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文在线」王蘧常:忆沈寐叟师

忆沈寐叟师

文/王蘧常

柳曾符整理,闻是编辑

闻是:书法评论也需要学习!

柳生曾符谓评书当观其气象,而以笔法为枝节。善哉斯言!因以王国维先生《沈乙庵先生绝笔楹联跋》示之:

「东轩先生弥天四海之量,拨乱反正之意,四通六辟之识,深极研几之学,迈往不屑之韵,沈博绝丽之文虽千载后犹爽爽有生气,矧(shěn)在形神未离之顷耶!此书作于易箦前数小时,而气象笔力如是,先生之视躯体直是传舍耳,陟降以往,无乎不在。箕尾星耶?兜率天耶?对此遗迹,谁谓先生不在人间也。」

世评寐师书,无过国维先生此论,而所注正在书之气象也。

曾植先生

先师沈子培先生(一八五〇——一九二二年)讳曾植,号乙庵,又号东轩,晚年别号寐叟,浙江嘉兴人,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举人,光绪六年(一八八〇年)进士,在刑部十八年,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后来之外务部)章京,五十四岁外放任知府,历道台、提学使,终于安徽布政使,均详《清史稿》本传中。先生为学初专精地理,会试答问西北边徼事冠全场。声名既著,日本史学家那珂通博士特来就问。在总理衙门时,俄罗斯使臣以其国人《蒙古图志》中唐碑三种请教,先生作跋答之,西人屡引其说,称之为「总理衙门书」。后又旁及四境,并及南洋各岛之航路及外国贸易往来道路。在刑部时,既精今律,又由明代、宋代、唐代诸律法上溯汉魏,当时推为律家第一。家居后,问学者络绎不绝,外国人亦不远万里而至。如俄罗斯人卡伊萨林作《中国大儒沈子培》一文,日本西本白川拜门称弟子,亦作《大儒沈子培》一书。法兰西伯希和与先生论契丹、蒙古、畏兀儿国书及摩尼、婆罗门诸教源流,师滔滔不绝,伯希和为之倾服。

沈曾植《临魏碑楷书屏》1 纸本 147×40cm×2 西泠印社藏

先生与予家有戚谊,予幼时称之为「四公」。一日先生来舍,见予临池习北碑,遂以旧拓《郑文公碑》八大轴见赠。十九岁从先父步畇公命,至海上从先生学,至今日,略知书法,皆拜先生之赐也。

先生书法,执笔学包世臣,诸体中草书尤工。晚年作草,抑扬尽致,委曲得宜,正如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极缤纷离披之美。吴江金天翮谓「明代无篆书,清代无草书」,盖清代碑学盛行,书家多致力于篆隶,草书罕有名家者,自沈师出而草法复明,惜其大草墨迹流传不多。

沈曾植《临魏碑楷书屏》 2纸本 147×40cm×2 西泠印社藏

近人曾熙曾评先生书云:「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先生于前二句逊谢,末一句则不解所指。曾熙云:「翁方纲一生之误在稳,刘墉八十岁以后能到不稳,何子贞七十以后更不稳,惟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字愈不稳则愈妙。」先生避席曰:「不能至此,但奋吾老腕为之,未知能到不稳处否?」

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亦刻意经营,竭尽心力,六十四岁后始专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其学书从晋唐入手,致力于锤繇,后转学碑。于包世臣之「安吴笔法」颇为推崇,讲求执笔和笔墨相称之法。曾有诗云「百年欲起安吴老,八法重添历下谈」,又云「包张传法太平时,晚见吴生最老师」。包张即指包世臣、张裕钊,吴指吴让之,一脉相承,可见先生心法所在。此外,亦曾写过黄山谷诸帖及大篆。先生晚年自行变法,冶碑帖于一炉,又取明人黄道周、倪鸿宝两家笔法,参分隶而加以变化。於是益见古健奇崛。「宁拙毋媚」,自具风貌。郭绍虞先生云:「书家有刻意求生者,沈寐叟就是其中特出者,这种生正是恰到好处,所以不涉于怪。」先生作书,速度极快,笔力奇重。曾云「作字须胆大」,执笔在手,盘旋飞舞,极其灵动,甚至笔管卧倒于纸上,厚如玉版宣亦常被打去一大片。他作书主转指,转指时最用力,要求笔笔送到。此种侧管转指之法,人所难学,如果笔力不够,笔势自转不过来,一转就偏锋。

沈曾植《行书赠缶庐七律横轴》纸本行书 19×67cm 朵云轩藏

释文:吴侯下笔风雨快,天机灭没瀊怀中。私壐苍然秦汉上,清吟复是江湖雄。感怆诗人怀旧俗,萧撼老树鸣秋风。吴兴高士钱舜举,固应倪视水精宫。
款署:缶庐先生过谈,写示近作,剧有河汾月泉风味,越日得句,寄呈教正。植。
钤印:寐翁(白文)

