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7)

本篇要目:

************************************

1161.阳台寺双石塔

唐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1162.少林寺

唐至清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1163.兴国寺塔

宋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1164.千尺塔

宋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1165.寿圣寺双塔

宋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

1166.凤台寺塔

宋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1167.五花寺塔

宋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1168.玲珑塔

宋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

1169.广唐寺塔

宋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1170.大兴寺塔

宋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

1161.阳台寺双石塔


阳台寺双石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南四十二公里五龙镇岭后村阳台寺旧址。阳台寺双石塔东西并列,建于唐。


塔基为方形石板承须弥座,四边雕兽头、伎乐、力士和仰莲。塔身南面辟半圆拱券门,门上雕龙、飞天、羽人、莲蓬和小六角塔,门两侧力士和蹲狮。西北两面无饰,东面刻“维大唐天宝九载(750)岁次庚寅八月十八日,浮图主孟崇仙抽减净财,敬造石浮图”题铭。各层塔檐周边均线刻缠枝花卉,檐四角微翘。每层中间有一龛,龛内雕坐佛一尊


东塔高二点七九米,


西塔为方形七层密檐式,高三点零四米。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阳台寺双石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2.少林寺

少林寺视频介绍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


天王殿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

“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达摩亭,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


初祖庵,位于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塔毁额存。蔡京所书“面壁之塔”石额今存于寺内,另有古碑四十余通。1983年至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时,建围墙二百余米,恢复了完整的院落。现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

达摩洞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9年。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约七米,高宽各三米余。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据清《说嵩》记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塔早已毁。洞内东壁题有“本来面目”四字。洞外西边石壁上有“面壁洞天”四个大字。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少林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3.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河南省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兴国寺”西南侧,以寺而故名,(原寺已不复存,现群众集资新寺重建)。此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塔为砖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塔高27米,塔身下周长20米,往上层层缩小,塔基高1米,以塔身向外伸1米(现经加固后3米),每层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塔门1个,佛室1个,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梯可以旋登。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

兴国寺塔为砖结构建筑。九层六角楼阁式建筑。塔身高27米,塔身底周长20米,往上逐层缩小,塔基高1米,塔身向外伸1米(现加固后为3米),每层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向外延伸为1米,有塔门1个,佛室1个,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有木梯可以旋登。一层塔身南、北面有半圆形拱券门。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筑有台阶。


兴国寺塔,塔檐上有绶花,这是隋塔所没有的,这种装饰在本省也不多见,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物证,体现着当时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塔貌虽较隋塔瘦削,但它笔直崇秀,苍劲凝重,是一副傲骨凌风的形象,内涵非常丰富。宋代历朝的俭朴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情操,在建筑上也自然呈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兴国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4.千尺塔


大周山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贾峪镇,属嵩山山脉,由于山上建有曹皇后望乡之千尺塔,又名塔山。北宋仁宗年间,塔山脚下有一曹姓总兵其女曹氏,善棋琴书画、聪慧过人、被选进宫,由于她曾助仁宗清除了一次宫廷之变而得宠被册封为皇后。为解曹皇后思乡之情,宋仁宗皇帝在她的家乡大周山上建千尺塔一座,在汴京禹王台建望乡台,使曹皇后遥望故乡寄托思念。原千尺塔下建有寺院一座,名圣寿寺,始建于宋仁宗年间香火极盛,解放后由于年久失修,毁于文革初期,仅留千尺塔,公元1996年大周山被荥阳市政府规划为风景旅游区。2009年,塔山村人张振龙为弘扬塔山文化、挽救历史文化遗产,投入数百万元开始重建圣寿寺,历时三年,到2012年8月28日寺院建成开光,正式对外开放,到寺祈福消灾之黎民百姓络绎不绝,千年佛教圣地佛光普照,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张振龙先生的善举将载入史册彪炳千秋!

