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辉答疑:孩子总是不能随叫随到、随呼随应,怎么办?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人生处处都该充满可能,最坏不过大器晚成。请记住,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读来的句子,献给所有年轻的和已经不年轻的父母。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同为人父同为人母,吾辈责任重大。
——彭荣辉
问:孩子总是不能随叫随到、随呼随应,怎么办?
答:
这是个好问题。
因为生活中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尤其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阶段的小朋友身上,这事儿时有发生。譬如,做父母的唤“宝贝,吃饭了”,孩子说“等一会儿”“好的”或者“马上来了”,可事后孩子就是迟迟不来。譬如,做父母的喊“宝贝,该走啦”,孩子说“好”“来了”或者“知道啦”,可是好半天过去,也没有看到孩子有什么相关的实际行动。如果只是偶尔为之,做父母的自然不会大惊小怪。怕只怕,吃饭是这样,上学是这样,洗漱是这样,睡觉还是这样。
如此这般,不能罢的,可能一天会有数次,甚至于没完没了。于是,这样夜以继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做父母的就难免抓狂。做父母的一抓狂,就容易焦虑:什么情况,这孩子咋就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呢?你说隔代遗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是这样啊……归因无果,做父母的就更是焦虑。毕竟,每天都要面对。穿衣、洗漱、吃饭、上学、作业、睡觉,事情一样一样,每天都缺一不可。一件事着急,两件事着急,三件事着急……好了,日积月累,无计可施,做家长的情绪很自然就上来。情绪上来会怎样呢?轻则批评、呵斥孩子,重则对孩子辱骂,甚至是拳脚相加。
你说,父母希望这样吗?当然不!你说,孩子希望这样吗?当然不!可是,事与愿违,有些家庭、有时候的结果就是这样。
怎么办呢?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做父母的人,有心改变这种亲子关系窘状,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努力:
首先,父母学着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做父母的人有无想过,孩子为什么必须要随叫随到、随呼随应?只因为古语有云“父母呼,行勿缓”?只因为你是父母,孩子就必须对你“招之即来,呼之则去”?只因为你是父母,孩子就必须对你言听计从、唯你马首是瞻……按着这个逻辑,你可以继续往下细想。想必做父母越是往下想,你越是会感觉到“细思极恐”。因为孩子表面的“不听话”的背后,是做父母强烈的“控制欲”在作怪。“我叫你,你就得来。”“我说吃饭,你就得吃饭。”“我说睡觉,你就必须睡觉。”“我说洗漱,你就不得有半分钟磨蹭。”殊不知,孩子不是机器,而做父母的人也并不是发号命令的开关或是按键。
换位思考,已经为人父母的人,如果有人对你发号施令,让你动辄这样动辄那样,你是否会随叫随到、随呼随应?怕不能够。究其缘由,原因可能有三:一者,你可能正专注于某事,出于善始善终的习惯,你急于完成:二者,突然跑出来的这个任务,扰乱了你原有的计划,你心有不悦;三者,你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任由他人摆布。在单位,你迫于生计迫于领导压力,可能无力反抗。单位之外呢?恐怕很难有个人能够让你唯命是从,让你往东就往东,让你往西就往西。即便进了家门,你对另一半恩爱有加,你们夫妻一直相濡以沫,但若是另一半一而再再而三向你提出要求,只怕也会不欢而散。
那么,孩子呢?其实,也是一样。尽管小,但基于人本能地对幸福的追求,他想要的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自出生以来,一点儿也不比成人少一丝半毫。是的,他未能及时给你回应,可能就是你打扰了他,可能就是他要急于完成某个任务,也或者就是不想让你随便摆布。他是他自己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他想自己的生活自己说了算。不是“你以为”,而是孩子“我以为”。
其次,父母给孩子自由,任孩子选择。
生活中,波及孩子的诸多琐事,起床、穿衣、洗漱、吃饭、上学、作业、睡觉,其实都可以给孩子自由,任由孩子选择。做父母的可以从成人的视角,给孩子各种各样的建议,但选择权永远在孩子。孩子有选择的自由。不必为孩子做主。你替孩子做主,出了事故,责任在你。孩子也很自然学会推诿。“就是你,就是你,不是你让我这样,结果会是这样吗”,诸如此类的指责,想必做父母的人并不陌生。何以至此?就是孩子总是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选择的机会,总是父母包办一切。然后,久而久之,孩子缺乏担当和责任感就成了自然而然。
事实上,孩子只有自己选择了,选择多了,他才会正确选择。你说早上起床必须七点之前,否则就有可能上学迟到。孩子不听,可以呀。然后迟到了,他就会受到同学和老师们异样的注视,甚至会因此被批评被惩罚。你说,午餐准备好了,如果不及时吃,可能会影响口感,此外饭菜凉了,吃了肠胃也可能不舒服。孩子不听,可以呀。不好吃,是他的事。吃了难受,也是他的事。你说,该睡觉了,要不明天起不来。孩子不听,你由他去。第二天不能准时起床,上学迟到他要承担后果。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他也要为此承受折磨……甚至于,你可以完全让孩子来决定上学、吃饭、睡觉的时间。对,如此类推,他选择,他买单。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次数多了,他就很自然生出许多“智慧”。
“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是成人的识见。如果你敢于和善于给予孩子自由,让孩子选择,那么,假以时日,孩子也必然会在挫折中积累智慧,真切懂得“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何意,并身体力行,努力践行之。
再者,还有一个小窍门。啥呢?父母可巧用“缓冲”,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
俗语有话,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既然不能操之过“急”,那么,咱们“缓一缓”就是。譬如说,午餐的时间,由孩子来定。你负责后勤保障就是。如果事前真的和孩子商量好午餐的时间是12点,那么12点之前,差不多11:50或是11:55的时候,你可以友情提示一下:“宝贝,十分钟之后开饭喽!”或者“宝贝,五分钟之后开饭喽”。这样提示有什么好处呢?孩子正忙碌某事,他知道快要吃饭了,如果吃饭的时候也恰好是他自己提出来的,那么,为了维护自己“说话算话”“言出必行”的伟大形象,他就必须得做好一些准备。干吗呢?心理准备好,身体也准备好。心理准备好说,你一告诉他要吃饭了,他就立刻脑补了吃饭的场景了。至于身体准备,自然是抓紧完成手头的事儿,赶紧收尾,以确保准时出现在餐桌之上。要不然,自己就成了一个“出尔反尔”之人。毕竟,午餐的时间是自己定的。
如此“缓冲”,孩子便不至有抵触情绪。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收拾情绪整理未完的工作,然后整装待发,只等午餐开始。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根本问题在于:做父母的人,你究竟想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有思想、肯担当,也懂得选择,有主见,那么你就不妨依照如上三个提示来试试看。只不过,得提示一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是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除了信心,你还必须得有耐心。
2021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