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8)
本篇要目:
*******************************************
1271.文光塔
宋至清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1272.父子进士牌坊
明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1273.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
明至清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1274.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
明至清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
1275.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
明至民国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1276.南海神庙
清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1277.古榕武庙
清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
1278.揭阳学宫
清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
1279.清晖园
清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1280.长围村围屋
清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
**********************************************
1271.文光塔
文光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东侧,因其内部陈列千尊佛像,又称“千佛塔”,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塔门配雄狮1对,塔端置红葫芦。文光塔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于一身,对研究中国古塔建设的形制变迁和修建经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潮阳文光塔原名千佛塔,这塔据说在元朝时曾遭雷轰。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时任潮阳知县唐文藻全面修缮,且在塔门顶有石匾大书“文光塔”,左刻“嘉庆乙亥孟冬”,右刻“豫章唐文藻立”。塔门两边刻有唐文藻的题联:“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
文光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坐北向南,石斗拱承抬檐廊楼阁式,石砖筑造。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层。塔内螺旋石梯122级,塔端置红葫芦。
文光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坐北向南,石斗拱承抬檐廊楼阁式,石砖筑造。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层。塔身各层平座因石造之故,挑出短浅。塔内各层有螺旋形石级相连;底层塔门向南第2至第6层,每层都有4门通塔廓,门外有石栏。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内设螺形石阶一百二十六级石阶上塔顶。
文光塔门前一对石狮亦颇有来历,据棉城一些老者反映,这是原潮阳县文祠门前的一对石狮。日寇炸潮阳时,文祠被炸毁,石狮幸存。解放后建简易影剧院时,把石狮暂时放于影剧院观众场后面。1958年建文光公园,经专管文化部门的领导同意,石狮移置于文光塔门前。
文光塔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一体,是中国古塔建筑文化的特例之一,该塔也是潮阳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文光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2.父子进士牌坊
父子进士牌坊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大埔中学校门口,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因另一面牌坊为“丝纶世美”,又称“丝纶世美”,是明朝政府为表彰当地饶相、饶舆龄父子同中进士而建的纪念性建筑,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有12条梁柱。父子进士牌坊建筑构造上不用钉、铆,对研究客家的历史渊源、建筑艺术、民风民情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父子进士”牌坊并列的还有“天褒节孝”牌坊。
父子进士牌坊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父子进士牌坊石质坚硬,不易雕琢,建筑构造上不用钉、铆,全部依靠石与石之间的巧妙结合,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撑石梁、石匾、顶盖,形成中间大门、两侧对称小门的布局。
坊顶亭盖为仿木古雕凿件。整个牌坊结构严谨精致、造型美观大方、雕刻工艺精湛。
父子进士牌坊中间有一横匾,正反面分别雕刻“父子进士”、“丝纶世美”。亭盖、横匾石梁饰以“双龙腾云”、“双龙戏珠”、“双龙衔花”等图案。两侧小门顶端饰以“双狮滚球”、“花鸟动物”图案。石梁顶端均镶有一块麒麟石雕匾。
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