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其故乡建塔,使她能在汴京城看到故乡之塔,以解思乡之愁。因塔需高千尺,方能使皇后看到,故久未建成。为此许多官员、工匠被贬杀。后有能人献计,以羊群驮砖,把塔建于大周山顶。塔成,从山下至塔顶千尺有余,曹皇后得以遂愿。因此后人便称此塔为千尺塔或曹皇后塔。


该塔坐北朝南,为九级(1989年维修时第八级尚存局部,以上部分无存)六角形楼阁式砖塔,1989年维修时存高12.981米,维修后高度为15米。塔体用长0.315米、宽0.15米、厚0.055米规格的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作粘合剂砌筑而成。每级塔身带叠涩檐,除上部两级外,各级叠涩檐上部又砌出象征性平座。在1—7级塔身南面中部,辟真假门洞,塔内上下布置两个相互分隔的六角形塔心室。


塔基之上为第一级塔身,高2.357米,底边长2.715—2.75米不等。南辟一门洞,通向塔内塔心室。门洞宽0.825米,深1.26米,外部原高约1.575米,内部高约1.746米。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千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5.寿圣寺双塔

宋代寿圣寺双塔位于河南郑州中牟县黄店镇冉家村东约1公里处,为宋代建筑,距今约有800余年的历史。塔的形状是仿照尉迟敬德的双鞭来建的。塔建得比较慢,至宋初,此处多被袭扰,当时西边的塔建到30米不建了,东边的塔建到18米不建了。两塔一直都没有顶,一下雨,大雨就顺着塔顶流到下边。


双塔分东塔和西塔,其中东塔四层高18米,西塔七层高30米,双塔建筑均为六角形无塔顶,由此而派生出许多民间故事。双塔虽经数百年风剥雨蚀,人为破坏,仍傲然挺立,平时就有不少人前来观光,每年的正月十六为双塔岗古庙会,更是火山人海。塔四周有内塞和外寨双重土寨墙,内塞墙至今保存完好。双塔岗占地约400余亩。塔后原有寿圣寺,座北朝南,毁于五十年代,塔西为一宽约100米,长500米的自然壕沟,少加整修即可蓄水建水上乐园。

中国是世界上古塔最多的国家,几乎所有古塔都或多或少倾斜,有的塔身倾斜一米多。因为建筑时地基有深有浅,材料质地不同,承载力也不同,造成了塔的倾斜;也有地下土质和地下水流动的原因。寿圣寺双塔东边的低塔直立,而西侧的高塔明显向东北方向倾斜。它的倾斜,是因为它所建的位置正好在亿万年来的黄河冲积扇上,地下是沙土地,可能因为地基的原因造成歪斜。

据传,清朝初期,寿圣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记寿圣寺始建于唐,兴于宋。鼎盛时有两进寺院,大殿、廊庑、山门、水井、戏楼齐备,有寺僧数十人。毁于五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每年的正月十六为双塔岗古庙会,更是火山人海。如今的庙会,已然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吃、喝、玩、乐、逛,历史遗存、更显热闹、繁杂、丰盛与厚重。寿圣寺院逐步加建恢复古刹香火。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寿圣寺双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6.凤台寺塔


凤台寺塔,新郑古代八景之一,位于河南郑州新郑市区南洧水河南岸。这里是座四面环沟的土台。凤台寺塔北面是洧水,碧波潋滟,燕飞鱼跃,东西南三面翠谷中,百花吐香,蜂飞蝶舞。高台上林木苍翠,烟云缭绕。凤台寺建于宋朝,距今近1000多年。


凤台寺塔是一座六角九层叠涩密檐式砖塔,高19.10米,基部周长13.38米。塔身呈园锥体由水磨青砖砌成外壁,灰浆添缝,造工精细,古朴雄伟,甚是壮观。塔身自第一层向上宽度逐渐内收,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状。无基座。


第一层的东壁有拱券门,青石门楣,上槛和门框皆为青石,上边刻有塔铭,下面有武士浮雕像。拱券门内为塔心室,高2.01米,上顶收缩成六角藻井。第二层隔角有一半圆形假券门。第三层至第八层,出檐结构与一、二层相同。第九层无门,顶巅置有塔刹。塔身外檐的每层倚角处,有木质角梁,梁下悬有风铃,细风吹过,铃声响遍四野。塔身台基下面筑有地宫,用以供置舍利子或安葬和尚。地宫东壁有半园拱门、石门扇,门外斜砌封门砖。宫内壁上用彩色绘有各种花卉、人物、飞禽,姿态生动,形象逼真。


