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在一次成功的自主呼吸试验之后进行。患者应该是清醒的,能够咳嗽并保护自己的呼吸道。病人应该坐直,并且可以使用吸引器。气管插管的气囊可以稍微放气,以允许听到空气泄漏的声音。没有听得见的气囊渗漏提示喉部有水肿,但不是拔管的禁忌症。拔管前可以抽吸患者的口咽部以清除多余的分泌物。然后,当病人咳嗽得很厉害时,可以迅速拔掉气管插管。拔管后喘鸣拔管后喉部水肿/肉芽组织可能导致明显的气道阻塞(通常表现为喘鸣)。预防性使用皮质类固醇(通常是拔管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4 mg,然后每隔8小时使用2次)可能有助于预防拔管后的喘鸣。然而,常规使用是有争议的,大多数人将这种药物留给那些有证据表明气囊放气时口腔没有“泄漏”的人。拔管后喘鸣并不总是再插管的指征。如果患者未处于极端状态,可使用雾化肾上腺素(2.5 mL 1%肾上腺素)。其疗效已在儿童中得到证实,但在成人中仍存在争议。地塞米松按上述方法给药。呼吸氦-氧混合气体(氦-氧)可能会有所帮助,但还没有得到证实。气管切开术在脱机中的作用气管切开术为患者提供舒适性,同时保持呼吸道保护和吸痰通道,并能够“连接和断开”患者。所有这些帮助病人脱机。对于球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或因长时间机械通气导致的口肌运动无力的患者,开窗气管切开术和气囊放气方案有助于评估和重新训练正常的口肌运动控制。气囊放气实质上重新打开了病人的正常气管。借助语音瓣膜或Passy Muir瓣膜,患者可以通过口腔和气管切开术吸气。然而,当呼气时,阀门关闭,使得气流可以被重新引导到声带(☞图27)。虽然这对沟通是有益的,但患者可能有吸入唾液的风险。在进行套囊放气时,需要密切监测嗓音质量、咳嗽强度、分泌量和呼吸参数。在怀疑有呼吸道保护问题的时候,套囊放气的时间应该很短,而且持续时间要慢慢延长。为了评估拔管的准备情况,对插管开口加盖,并对套囊放气。患者现在必须完全通过口腔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呼吸困难均可能提示喉阻塞/声门下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