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归历史

器晤 总349 题

绪 言《方圆一体: 玉琮的故事五千年》中国古玉形形色色,各具形态,各有来历,各有象征,亦各有性格。玉琮,便是这样一种具有特别性格的玉器,也是古代最具特色的玉器之一,它的名称,它的形态,它的用途与它的传承,都体现出一种神秘感,令古今学人为它着迷。玉琮在古时曾经是重要的礼玉,列为玉中“六器”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以琮祭地,将玉琮定义为一种玉礼器,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玉琮的一个很重要的门径。对于《周礼》所述礼制,我们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并不很相信,或不全信,甚至表示非常疑惑。《周礼》的表述虽然非常明确,可是在考古中却很少发现属于周代的玉琮,疑问由此而生。所以有人会认为周代礼玉之六器,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并非是实际存在。有疑者,也有信者,疑信参半。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在文献的记述里,知道了以璧琮所表示的天圆地方概念,也就知道了古代宇宙观象征性的表述。当然也有人会由此产生更进一步怀疑,觉得远古时代未必就有了所谓的天圆地方的观念,璧琮也未必就有那样的象征意义。尽管周代玉琮发现数量不多,一般也都不是当时所制作,多为前代甚至是史前之物,玉琮也并没有频繁出现在祭礼上,但更早时代玉琮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考古发现有大量玉琮,对于玉琮的研究依然可以适度参照《周礼》的叙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琮和玉璧是一对符号,而玉琮的形状与意象显然更为复杂一些。周代及至秦汉,更重视的还是玉璧,玉璧的象征意义始终保有着,由此演绎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玉璧的传承,由史前到秦汉,似乎没有中断,而它在史前又是与玉琮如影随形,所以由玉璧角度切入玉琮研究,璧琮并论,也是一个可取的路径。在古代中国玉器文化中,玉琮显得非常特别,从器形到名称,在理解上都使人反复琢磨而难得确解。它的用途,它的纹饰,还有它的制作工艺,也都存有许多难解的谜题。玉琮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对于玉琮器形、名称、纹饰、象征与用途的探讨,已经发表了许多见解。回溯玉琮的发现与研究过程,梳理出一些问题要点,提出一些新的解释,这样的努力还是必要的。玉琮在玉文化研究中已经不是生疏的话题,但并不是说学界对它的了解非常透彻了,其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在不断积累新发现的基础上,我们的认知也会不断更新,对于玉琮的研究也会更趋于完善。本书对玉琮的研究,虽然是考虑要力求全面展开,但有限的篇幅还是不能如愿。所以文本中的着力点,集中在纠正以往认知的错讹,提示新的视点,对以往的研究也会略有评述。本书讨论的几个重点,集中在琮的名称含义、形状解构、纹饰解释、用途推测几个方面。远古时代崇天敬地,须得树立相应的客体或符号,琮璧出现了,方圆概念出现了。方圆就是这样的符号,阴阳就是这样的观念。现在就让我们由琮的研究开始,来一次文化考察之旅,看看古中国人在玉的世界里构建了怎样的精神家园。

后 记《方圆一体: 玉琮的故事五千年》在众多类别的古代玉器中,玉琮出土数量应当不是最多的,但关注度却是最高的,研究文本也是刊布最多的,讨论的视角也很宽泛,许多问题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最近些年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介入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主编叶舒宪先生嘱我承担这个玉器系列中玉琮的写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其实是个很难啃的硬骨头。结果虽然觉得自己下了相当大的工夫,感觉却并不很如意。玉琮的研究如果由清代吴大澂的《古玉图考》(上海同文书局,1889年)算起,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当然最有价值的研究还是在考古获得了大量玉琮发掘资料之后,科学认知与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有了这许多的研究作基础,我的写作感觉便利了许多,我要感谢这些先行者的努力。在材料的梳理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包括一些最基本的如器形有关的认知问题,遗憾前人也留下代代相传的讹误,其他方面存在的分歧也还不少。我在自己的研究中,没有回避这些问题,我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本书有机会参与了玉琮的研究,回顾了以往的发现与研究过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也还存有一些没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我深知玉琮研究前路还很长远,还有待来者的更多努力,特别是寄希望于田野考古资料能有更多的积累,那时我们可能就会化解分歧,认识可能就会逐渐统一起来。感谢主编叶舒宪先生,感谢编辑熊捷女士,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才得到了这个果实。王仁湘  2021-4-2于京中寓所

《方圆一体:玉琮的故事五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

器晤 考古人3N3N(王仁湘)公号:用心于器,晤之道。28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您的转发分享-就是对我们的赞赏回复下列关键词可阅读相关内容·新论|信仰|饮食|彩陶玉器|青铜器|带钩|玉琮|汉画国家宝藏|海昏侯|良渚|巴蜀|石峁|请点击标题阅读 “考古论道” 系列1.问器|太阳神鸟的涅槃2.天方珠宝的炫耀|郑和下西洋另说3.“对鸟”艺术主题扫描|兽面的涅槃4.“对鸟”艺术主题扫描|千年比翼5.“对鸟”艺术主题扫描|阳鸟永恒6.与老树画画唠个嗑|谁在陶上画个甚7.斧钺|王者的威仪 8.散说|鸣鸢与尘霾9.俞伟超先生一个未竟的宏愿10.文化符号 |长城, 丝路,运河11.中国彩陶文化的源头在哪里12.历史上的成都与丝绸之路13.学了考古干什么14.良渚神雕|由河姆渡文化发端15.唐代女服|慢束罗裙半露胸16.半坡范式|史前考古学的重大创获17.石兴邦|从半坡攀上峰顶18.追踪信仰|史前葬猪与原始宗教19.风中叩门|一个考古人的自述20.史前人口性别构成再研究21.头徽寻源22.考古学家|现代社会遣往古代的使者23.驽马加鞭  独行踽踽|上篇 驽马加鞭  独行踽踽|下篇  24. 考古人|请说出你的所思所想  25.荐读《李济传》  26. 考古百年|大仰韶  27. 古蜀人的神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