2018年8月,凤台寺塔经数月的修缮完工。原塔顶露塔身。

新郑县旧志记载,凤台寺建于宋大观三年(1190年)。而塔门楣上刻有“太原温考□谒朝假以元丰四年七月十二迁葬祖父母、父母于县西南七□里耿村九龙之原”字样,则凤台寺和塔应建于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距今近千年。现塔周围不见寺院。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凤台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7.五花寺塔


五花寺塔位于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西岸,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孤塔。五花寺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宜阳县志》记载其为“唐基宋塔”,专家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唐代建筑材料。


塔起九级,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一二层以上,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这座砖石结构、八角密檐式的古塔,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每层斜角处向外伸出一根木头,古代挂有铃铛,可惜木头已经朽了,铃铛早已不在,“风吹铃铛响”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塔的第一层、第三层、第四层、第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第二层为真门。门两侧装饰着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

宗教界人士和建筑学者认定它为宋代建筑,主要依据是塔中使用了卧木(也叫横木,夹杂在青砖结构中,起固定和部分支撑作用),而这种建筑技术在宋代之前没有出现过。他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无疑,但在建造过程中,它很可能使用了部分唐代的建筑材料,因为五花寺塔就是建在唐代连昌宫遗址上的。

为了有效保护这一“国保”,宜阳县在2010年曾专门做过测绘,对五花寺塔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纠正倾斜)。现在,包括五花寺塔在内的汉山文化园正在建设,五花寺塔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汉山文化园占地2300亩,包括五花寺塔和塔东北面的李贺文化园、汉光武帝刘秀庙,还要再建念佛堂等建筑。”


据村民介绍,当初的五花寺规模比较大,寺院山门和少林寺的山门造型一样。建国后,在扒庙建校和搞水利基本建设运动中,五花寺被拆毁了,现在五花寺其他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古塔。五花寺塔的建造年代,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宜阳县志》只有四个字的记载,“唐基宋塔”。现图中已经有建仿唐建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五花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8.玲珑塔


玲珑塔又称徽塔,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西南17公里原武镇的东关,310省道旁边,现已划归新乡市平原新区,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玲珑塔至今经受过10多次地震,1938年还曾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击。1983年有关部门测量得出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3度33分。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虽历经九百多年的历史风烟,至今仍巍然屹立。该塔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楼阁式砖塔,造型美观,观之赏心悦目,为宋代寺院之佳作。登上此塔可以南望黄河波涛,北眺太行峰峦,东见浩瀚云海,西览万顷碧绿,真可谓妙趣横生,蔚为奇观,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塔顶铁刹、覆钵、相轮犹存。

据传,宝塔周边的荷塘,原来只有一个。后来为了防止过度倾斜,在反方向又挖了一个,两相平衡,大大减缓了宝塔的倾斜速度。微风吹过,铃铛叮当作响,清脆的声音空灵悦耳犹如天籁,似乎在脉脉讲诉着博浪大地上一段古老的传说。


该塔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平面六角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1601年)重修,全高约47.25米。古塔层级均为奇数,唯此塔是十二层,成偶数。原因是这里自古以来是黄泛区,塔的底层已被泥沙淤在地下,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层,地下一层,正门为原塔二层的窗户改装而成,全塔高约43米。


据明万历辛丑(公元1601年)《重修宝塔记》记述,善护寺原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重修宝塔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人悟节主持,善人赵仁偕赵九时、赵九思等人施工。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塔顶铁刹、覆钵、相轮犹存。

塔北面有一塔门,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湮灭,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现今的塔门设在南面,为原来塔身二层的窗户改建而成。自第二层以上皆为叠涩出檐,塔身每层均辟半圆拱券门及假窗,斗拱、层檐、装饰假窗均为雕砖垒砌。该塔的轮廓为抛物线型,砖木结构,每层角梁系木制,突出塔身外部,上有铁鼻,悬挂风铎,微风过处丁当作响。塔内置0.6米宽的旋梯,游人扶梯可登临塔的最上层。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玲珑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69.广唐寺塔


白马塔,位于河南省延津县西北塔铺村广唐寺内,始建年月无考。白马塔亦为六角形阁楼式砖塔,其外部轮廓,因三层以上逐层明显收缩,故稍呈抛物线型。各层飞檐均用青砖雕花叠涩砌成,上面为花檐,下面砖雕斗拱及仿椽头,各层高度不一。第二层最矮,无窗门,其余各层每层有窗门两个。