近年有人倡中锋运腕之论,斥转指为破坏笔力,非用笔正宗。其实这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人用笔,大概本无转指,但字越写越大,笔锋下按太多,笔毛尽卧纸上,由于笔毛弹性有限,笔锋无法自行起倒,换锋困难,为取简易,遂有转指换锋之法。但如停笔转指,确实破坏笔力(实为破坏笔势)。如于转指换锋之际,顺原来笔势,继续运腕,使转指与运腕密切结合,在此情况下,原笔势不减,则转指亦不会破坏笔力。转指作书,並非一律都是好字,犹运腕作书亦有优劣然,关键在于笔力发挥得如何。所以同是转指,包世臣之书,人多微言;而于寐师之书,则无异词。盖包氏笔力稍逊,加以「指腕不能离几」所致,不能单归咎于转指。同一人写字,李瑞清早年与晚年的字就有优劣,其原因颇复杂,并非凡是转指,字就不好。如上所述,可知转指是一种难度较高的书写技巧,需有一定的水平与笔力,才能应用自如,以寐师之天资与笔力,正是运用成功的典型。近人好习先生书者,多貌似,鲜能自成壁垒,固由学力不及,然亦由不能得其转指之妙。先生于唐人写经、流沙坠简亦极用力,晚年变法或亦得力于此。其学唐人写经,捺脚丰满,尤他人所不能到。尝言「摹流沙坠简,当悬臂拓大书之,取其意而不拘形似」。予尝效其法,得益匪浅。先生与康有为交谊颇笃,且为康氏所折节,康所著《广艺舟双楫》自序中有「厥友告之曰,汝为人太多,而为己太少,徇于外有,而不反于内虚,其亦暗于大道哉」云云,其中「厥友」,即指先生。盖康氏著此书,实先生所促成也。

先生之论书著作则有《海日楼札丛》、《寐叟题跋》等。

《海日楼札丛》有「安吴释黄小仲『始艮终乾』之说」一则云:「安吴(包世臣)释黄小仲『始艮终乾』之说至精,小仲不肯尽其说,此语遂为书家一淆疑公案。仆于《药石论》得十六字焉,曰『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之间,绰有余裕』。谓此语成安吴义也可,谓破安吴义亦无不可。」

沈曾植《行书黄庭坚诗轴》纸本行书 145.8×4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山谷诗。寐翁。
此轴录宋代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之一,自识:“山谷詩”。款署:“寐翁”。下钤“沈曾植印”、“海日廔”印。引首钤“知一念即無量劫”印。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
此轴书法下笔有力,多用侧锋,笔划劲利挺峭,有北碑书法意趣,章法布局亦自具特色。沈氏书法貌似松散,实则意到笔随,回护照应,不失毫厘。章法布白更处处呼应,相揖相让,静中求动。此轴代表了沈曾植行书的艺术水平。(撰稿人:马季戈)

盖小仲作书全主正下,以「艮」、「乾」表示点画左下及右下方位,以为必如此,点画始圆足。然筑锋下笔,锋随势转,变化正自无穷,故寐师为之发挥,转指侧管亦无施而不可。予昔年题师绝笔楹联诗有「昔年书法传坤艮,置我三王二爨间」之句,即指此。然小仲书从来未见,今年仲则裔孙黄君葆树收集仲则遗作,成《黄仲则书法篆刻》一书,居然觅得小仲隶书一联附于集尾,展视之下,古雅绝伦,视桂未谷、伊墨卿诸家无多让。而其用笔纯然正下,如其「始艮终乾」之说。如以小仲此联与师书对勘,具见其变化之妙,当更可知师说之精。岁壬寅,柳生来从予问学,成《始艮终乾说》二万言,颇足以概见师书学之精微云。初,先生自述书学深而书功浅。予见先生六十以前为孙隘庵临《郑文公碑》,绝少变化;又见为予外舅沈公仲殷写佛经卷,当时诧为精绝者,亦不能过安吴轨辙。六十以后,真积力久,一旦顿悟,遂一空依傍,变化不可方物,然其用心实发于早岁也。並世论寐师书者甚众,兹录其门人金蓉镜一则为本文之殿。金氏曰:「先师于四部无不学,唯不谈阴阳五行耳,书法特其余事。」又曰:「即以八法言之,精湛淹有南帖北碑之胜,自伯英、季度、隶、丛冢吉石,无不入其奥突窔(yao)。有清三百年中,无与比偶,刘文清且不论,即完白、蝯叟为螺扁书,驰骤南北,雄跨艺苑,亦当俯首。晚年应接品流,长㡧(zheng)大卷,流而益雄。散落海上,如次仲一翮,山川为之低昂,可以知其书学之大概矣。」

沈曾植《行书包世臣论书两首诗轴》纸本行书 127.8×66.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中郎派别有锺梁,茂密雄强正雁行,底事千文传祖法,顿敎分隶意参商。
吕望翩仙接《乙瑛》,峻严《孔羡》毓任城,欧、徐倒置滋流弊,具体还应溯巨卿。
款署:复青仁兄属,寐叟。
钤印:知一念即无量劫(朱文)、寐叟(朱文)、海日楼(白文)

总之,师之书法、雄奇万变,实由读破万卷而来。所以予先论师之学问,然后再及于书,后之学先生书者,其在斯乎。

闻是编辑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我们将尽力为粉丝们提供优秀的文章、书画作品以及艺术家们的生活点滴!