“天褒节孝”牌坊是表彰大埔萧氏萧以继之继妻邬氏的贞节牌坊。几十年前牌坊顶部遭到破坏,2012年,在萧儒、萧国立等宗长的号召下,对牌坊进行了初期修复。
乾隆四年(1739年)经由两广总督兵部侍郎鄂弥达上奏朝廷钦点拨坊金三十两建“天褒节孝”牌坊于茶阳圣庙前,褒奖萧以继之继妻邬氏坚贞带子,操同松柏。同时立牌匾于萧氏家庙“敕封萧太母邬氏:敕旌节孝,祠祀坊表,郡邑志乘,千秋荣爠。”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父子进士牌坊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3.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现寺观建于明洪武七年(133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寺庙,寺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人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五仙观在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址亦经历多次变迁。据有关史籍记载:北宋时广州就建有祀奉五仙人的寺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寺观迁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称奉真观;南宋末年又迁至今广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仙观毁于一场大火;直至洪武十年(1377年),最后迁建于现址惠福西路坡山巷,主持修建者是广东行省布政使赵嗣坚。
明清时期,五仙观规模相当宏大壮丽,殿堂多达十数处。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三元殿、廊庑等。照壁、牌坊、中殿、三元殿和廊庑已荡然无存,供游人参观的只有仪门、后殿、东斋、西斋和“岭南第一楼”等部分旧建筑。
岭南第一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4.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潮州湘桥老城区,共有十四座古民居,分别为明代、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也是潮州民居建筑的典型。包括辜厝巷林宅、郑厝巷蔡宅、甲第巷外翰第、甲第巷大夫第、德里旧家、辜厝巷王宅、兴宁巷大夫第、红栏杆、东府埕儒林第、卓府、马使埕阎宅、青亭巷大夫第、黄尚书府和铁巷陈宅等。其余古民居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甲第巷是人气最旺的牌坊街旁的一条小巷,全长不到200米,但是在这条街上却云集了十几座明清时期的宅院。
兴宁巷有大夫第、红栏杆。
甲第巷大夫第建于清代后期,坐北朝南,三进一后包二火巷布局,面宽 24 米,进深 42.4 米,占地面积 1017.6平方米。夯土抹灰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门厅为童柱抬樑,二、三进主体为分心柱月梁、瓜柱抬梁构架。建筑主体木雕装饰较丰富,门楼石墙面有精美的浅浮雕和彩画。
卓府始建于清同治初期,是潮州总兵卓兴的府第。坐北朝南,主体三进带一后包,东、西两侧各带一座及二座从厝。通面宽 51.55 米,进深43.95 米,占地面积226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体,前、后座为童柱抬梁构架,中座为木瓜抬梁构架,后包二层。木雕、灰塑、彩画等装饰丰富精美。
德里旧家建于 1926 年。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面宽24米,进深 30.85 米,占地面积 740平方米,为潮州传统的四厅相向布局,大木构架形式为童柱抬梁、瓜柱抬梁、夔龙方曲相结合。各种地方工艺的建筑装饰丰富精美。
甲第巷外翰第建于清后期,坐北朝南,三进带一后包、一后花园,面宽 15 米,进深 44.9 米,面积 673平方米。夯土抹灰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檐下装饰木雕,主体瓜柱抬梁结构,格子、闪门装饰精美,保存完好。
东府埕儒林第 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 2 号
甲第巷7号龙游衍派。
甲第巷8号宗圣世家。
资政第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5.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公园内,镇海楼是广州明城墙北部制高点上的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1928年重修时将原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存楼坐北朝南,通面阔31米,进深16米,高28米,五层,歇山顶。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是羊城标志景观之一,是见证城市发展史的实物佐证,是明代以来修建广州城池的遗迹,也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的史迹。
镇海楼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镇海楼里面陈列着广州古邑两千多年来发展的文物史料1200多件。
越秀山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仅存的一段古城墙。这段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从大北门到镇海楼为西段,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为中段,从广州美术馆到小北门为东段,共1000余米。
