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东:学会“宽容”心自宽
学会“宽容”心自宽
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把椅子。他一看便知道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深夜,果然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这件事悄悄发生,悄悄结束,禅师也没有提起,但全寺所有人从此再也没有违规外出的了。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徒弟听到老禅师话后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并且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连锁效应。
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对部属的错误嫉恶如仇,见不得有人给单位“抹黑”,容不得有人给领导“丢脸”,听不得有人提半点“意见”。否则,轻则会厉声批评,重则要兴师问罪。还有的领导干部抱有一种“你砸我的锅,我砸你的碗”的态度,芝麻大点的事也要上纲上线,甚至揪住“小辫子”不放,大会小会点、今日明日批,让犯错者无所适从,错失改错良机。其实,对于一般的错误用宽容的态度去处理,结果反而能走向积极的一面。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也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领导干部当有宽人之心、容人之量,这对提升领导形象、促进单位和谐都会有益。
古人云:“常宽容于放,不消龄人”。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和“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肚量和风度,以大局为重,得理也要让人。邓小平同志曾教导领导干部两句话:一是眼界要宽阔;二是胸襟要非常宽广。领导干部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苛求,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领导干部要允许部属有失误,要容许别人犯错误。只有“取之至宽而去之至狭”,才能广纳群贤。对待有过过失甚至犯过错误的同志,应满腔热情地帮助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错误,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同时还要真心诚意地爱护和体贴,使之放下包袱,打消顾虑,轻装上阵。绝不能抓住错误不放,扼杀部属的工作热情。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只要做工作、干事情,就难免要出现过失甚至犯错误,往往是做的工作和干的事情越多,过失和错误也可能越多。如何处理好出现的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思想修养和领导智慧问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领导干部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谦让,多一些理解,工作中就会多一些和谐。一颗宽容的心可以与人为善,化干戈为玉帛。然而,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面对别人的过失和错误,斤斤计较,吹毛求疵,习惯于抓住问题不放,致使犯错的人走上极端,从而引发了不该发生的事件,教训惨痛深刻。
当然,宽容绝不是纵容,要分清宽容与纵容的界限。宽容还要有“度”,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求和”,更不是放弃原则的一团和气。宽容是有原则的让步,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完成党的事业、军队神圣使命而采取的有效工作方法。
作者简介
黄玉东,笔名冬歌,江苏响水人,军旅作家,军网主编,特邀撰稿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军旅青春别样红》《向往大海》等,多家图书馆列入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