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诗苑||点屏成鉴(50)曾祥科(空山新雨):挽刘光容先生联语浅析

挽刘光容先生联语浅析

★ 曾祥科(空山新雨)

  2020年3月18日,我县老领导刘光容同志因病逝世。刘光容同志曾任长阳县委书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任县长、县政协主席等职务;退休后,创建县民族文化研究会并先后任会长和顾问,任长阳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刘光容同志生前为长阳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逝世后,长阳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作诗撰联表示悼念。现选取部分挽联作品,从情感基调、素材内容、艺术手法等三个方面作一些浅显的评析,与联友们讨论和商榷。

  一、情感基调把握准确,恰如其分。

  过去有些挽联在情感把握上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完全没有“挽”的内容和意思流露,从联文上看不出是挽联还是寿联或赠联;二是不分情况一律强化“悲痛”成分。如何把握这个度,要看逝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去世的原因、去世时的年龄、家庭成员情况、逝者的身份和影响等。

  具体到本次所挽对象,逝者享年85岁,虽是病逝,但属高寿,生前生活美满,安享晚年。基于此,挽联不宜过度渲染悲的成分,宜着重在“述”和“颂”上。绝大多数挽联在这个方面的把握是准确的,是恰如其分的,此处不再多述。

  值得一提的是,林大谟挽联中所表达的“无数泪化成意志、凝成力量”,“伤悲化力量,认认真真,承前启后,定能继往开来”,对悲情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既含有悲意,又没有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而是将其“化成意志、凝成力量”,激励来者,继往开来,这应该是逝者最希望看到的。

  二、素材内容丰富厚重,个性化上还有提升空间。

  逝者生前为推动长阳文化建设、促进土家族文化振兴曾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成就和贡献将会被长阳人民永远铭记。创建县民族文化研究会,并先后任会长和顾问,其间为促进土家族民族文化发展所做的工作,在晏永柱、覃世清合撰的《夕阳生辉别样红》一文中曾有详述。本次有多副挽联对逝者推动长阳文化建设皆有述及,比如:田昌令的“崇白虎先行”、林大谟的“才卸地方官,又扬文化旗”、何松林的“文化溯千秋”、杜心宁的“一生矻矻求文化”、何宏江的“土家智者谋文化”、段义钵的“致仕仍将文化振兴”等等。

  在刘光容先生的经历中,曾发生过一件富有传奇色彩的事情:他在都镇湾工作其间,曾带人打过一只老虎(一说豹子),他本人和老虎发生了正面交战。虽然细节说法不一,但这件事却是真实发生过,老一辈人都有耳闻。这个素材,被不少用心的作者收集到,在挽联中表现了出来:如江诗平的“打虎英雄”,田昌令的“打猛虎英雄”,张代军的“年轻打虎”,樊天柱的“庄溪擒虎”,何松林的“曾道人间擒猛虎”,皮青华的“斯人擒虎穿山,堪称猛士彪千古”等,说的就是这个传奇事件。

  另外,还有部分挽联写到了逝者的籍贯、生平、经历、政绩、影响等方面内容。比如:陈金祥的“黄柏山巅”、刘先华的“资丘壮士”、曾祥科的“隐龙暮雨”等,点出了逝者的出生地;李茂清的“生在农家,拼在土家”,写到了逝者的家庭背景;覃守宪的“倡廉拒腐”,写到了逝者的清正廉洁;覃世清的“到死勤勤恳恳为人民”、李茂清的“为勤勉公仆”等,写到了逝者的勤于政务;孙少权的“只说行话,不打官腔”、江诗平的“亲民县长”等,展示了逝者的务实作风和亲民形像……以上作品,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追忆逝者人生经历,对逝者给予评价、寄托哀思。

  综合来看,在挽联素材和内容的丰富性和个性化上还可提升。可能在有些作者的印象中,挽联需要对逝者的生平经历进行概括和综述,对逝者的功劳业绩进行总体评价。基于这种考虑,很多挽联作品出现了较多雷同的内容和类似的评价。

  笔者认为,如果是代表组织或是逝者生前单位,在挽联中对逝者经历进行总结、对功绩进行评价,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其他个人所作挽联,完全没有必要去承担总结和评价的任务。个人挽联,可以从作者所熟悉的领域和见闻切入,融入作者个人体验和个人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而且更容易打动人、感染人。