城墙上的雉堞敌楼等早已荡然无存,保存较完好的是镇海楼附近的一段,长达200米。从山腰抬头仰望,还依稀可见巍峨高耸的城头上那锯齿状城碟和一块块红砂岩石镶嵌的斑驳的古城墙面。古城墙上芳草萋萋,如此苍凉凝重,给游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怀古凭吊的情怀。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6.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南海神庙前边有一座石牌坊叫“海不扬波”。明代以前为木结构牌坊,明代以后改为石牌坊,现存的石牌坊是清代建设,三间、四柱、二楼建筑风格,石质粗犷、古朴是典型的清代遗风。“海不扬波”石牌坊,因其建筑粗犷且精美,成为南海神庙的“庙徽”而广为流传。珠三角及港澳地区有三十来块“海不扬波”牌坊,唯南海神庙的“海不扬波”为正宗。
头门是南海神庙的第一重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东西八字墙喻意四平八稳。前塾台、后塾台是春秋的建筑型制,前塾台东西两侧有顺风耳与千里眼两位神像。横梁的木雕保留宋代风格,屋顶为硬山脊,花板博古的屋脊是典型的清代风格。头门是清代遗物,现代重修部分依旧保留清代遗风。
仪门即礼仪之门。按礼制,中间大门为王侯贵族出入,官阶低者和百姓只能从侧门进出。大门上有“圣德咸沾”牌匾,两旁石鼓还巧藏封侯爵禄图(蜂、猴、雀、鹿)寓意皇恩浩荡,普及众生,凡进此仪门,来年便可封侯和发家致富。
礼亭又称拜亭(安置在大殿前),是古人放贡品及拜祭的地方。亭中间有一口出土于高州的东汉铜鼓,是中国第三大铜鼓。鼓身花纹精致细密,鼓边有青蛙六只栩栩如生,足见东汉时高超的铸造工艺。
大殿是南海神庙最中心、最雄伟的建筑,1986年修建而成。大殿仿明代建筑风格,为歇山顶,飞檐单铺双下昂,24根红色巨柱,擎楼托顶,横梁飞架,驼峰斗拱,全部入榫而不用一根钉。每条大柱、平竖于柱础,为典型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宫殿的建筑艺术。大殿正中座像为南海神祝融。
昭灵宫也叫“后殿”,在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年修建时,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昭灵宫是南海神夫人的寝宫,南海神夫人在宋朝时期被封为“明顺夫人”。
浴日亭在南海神庙西南角的章丘岗岗上,据传是唐代时建筑,三面临水,是昔日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宋元时期首次评选羊城八景,扶胥浴日(也称波罗浴日)被评为首景。现存的建筑为清代所建,1986年重修。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南海神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7.古榕武庙
古榕武庙位于广州市区天福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座庙宇占地面积为1400平方米。自1997年进行保护性修缮以来,经过科学细致的工作,古榕武庙于原址之上,再现百年古庙神韵:红墙灰瓦,古朴典雅;晨钟暮鼓,轩昂威武;雕梁画栋,巧夺天工。
山门坐北朝南,相隔天福路,路对面有戏楼。
在山门前厅的顶部雕镂八卦形藻井,画面疏密有致、层层叠叠,更能透过镂空,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雕刻精美、图案繁缛、刀法娴熟,是关帝庙的一宝,也是省内乃至国内罕见的潮汕古建筑木雕艺术精品。藻井上的木雕保存完好、并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添补,依然保留着古朴与沧桑。一笔一画在一刀一线之中脉脉相承,历史的刀艺刻画着这些镂棹雕棂的古旧轮廓。古榕武庙的木雕题材广泛丰富,有像桃园三结义的三国故事,也有反映揭阳地区历史上的海族与农耕生活的题材与之呼应,独具匠心,时代和地域特色突出。木雕上的镂空蟹篓、工夫茶具、南狮等充分展现了浓郁的揭阳特色,也使雕梁画栋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古榕武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8.揭阳学宫
揭阳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现存建筑组群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初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占地面积5526平方米。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
照壁面向孔庙,分三间,中为明间,正面镌嵌瓷雕“鲤跃禹门图”。两边次间左右图案各雕鹿鹤相望,鹿开口而鹤含筹。只可惜原版的照壁于1969年被毁,而我们看到的照壁是1984年按原图重新修复的。
未进孔庙,先入棂星门。纯石结构的棂星门,五根石柱间隔为三门,柱顶端为宝顶,两侧皆为云枋龙首。进入棂星门,即为泮池。泮池两侧各门以通左右建筑,右为“金声门”,左为“玉振门”。
过泮池拾级而上,即为大成门。屋脊正中置一蓝色宝瓶,左右各塑一鳖鱼吻脊。想来“宝瓶”与“保平”谐音,取的“保境平安”之意。大成门两侧各有一厢房,东为“名宦祠”,祀历代来揭阳当官而有政绩人物。西为“乡贤祠”,祀历代揭阳籍有名声的宦官。面阔各三间。其次左右又有库房各一间,形成倒座。
大成门
从大成门跨过一个天井就是孔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作为孔子神像所在地,大成殿不仅是全庙的核心,也是庭院的主体,四周循序渐进的门、廊、庑,都在竭力突出孔庙的主轴即大成殿。它面阔五开间,正前方设御道石。为了表达对孔夫子的尊重,御道石不设踏垛,对于先师只能远远瞻仰。由于时近正午,又非周末节日,庭院清冷,但闻着淡淡的香火味恍惚中似有飘渺庄重的丝竹,恍若隔世。
大成殿内的四根大石柱上,盘踞着四条木雕巨龙,栩栩如生。据说这四条龙在“文革”时期曾遭厄运,差点被化为灰烬,所幸文物工作者将这几条龙抢回来悄悄藏于地下室。但其中一条龙的头颅已被烧掉,大成殿西南面这条龙的头部是揭阳籍省级木雕艺术家郭燕腾先生仿制补上去的。大成殿前天井两侧分别是东西庑,原为供祀历代继承发掘孔子儒家学说而较有成就的历代先儒的牌位。
