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到底有什么迷人的地方?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自古以来,以成败论英雄是主流的历史观,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失败的人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位是视死如归的荆轲,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荆轲刺秦王,视死忽如归!荆轲明知,此去刺秦,必是死路一条,但其无所畏惧!易水寒边,壮士辞别,何其悲凉,又何其悲壮!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荆轲一直为我们所歌颂,主要还是因为他勇于赴死。且不论他死得其不其所,有没有重于鸿毛或轻于泰山,至少他慷慨赴死的勇气与行为,让后人为其敬畏!更不断地歌颂!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和秦始皇的奥秘一样迷人。
在秦国历史上,以客卿身份当丞相的人之中,有一位被大家所忽略,他就是蔡泽,他的主要功勋是出使燕国,并完成使太子丹入质于秦,这才有了后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他是秦国丞相之中罕见的可以功成身退的一位丞相。
蔡泽是范雎退位让贤的时候,给秦昭襄王举荐的秦相。蔡泽本是燕国纲成人,后代范雎为秦相,其功是出使于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后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便是围绕燕太子丹展开的。蔡泽在秦国众丞相中,晚年的际遇算得上是最好的一个。因为蔡泽的思想在其内心深处,主张“功成身退”。
《史记·蔡泽传》中如是说:“夫旧时之序.成功者去”,“语曰‘日中则溢,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他在应侯魏冉的对话中,列举功绩卓著的越大夫文种、楚相吴起、秦执政者商鞅和秦将白起四人被杀或被迫自杀的事实,认为后退才能免祸。正是对帝王之术深悟,并身体力行,其归宿相对好些。
荆轲刺秦王,一直被我们所喜欢,就是因为荆轲在面对死亡面前,毫无畏惧,樊于期情愿拿自己的头颅让荆轲有机会接近秦王,高渐离断琴绝弦,纵然瞎了双眼也要前仆后继,完成荆轲未竞的使命。这才有了图穷匕首见、秦王饶柱的历史趣闻。『史记』对荆轲刺秦王的记载,文学价值非常高,值得大家仔细品读。
谈及项羽,则更不用说了,李清照那一首千古绝句说明了一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日中则溢,月满则亏”。历史已经给了后人诸多的教训,可是后人总是习惯于步后尘。像最功高盖主,被诛杀的开国功臣还少吗?韩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