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仪式感与“消费降级”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看起来或者自认为为“脑力驱动型”的企业中,管理者经常倡导的便是“学习型组织”,光提倡便也罢了,还要身体力行的去组织“读书会”,同时,也告知中层甚至是一线员工要加强学习,哪怕是线上的一些读书类节目,公司都可适当报销部分费用。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有一点可能忘记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一个本来就抗拒读书的人,您一定要对方怎样怎样,会引起对方的不适。人与人相处讲究舒适感,组织与员工之间也是如此。再加上,如果每次在会议中强调,甚至还大谈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的收获,本身就是一种失策行为,因为你不知道,底下的人里面,有些可能对书的领悟要比你深刻,有些可能根本就不感兴趣,当你还在沾沾自喜的为对方讲解的时候,对方可能是哈欠连天的状态。放在会议上也是如此,一旦你发现在会议上,有40%的人有哈欠连天或者不断的转换坐姿,您的会议本身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会议。此时,您就需要注意两点,一,您确定您所说的对方已经听懂了;二,您的发言是否过于冗长而没有抓住重点。
接下来我们论述读书这件事,因为这件事跟接下来的仪式感有着某种关联。在移动网络时代,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在不自觉中会有一种想分享的冲动,这种是基于个人的心理而来。如果浅层次来看,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仪式感。打开你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在朋友圈里,无论吃饭,买衣服,逛街,购物都有各种晒。这是生活状态的仪式感,人人都想要表达出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不适拖地带娃或者苦逼的加班。现在回头来看企业要打造学习型组织,然后组织读书,强调读书这件事,这也可以看作为一种仪式感,但人有个性,您不能用自己的仪式感强加给员工,一旦强加,相处的舒适感就不存在了,当相处舒适感不存在,你们之间就会越走越远!而且我个人的观察感受是,真正读书的人,从来不会在一个公众场合去讲自己读了什么书,然后意味的劝说对方也去接受,读书这件事是一件很私密的事。一旦一个有思想的精神领袖或意见领袖组织爱学习的人一起来读书,这就成了一件不纯粹的事,也就自然变成了一门生意。比如像樊登读书会这种,为了读书而读书,真正读书的有多少呢?说句直接一点的,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培训圈。
在我看来,读书本身是件私密事件(当然,仁者见仁了),如果变成一个“仪式感”的事情,这就已经不再是是读书,也不是我所期望的读书!
消费升级很好理解,但“消费降级”或许有人就要有疑问?最新的一份研究文章称:“在N座大山之下,一些年轻人开始转变成为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他们痛恨人情世故,试着对一切品牌光环视而不见;他们为未来精打细算,在当下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他们恐惧疾病和意外,对一切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的事情避而远之”。
看这样的论述,您可能也有会切身感受,说的好像就是你本人(当然,如果您出身相对富裕的家庭,您可能没有这种感觉,但对一些白手奋斗的年轻人而言,这是真实存在的)。关于消费升级乃至新零售,我已经在局部论述多次,不打算重复老话题,但我想表达一个观点:消费升级从未改变!
如果说一定有消费降级的出现,那说明我们的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已经趋于理性,对消费者而言,让自己的每一笔消费更有价值,才是消费升级的方向与导向!
如何让消费有价值,在企业当中,这就需要一个切实的真正的产品经理为产品来服务,重点是企业应该具备自己的产品战略并且将其作为第一战略,用户关心的永远都是你有没有提供给他需要的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一定要给这个选择加一个框架,个人认同这么一句话:低毛利、低价格、高品质是通往世界的通行证。这句话是名创优品的叶富国说的。
因为谈到了产品经理和用户,所以我个人在这里再发散一点:作为消费品的产品经理,尤其是快消品,您在产品设计当中,一定要让自己的产品,在某种时机下,有一种“仪式感”,有仪式感,才会有炫耀才会晒。
所以,消费降级从来就不曾出现。如果有,也只能说明您对新零售的理解还不透彻,未来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优质低价,这也是未来很多零售标杆企业的成功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