沈曾植《临法帖书屏》纸本 106.5×50.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静而思之,胜事莫复过此,气力犹未愈,吾君何当至,速附书,必向饶定,须寄往竟。
款署:率更帖,馀翁。
钤印:曾植印信(朱文)、海日楼(白文)

沈曾植《临法帖书屏》纸本 106.5×50.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贤兄处见临乐毅论,便是青过于蓝,欣抃无已,数行草草,世南近臂痛废书。
款署:永兴帖,宣统辛酉三月,植。
钤印:寐翁(白文)、右神馆(白文)

沈曾植《临法帖书屏》纸本 106.5×50.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後荡洪流前固重爽垲势掩华亭爰集真侣
款署:瘗鹤铭,寐叟。
钤印:植(白文)

沈曾植《临法帖书屏》纸本 106.5×50.5cm×4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吾今至破堽在路粗可寻还迟卿不远愿信知。
款署:齐高帝书,馀斋居士。
钤印:沈曾植印(白文)、知一念即无量劫(朱文)

(0)

相关推荐

  • 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唐代,欧阳询行书收卷,纸本墨笔,贴文纵25.5厘米,横33.6厘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仲尼梦奠帖>释文以"仲尼梦奠"开头,共七十八字, ...

  • 投池殉国的清代名臣戴熙(1801-1860)书法造诣如此深厚

    戴熙<行书组织莩甲八言联> 珊瑚笺行书 165×31cm×2 常州博物馆藏 释文:组织仁义,琢磨道德:莩甲新意,雕画新词. 款署:海秋五兄属,醇士戴熙. 钤印:醇士(朱文).戴熙之印(白文 ...

  • 沈鸿根毛笔行书字帖(上册)字体粗壮大气,刚柔相济,适合初学者

    沈鸿根毛笔行书简体字帖(上册).上册为大字帖,每页六个字.共70页.适合初学者描红摹写.上次发布的图片有错误,现重新发布.由于三字经文字太多,下册改为中字字帖,每页12个字,共85页.明天发布,敬请期 ...

  • 「昔文在线」赵春青:北魏正光五年《侯掌墓志》简介

    北魏正光五年<侯掌墓志> 闻是启用「昔文在线」,在于掘地三尺,把往昔的好文.好字.好画,挖掘出来,呈现给各位文友分享.各位且看且珍惜.一起进入「昔文在线」吧!网友们如有好文,请推荐给我们! ...

  • UC头条:「昔文在线」尹连城: 吴玉如论书法简注——论技法

    吴玉如论书法简注 辑注/尹连城 点击加载图片 编辑_<闻是> 点击加载图片 吴先生 吴先生名家琭,字玉如,中年号茂林居士,晚署迂叟.是我国著名学者.书家.毕生作育人才,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教席 ...

  • 「昔文在线」倪元璐草书尺牍墨迹释文

    倪元璐 像 倪元璐草书尺牍墨迹释文 整理编辑-闻是文化 为方便朋友对此草书作品每字的认识,释文按图片的文字对照排列!!! 前月初七,锦二舅到,得家报平安.又听 锦二舅抵掌欣欣所称 母亲胜健清安之状.喜 ...

  • 「昔文在线」潘景年:笔势刍议

    笔势刍议 文/潘景年 编辑-闻是 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势」的概念可说是相当重要的.「古人论书,以势为先.」(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夫人之书,须从师授.必先识势,乃可加工」,(唐张怀 ...

  • 「昔文在线」二十八将军斋印选

    二十八将军斋 二十八将军斋印选 我国文字的考证学,晚清人才辈出,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推动了学术的开展,吴大瀓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他收藏丰富,曾将铜器,鉨印.石 ...

  • 「昔文在线」张树侯《书法真诠》注译(节选二)

    张树侯<书法真诠>节选 整理-卫毅,注译-味琴,编辑-闻是 张树侯(一八六六--一九三四),名之屏,安徽寿县人.擅诗文,工书画.篆刻,又能刻碑.早年曾与宋教仁.商震等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 ...

  • 「昔文在线」承载:笔力矫健成一家——李东阳及书法作品

    李东阳 当看了下面这幅跋首的作品,小编相信,这篇文章您会全部阅读完的!最后一幅还是惊喜! 李东阳<怀素自叙帖跋首>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东阳<怀素自叙帖引首> 篆书 台北故 ...

  • 「昔文在线」秦化江:四川博物馆藏祝允明《自书诗卷》赏读

    祝允明自书诗卷 文/秦化江 编辑_<闻是> 明代帝王大都酷爱书法,以书法自娱.丛帖汇刻之风尤胜于往昔,整个明代盛行帖学.明前期的台阁体书法,流行了近百年,日趋表现为板刻.僵化,使书法失去了 ...

  • 「昔文在线」张森:隶书的用笔和结体(上)

    张森 壬辰(2012)年作 隶书五言联 立轴 对联(来自网络) 隶书的用笔和结体 (上) 文/张森 编辑_<闻是> 隶书是古代为了文字书写简易速成的需要,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它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