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与客观只是两个视角——《如此而已的哲学》第十六讲 2024-07-30 13:06:30 西方哲学一直用错误的主观与客观定义偷换了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定义,从而导致存在的主客观一致性被人为肢解而不自知,从而使人的主体性无法终极自圆其说地常识化建构,进而使上帝的绝对存在成为可能,所以基督教文明相对中华世俗文明在人化水平方面低太多。 赞 (0) 相关推荐 哲学那些事(上) 哲学那些事(上) 【深度催眠】度与变,决定了这世上本无完美... 最大的错误,就是追求本来没有的东西.譬如完美. 衡量和评估一件事情做下来的结果,最完美的结果,莫过于完美.然而,关于"完美"的最完美的定义,莫过于"完美是两个字" ... 《如此而已的哲学》第六讲——什么是逻辑天花板 人类最后的逻辑天花板在于终极本体论的常识化建构不能,这也是建构基础概念体系的最后障碍,已经被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所整体突破. 你的主体性该如何完整建构——《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三十六讲 任何人的终极主体性只能通过思辨人生于无困于心的终极自圆其说,思考清楚哲学该如何常识化转向,是人的终极智慧的唯一正确释放方向. 有辩证才有终极实证——《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二十七讲 人的任何观都具有主客观一致性所内涵的绝对辩证属性,所以只有常识化明确逻辑的绝对辩证属性,人的文明才能在可终极自圆其说的实证追求实现后实现整体成熟. 用中国传统思想精华补强西方哲学—《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二十六讲 相对于西方哲学的对立统一命题,中国传统的阴阳互根命题在认知的逻辑机理上的绝对辩证属性更明显.更通俗,因而确保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在人化能力上有太多补强西方文明的终极属性. 同构性的命题渊源——《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二十一讲 常识化理解了同构命题,才能终极瓦解不可知论存在的一切合理性. 旧哲学相对于普通人就是存在的无——《如此而已的哲学》第十七讲 旧哲学不能终极自圆其说于常识化普及,相对于普通人就是存在的无,只有通过常识化转向,才能既改变旧哲学的局限,又把人的主观文明直接带入主观成熟. 建构终极哲学的全部可能性——《如此而已的哲学》第十一讲 人类的认知结构图和思想体系的同构关系图的首次成功建构成果展示. 不可知论的阳谋——《如此而已的哲学》第八讲 政治与宗教都是非终极文明现象,必然在哲学常识化转向之后与法律和货币一起消失,因此世人有必要常识化意识到,伴随这个过程一起消失的,是许多伪权威,因此迷信权威,就是我们曾经的理论不自觉,很荒谬,但很现实. 不自觉的荒谬——《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七讲 具备自我意识即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在此之前,必须有不自觉的荒谬难以察觉,只有哲学常识化转向才能扭转这种认知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