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到底有什么迷人的地方?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自古以来,以成败论英雄是主流的历史观,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失败的人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位是视死如归的荆轲,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荆轲刺秦王,视死忽如归!荆轲明知,此去刺秦,必是死路一条,但其无所畏惧!易水寒边,壮士辞别,何其悲凉,又何其悲壮!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荆轲一直为我们所歌颂,主要还是因为他勇于赴死。且不论他死得其不其所,有没有重于鸿毛或轻于泰山,至少他慷慨赴死的勇气与行为,让后人为其敬畏!更不断地歌颂!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和秦始皇的奥秘一样迷人。

在秦国历史上,以客卿身份当丞相的人之中,有一位被大家所忽略,他就是蔡泽,他的主要功勋是出使燕国,并完成使太子丹入质于秦,这才有了后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他是秦国丞相之中罕见的可以功成身退的一位丞相。

蔡泽是范雎退位让贤的时候,给秦昭襄王举荐的秦相。蔡泽本是燕国纲成人,后代范雎为秦相,其功是出使于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后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便是围绕燕太子丹展开的。蔡泽在秦国众丞相中,晚年的际遇算得上是最好的一个。因为蔡泽的思想在其内心深处,主张“功成身退”。

《史记·蔡泽传》中如是说:“夫旧时之序.成功者去”,“语曰‘日中则溢,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他在应侯魏冉的对话中,列举功绩卓著的越大夫文种、楚相吴起、秦执政者商鞅和秦将白起四人被杀或被迫自杀的事实,认为后退才能免祸。正是对帝王之术深悟,并身体力行,其归宿相对好些。

荆轲刺秦王,一直被我们所喜欢,就是因为荆轲在面对死亡面前,毫无畏惧,樊于期情愿拿自己的头颅让荆轲有机会接近秦王,高渐离断琴绝弦,纵然瞎了双眼也要前仆后继,完成荆轲未竞的使命。这才有了图穷匕首见、秦王饶柱的历史趣闻。『史记』对荆轲刺秦王的记载,文学价值非常高,值得大家仔细品读。

谈及项羽,则更不用说了,李清照那一首千古绝句说明了一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日中则溢,月满则亏”。历史已经给了后人诸多的教训,可是后人总是习惯于步后尘。像最功高盖主,被诛杀的开国功臣还少吗?韩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0)

相关推荐

  • 晓锦源:大历史学家如何看--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特别受到史记的影响,把荆轲看成侠客,是英雄.这种看法在民间很有市场,大家都觉得这个故事很精彩,人物很丰满.在历史学家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大历史学家司马光,也记载了 ...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荆轲,卫国人.卫亡,游历赵国的榆次.邯郸等地.至燕,整日在市井放歌纵酒,酒醉之后常与好友高渐离等相对而泣,旁若无人.并且荆轲"好读书击剑","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秦始皇 李斯 韩非 荆轲刺秦王 焚书坑儒 谏逐客书 张良刺秦

    秦王嬴政为避免各国到秦国的人进行挑拨离间,下令驱逐外来人.楚国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上书秦王说,之前秦国的业绩很多都是在各国的客卿建议下取得的,如果一律驱逐,其中的能人就会为他国效力了. 嬴政看了 ...

  • 燕赵大地 感慨悲歌 2.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20年后回想起荆轲刺秦王三部曲,1996年<秦颂>,1998年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和2002年张艺谋<英 ...

  • 必修一5《荆轲刺秦王》孙东霞

    必修一5《荆轲刺秦王》孙东霞

  • 《荆轲刺秦王》全文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 ...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竟会失败呢?只因剑术不精

    荆轲大义凛然,壮烈牺牲;秦王惊慌失措,侥幸逃命.对于刺秦的失败,多少人扼腕叹息.有人曾认定,荆轲的"剑术不精",连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都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quo ...

  • 体力和武功比不上秦始皇,荆轲刺秦王,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秦国兵将训练有素,在秦国,秦王没有武力值是不能服众的,所以在秦国练兵习武是常态.当时的赢政可谓年轻有为,剑术在秦国也是杠杠的.史记说荆轲好读书和击剑,没说他善剑术,还记载他和琴师高渐离天天饮酒唱歌,结 ...

  • 荆轲刺秦王原文、翻译及赏析

    荆轲刺秦王刘向 编[两汉]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