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妙散,三灵汤,三妙丸,三拗汤,三品锭子,三品一条枪
《医宗金鉴》:三妙散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脐中作痒,时流黄水,不痛不肿,及湿疮、湿癣。,
【用法用量】干撒肚脐。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医醇剩义》:三灵汤
【处方】当归6克 白芍3克 羚羊角4.5克 龙齿6克 石决18克 半夏曲9克 柴胡3克 葛根6克 茯神6克 白术3克 青皮3克
【功能主治】治肝痹,夜卧则惊,口渴多饮,小便频数,脾虚作胀,腹大如怀。
【用法用量】用冬瓜子9克煎汤代水,煎药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中国药典》:三妙丸
【处方】苍术(炒)600g 黄柏(炒)400g 牛膝200g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味苦、辛。
【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医学正传》卷五:三妙丸
【处方】黄柏120克(切片,酒拌略炒)苍术180克(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川牛膝(去芦)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鱼腥、养麦、热面、煎炒等物。
【摘录】《医学正传》卷五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
【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上等分。
【炮制】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钱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三拗汤
【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风宣肺,止咳平喘。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头痛目眩,咳嗽多痰,胸闷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220毫升,加姜钱5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卧,取微汗为度。
【备注】本方用麻黄发汗散寒,宜肺平喘,其不去根节,为发中有收,使不过于汗;用杏仁空降肺气,止咳化痰,以不去皮尖,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宜;甘草不炙,乃取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利气祛痰。三药相配,共奏疏风宜肺,止咳平喘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外科发挥》:三品锭子
【处方】上品:白明矾60克 白砒31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牛黄9克
下品:白明矾60克 白砒45克 乳香7.5克没药7.5克 牛黄1克
【制法】先将砒末人紫泥罐内,次用矾东盖之,以炭火烟令烟尽,取出研极细末,次用糯米糊和为梃子,状如线香,阴干。
中品:去五漏,及翻花瘤,气核。
【用法用量】纴疮内三四次,年深者,五六次,其根自腐溃。如疮露在外,更用蜜水调搽,干上亦可。
【摘录】《外科发挥》卷五
《外科正宗》:三品一条枪
【制法】先将砒、矾入小罐内,炭火煅红,青烟已尽,旋起白烟,片时,待上下红彻住火,将罐放地上一夜,取出约有砒、矾净末3O克,再加人雄黄、乳香,共研细末,厚糊调稠搓成如线条状,阴干。
【功能主治】祛腐化管。治痔疮、瘘疮翻花、瘿瘤、瘰疬、疗疮、发背等腐肉不祛或有瘘管者。
【用法用量】用时插人疮孔内。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