崇圣祠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揭阳学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9.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是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与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清晖园的文物有李兆洛、李文田、何绍基等大家的书法 。
明天启元年(1621年),黄士俊在顺带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后黄家衰落,庭院荒废。清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建小方园。嘉庆五年(1800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龙廷槐之子龙元任扩建,称“清晖园”,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园名。后龙元僖建龙太常花园、楚芗园,几经周折转手,龙太常花园后来改称“广大园”。1959年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视察顺德,指示重点保护,并拨款修复,将楚芗园、广大园、介眉堂、竞勤堂合并,统称“清晖园”,后辟作顺德县委第一招待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1996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1996年)起,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面积由70多平方米增至2.2万平方米。
沐英涧
走廊入口
留芬
沿池廊直出即抵达船厅。船厅也叫旱船、舫、不系舟,是中国园林模仿画舫的特有建筑,船厅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类似跳板,令人处身其中宛如置身舟楫的效果。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相传是模仿昔日珠江紫洞艇建成,它与惜阴书屋真砚斋南楼组群,借一带廊旱桥连通,以百年紫藤相系,曲折通道两侧饰以水波纹,船舫神形已是具毕。
歸寄盧---李文田题匾
花亭在结构上颇有特点,为了使亭内仰视平面与四角攒尖灰塑瓦顶风格一致,达到归隐脱俗的意境,免却常见的彩绘天花、藻井,而采用“不露望砖木椽者,覆以板纸,”被计成(明代造园名家)称为“仰尘”,李笠翁(画家兼造园家)称为“顶格”的做法。游清晖园,也可以看出园主对高节虚心的竹有着独特的崇敬,园内多处都有“岁寒三友”之一的形象。或是借物咏志,园主还嫌不够,又在庭园深处南楼后另辟一院落,名为“竹苑”。竹苑地幅狭长,却广植修篁。竹影婆娑应风入,蝉呜短长景更幽;巷院尽处,玲珑壁山迥峰卷云,袖珍眼泉甘冽清甜;左厢是“笔生花馆”,进士秉烛伏案妙笔生花,右厢是“归寄庐”,龙氏卸任闲赋聊寄卧龙庐。
状元堂
黄士俊(1570—1655),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甘竹右滩人。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崇祯九年(1636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担任宰辅(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1638年)罢相。后相永历帝,年过八十,不能决事,辞职归乡。1655年卒于家,享年85岁,谥文裕。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清晖园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80.长围村围屋
长围村围屋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燎原行政村长围自然村。由围楼和民居组成,坐北向南,建于清代。面阔52米,进深92.2米。围楼呈长方形,四层高15米。
门楣“人文蔚起”,大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乙卯岁柱吉旦曾盛堂立。整座民居为河石瓦木构筑。围内中间天井,二层四周出靠栏(走廊)。有木梯可登楼。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民居青砖瓦木构筑。中间祖堂,三厅二井。两侧民居,二厅四房组合,地面铺薄青砖。
官山楼阁(东、西),位于博罗县公庄镇官山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墙角各建了一座碉堡楼阁,当地人称之为“四角楼”。东四角楼,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西四角楼始建于清咸丰八年。
吉水围,位于博罗县公庄镇,距今500多年历史,典型的客家四合院建筑。吉水围村民都姓朱,祠堂墙壁刷着古时只有皇家可用的“红漆”。
南阳世居,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铁门扇村的南阳世居,坐北向南,是由禾坪、泮池、前围、堂屋、横屋等组成的客家围龙屋。
碧滟楼,于惠州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
罗冈古围村,位于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罗冈古围村呈正方形布局,长宽均为99米,用108间房屋相接而成围。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长围村围屋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