白马塔亦为六角形阁楼式砖塔,其外部轮廓,因三层以上逐层明显收缩,故稍呈抛物线型。各层飞檐均用青砖雕花叠涩砌成,上面为花檐,下面砖雕斗拱及仿椽头,各层高度不一。第二层最矮,无窗门,其余各层每层有窗门两个。塔高30.06米,底部直径10米,造型古朴。


白马塔,现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广唐寺塔记碑》载有:“广唐寺创于古酸邑,及黾迁通郭,居人列寺之东向,及以塔名铺。明代诗人越应扬题《广唐古塔》诗一首“灵鹫连峰出化城,法云空寂念无生。兹航肯度诸方便,一拯民穷即大乘。广唐古塔这里曾是佛教胜地,进入这自由无碍的境地,一切烦恼皆无。据其建筑结构与风格判断,不早于宋代。据当地群众传说,该塔修至八层,因水患停工,塔顶至今未封。


塔内有斜形梯道与螺旋梯道交替连接以达塔顶。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广唐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70.大兴寺塔


大兴寺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始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将近1400年历史。北宋政和二年重修,明清又有修葺。为九级密檐式八角实心砖雕宋塔。高18.7米,第一层位于地表下4.6米,塔下有地宫,距地表8.1米深,底层周长15.6米。塔身通体砖雕,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


裴村明代庙碑,上面记载:“邑西三十里裴邨有寺,曰大兴寺,当朔其伊始,乃隋末大唐李渊起兵晋阳,或得佛祖庇佑,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初建大兴寺一座”。另一个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重修殿宇古塔”碑记。据此推断,唐代建寺建塔当是史实,但毁于唐末的战乱之中,后来宋代在大兴寺原址上又修建了新寺新塔,所以大兴寺塔应为宋代建筑,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据文献记载,大兴寺塔历经大小十余次水患、二十余次地震,长期遭受风雨侵蚀,最上两层曾遭飞机撞击,仍保存较好,巍然屹立,对我们研究古建筑的防震、抗洪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资料介绍,大兴寺塔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北宋政和二年进行了重修,现看塔的结构,基本都是宋塔特征,也许此次重修,基本上是一次重建。由于受洪水风沙侵袭严重,


大兴寺塔一层如今全埋地下。地面部分把原来一层的塔檐部分当作了塔基,近年重修时在塔身施以石块镶嵌墙面。

塔地面六层,地下一层,高4.6米,塔下有地宫,距地表8.1米深,近年有人在塔前挖一斜道,直通地下一层券门内,进入后可以看到一层拱顶及塔下的地宫。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大兴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西北永平古镇

    沿312国道从永寿县城一路向北数十里,在与306省道交叉口前往麟游县的地方,便是关中地区著名的永平古镇.永平镇,位于永寿梁中部,被称为"关中分水岭",境内沟壑纵横交织,黄土地貌特色 ...

  • 发现登封之美|世界建筑史上的稀世珍宝 ​——嵩岳寺塔

    中岳嵩山,巍巍峻极 天地之中,华夏根源 在岁月的长河里,嵩山为华夏文明生生不息提供着丰厚滋养.2010年,由登封8处11项历史建筑组成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第34届联合国教科 ...

  • 古城定州的“中华第一塔”

    历史,文化,考古,收藏: 民俗,古建,风土,文章. 古城定州为唐侯故城.中山古都,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古代建筑实物,有一座古代建筑举世闻名,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塔"的定州塔,它始建于宋 ...

  • 【名单】河南省国保级北宋古塔图录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第一画,那么汴河就是大宋东京城的第一河,三千八百米汴河,映射着汴梁城的华丽倒影.从东京城蔓延开来的佛教古塔,则是北宋从建国到衰落167年建筑.艺术.宗教.经济等多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共计795处) 本篇要目: ************************************* 703.良乡多宝佛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711.慈寿寺塔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721.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731.金山寺舍利塔 元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732.天宁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741.蔚州古城墙 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742.故城寺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751.宣化柏林寺 明至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 752.卜北堡玉泉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761.衡水安济桥 清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762.凤山关帝庙 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2.张村圣庵寺塔 宋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781.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