的,将会获得越来越低的融资成本,而想借用高杠杆挣钱的,将面临融不到资金的局面。即使融到了成本高昂的资金,那在市场上也将毫无优势可言。
这一条不仅仅可以有效控制长期的系统风险,更是为行业设定了高的门槛。从而与去产能和去库存形成呼应的关系。
从这五点分析,是不是对于未来汽车金融的市场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呢?遵循这个方向,汽车金融市场经过大浪淘金后,势必会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企业。而我们众多从业者或者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们,您的选择是否也明确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