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书色 | 120年前,深圳一声枪响
三洲田一带的山水。图/网络
多年以前,深圳三洲田一带地貌朴素,风景幽绝,野趣盎然。有几座山,有一片水;山水之间有茶园,有瀑布,还有一家餐馆。店家拿手的菜是“筒子鸡”。尽管桌椅简陋,房屋破旧,但土法烧制的土鸡,味道实在诱人。那时登山热初起,我们几个人常常做“驴友”状,去那里爬爬马峦山,登登梅沙尖,又溯溪又登顶,最后即是去山中餐馆喝顿啤酒吃顿鸡。餐馆旁有几株年岁颇大的老树,店家特意于两树之间捆了个吊床,供食客饭后晃晃悠悠解闷消食。我问吊床上同行的朋友:“这房子够老。有多老?”
“一百多年了吧。孙中山的队伍可能都在这里吃过饭。”
“别瞎扯。都扯到孙中山那里去了。”
“你不知道?”朋友忽地从吊床上坐起来,“这一带可是庚子首义的地方,孙中山的人马在这里打响革命第一枪,那要比武昌起义早十来年呢。”
三洲田沧桑。图/网络
于是大家开聊孙中山。话说1900年,是光绪二十六年,是庚子年,孙中山派人策划袭惠州,各路人马在三洲田集结。未到起事之日,谁知消息走漏,清军赶来围剿。无奈,义军提前动起了枪炮。先袭沙湾,再逼新安。此时孙中山有消息传来,说自台湾运来的武器马上就到了。义军于是改赴闽南,一路之上,屡败清军,声势渐壮,队伍发展到了两万多人。不料,托日本人买的武器全是假冒伪劣,派不上用场,而日本驻台湾的总督又奉命不再援手。眼看大事难成,孙中山只好又派人传话,让义军见机行事,自决进退。既无援军,又缺弹药,义军遂风流云散,持续一个多月的首义就这样失败了。
强华学校旧址。图/网络
“明白了吧,”朋友说,“庚子首义又叫三洲田起义。咱刚看的那瀑布,义军曾在那里喝过水。咱现在吃饭的地方,义军肯定来过。附近有所小学,'强华学校’四字是孙中山当年亲题。”
后来查资料,知道孙中山曾对庚子首义有如下评价:“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吾人睹此情形,心中快慰,不可言状,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再后来,追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我特别留心剧中拍不拍三洲田,提不提庚子首义。或许剧本要讲的大事太多了,比三洲田起义更壮阔的场面有的是,几十集的电视剧里,镜头始终摇不到这个角落。还是商家有眼光,知道这一带号称深圳“世外桃源”,因偏僻而生态保存完好,大有商业利用价值,于是开发成了旅游胜地。寂静的三洲田从此人生喧哗,堕入红尘之中,那间小餐馆也不知流落到了何方。
中国之走向共和,三洲田是起点之一,我也因此对那部电视剧更加喜欢。嫌跟着电视一天两集看着不过瘾,我托人找来碟片,一连几日看了个昏天黑地。如今我仍然将《走向共和》最后一集的视频珍藏在电脑收藏夹里,疲惫的时候,寂寞的时候,就点开重温,听孙中山讲那番惊天动地的大道理。音乐悠远,低回,凝重。一组镜头由彩色变了黑白,成了背景,梦幻般时隐时现。孙中山身穿自己设计的“共和衣服”,站在那里,对着他的队伍,也对着历史和民众,开讲:“我知道,你们很着急。张勋复辟了,国会又开不成了。我知道。我啊,我急的不是这个。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然后他就一次又一次地问: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每次听他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自问自答,我都哑口无言,满目满心都是荒凉。
《孙文学说》手书影印本。图/孔网
问完了,答完了,电视剧也就结束了。历史上真实的孙中山继续奔走各地,一边革命一边著书立说,写了《孙文学说》和《会议通则》。这两本书的手稿影印本2002年我在台北牯岭街一间旧书店买到了。各线装一厚册,各有暗花纹蓝布面函套。无版权页,无定价,无出版社名称,显见是内部印行的赠品。编者秦孝仪在后记中说,1988年春,在海外辗转获睹孙中山手书《孙文学说》与《会议通则》原稿,“墨迹灿然,手泽如新,为之狂喜者累日”,“爰以手稿影印若干册,分贻诸同志”。落款为“中华民国七十七年七月衡山秦孝仪敬记于阳明书屋”。网上的资料显示,此两函影印手稿另由一纸盒合装,盒上贴有白纸书名签,印有“中国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处敬赠”字样。国民党的“十三大”是1988年7月召开的,可见此书专为党代表影印,数量不大,来头不小。
《会议通则》手书影印本。图/孔网
得此书时我正和梁文道等人在台北开会,我问梁文道知不知道写后记的秦孝仪是谁,他脱口而出:“是个老混蛋。”我一惊,没再深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