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送给徐志摩和林徽因一首诗,仅有三行,却一语道破两人结局

近百年的时光匆匆流过,才子徐志摩与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却还是充满着吸引力,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浪漫共鸣。虽然这两个名字人尽皆知,但他们复杂迷离的故事却很少有人能理得清楚,因此这一段爱情佳话同时也是一个未解的谜题,留下了诸多让人参不透的遗憾。

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为什么两人最终擦肩而过,没有走到一起;才子配佳人的规律,为什么在他们手中失效。这是个难以诉说的问题,也许只有当事人或者站在上帝角度揣摩历史的我们能看清楚,又或者一位拥有超强敏锐力的旁观者可以看清楚,他们之间的脉络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位旁观者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

1924年,泰戈尔开启中国之行,不少文坛大咖成为陪同人员,徐志摩和林徽因亦在其列。这是一场值得纪念的学术交流,因为泰戈尔虽然是东方文明孕育出的诗人,却早已获得西方的承认和推崇,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两种文明碰撞的结果。泰戈尔还曾于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拥有东方的灵魂,却可以从容出入西方文明,这位享誉世界的诗人,这样的反差,极大地挑起了中国文学界的兴趣与好奇。泰戈尔共在中国度过6周,大部分时间在北京,中间还陆陆续续去过南京、济南等城市。徐志摩是全程陪同的,所以他与泰戈尔相处的时间较长,而林徽因与之相处时间则较短。

然而,就是这么短短的数周时间,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个妖冶如花,一个长袍白面,一个形肖瘦削,走在一起被时人称为是一幅苍松竹梅的三友图。泰戈尔来到中国是为了文化交流,但在与徐、林二人的接触中,他凭借其诗人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发觉到了二人关系的微妙。

诗人对于微妙情感的捕捉异于常人,尤其是泰戈尔这样的大家。更关键的是,他并不会讲汉语,而徐志摩亦不会说梵语,他们的交流全靠英语,而徐志摩也没有向他倾诉过与林徽因的感情纠葛,所以泰戈尔感知二人情感状态的方式,是很困难的。然而泰戈尔不仅看透了二人的结局,还写成了一首诗,送给了他们。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泰戈尔

这是一首忧伤的小诗,共包含三种意象:天空、大地、微风,很显然泰戈尔是以它们来代指人,那么究竟谁是谁?既然是留给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诗,那么天空应该就是徐志摩,大地应该就是林徽因,但微风是谁无法定论,微风可以是泰戈尔自己,可以是梁思成,也可以是旁观者中的任何一个人。

泰戈尔欣赏徐志摩的浪漫与飘逸,所以将其比喻为蔚蓝的引人遐思的天空;而林徽因则属于大地,因为她虽然比徐志摩年纪小,却比他更有理性,脚踏实地思考问题,而不像徐志摩一样不顾及后果。

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的“微风”自然就清,它的一声“唉”宣告了天空和大地的无果。其实泰戈尔这首诗非常有意思,他使用的天空和大地,在现实中是平行不可相交的,这就隐喻徐志摩和林徽因也不可能在一起。

多年以后,林徽因曾对女儿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这恰恰对应的就是天空与大地的区别:天空遥远而空阔,喜欢缥缈和幻想,而大地则实实在在,始终站在地平线上。

徐志摩倾慕大地的碧绿,却始终不愿降低身姿俯下身来,去触摸大地,这或许就是林徽因选择梁思成的原因。这恰恰也说明,徐志摩是真正爱过林徽因的,而林徽因却相反,她早就看清了结局,而更加理性的泰戈尔也一语中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