  在素材的组织和内容的切入上,有几副挽联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林大谟分别代表长阳诗词楹联学会、长阳老年书画研究会所作挽联中,分别提及“先生屡助诗坛”、“亲手创书坛”,述及逝者曾亲手创建长阳老年书画研究会,为长阳诗词楹联学会的发展以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多方助力,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印证了逝者对推动长阳文化建设所作的贡献。在陈金祥的挽联中,上联末句“操劳路电知多少”,具体写到了逝者曾为长阳公路和电力建设而奔波,为地方经济建设而操劳。在田卫民的挽联中,“为廪君立庙,为乡彦树碑”,写到了逝者为振兴民族文化所做的具体工作,内容实在不空泛,令读者真实可感。在梅月生的挽联中,“此去存遗憾,残碑寒壮士,馒头嘴墓叩君心”,提及逝者在民研会工作期间留下的遗憾,令人唏嘘,令人动容。以上挽联素材取自不同的领域,与他人少有雷同,读来很实在、很亲切、很别致。

  除此之外,挽联还可以从作者与逝者生前交往上切入,追忆作者亲历亲闻,追忆逝者音容笑貌和生前往事,这样的作品由于真实可信,读者如临其境,往往更富有感染力。

  三、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为挽联增色。

  本组挽联中,多副作品使用了重字、叠字、自对、小类工对等多种艺术手法,对联意的表达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是使用重字。挽联中的重字,不仅可以起到强调内容、强化情感的作用,而且使挽联读起来更容易朗朗上口。下面举例来看:田昌令挽联中的三“虎”三“龙”;林大谟的“放在心头、拿在手中”、“化成意志、凝成力量”;杨玲玲的“廿载为官,躬亲为仆”、“一生为党,踏实为公”;陈金祥的“联上司,联部属,联亲友”、“为下吏,为官员,为楷模”;熊天国的“土生土长,心系土家”、“厚爱厚施,身赢厚望”;田卫民的“七品原来人品正”、“百官应效此官优”等。

  二是使用叠字。如覃世清的“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覃万馥的“千功赫赫”“百业昭昭”,杜心宁的“一生矻矻”“百亩孜孜”,周厚全的“人人怀念”“事事楷模”等。挽联中的这些叠字,针对逝者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或挽者某一方面的情感色彩,起到了强化联意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三是使用自对。如覃守宪的“情系土家,身献长阳”对“节彰正气,心怀壮志”;杨小强联中的“僾见忾闻”对“泰山樑木”;田昌令联中的“自始至终”对“生前身后”;宋兴宏的“为官品正,爱党亲民” 对“退位习文,礼贤下士”;林大谟灵堂联中的“父母官”对“清廉者”、“激励今人,熏陶后世”对“佷山失色,夷水吞声”;民研会联中的“才卸地方官,又扬文化旗” 对“土家族榜样,共产党模范”;徐明岳的“兴县富村” 对“真抓实干”等等,分别使用了分句内自对或分句间自对。除此之外,上面讲述重字所举例句中,多数在使用重字的同时,也使用了自对。

  比较而言,梅月生挽联中的自对使用比较特别。上下联的第一、二分句分别构成句间自对,即上联“心忧老少山穷”和“足遍城乡村镇”自对,下联“离任寄情艺苑”和“为官挥汗政田”自对。除此之外,上联第一、二分句的内部还含有自对,即第一分句“城乡村镇”四个词构成句内自对,第二分句“老少山穷”四个词也构成句内自对。值得探讨的是,“老少山穷”四个词是并列关系,而“城乡村镇”四个词之间却有包容关系,从对仗方面来看,“城乡村镇”还可调整优化。

  四是使用小类工对。为了提高对仗的工整程度,不少挽联使用了小类工对。如覃世清以“死”对“生”、梅月生以“去”对“来”、李茂清以“有”对“无”,用反义动词构成小类工对;田昌令三次以“龙”对“虎”,属动物类小类工对;覃守宪以“心”对“身”、梅月生以“心”对“足”、林大谟以“手”对“心”、曾祥科以“脚”对“头”、邹慧芳以“心”对“口”、熊天国以“音容”对“脚印”、周厚全以“身”对“心”,属形体类小类工对;田昌令和李茂清以“身后”对“生前”、何松林以“东流”对“西望”,属于方位类小类工对;刘先华以“青史”对“赤心”,属于颜色类小类工对。这些小类工对的使用,使对仗的工整度大大提升,在同类型的作品中让人读来眼前一亮。

  本文旨在引发讨论和交流,促进长阳整体对联水平不断提高。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联友和方家指正。

相关链接:

清江诗苑-群吟荟萃(302)——沉痛悼念刘光容先生逝世诗词楹联专刊

编辑/制作:清江野老

—————————————————

点屏成鉴 精彩回放

(点击序号即可浏览)

(1)(2)(3)(4)

(5)(6)(7)(8)

(9)(10)(11)(12)

(13)(14)(15)(16)

(17)(18)(19)(20)

(21)(22)(23)(24)

(25)(26)(27)(28)

(29)(30)(31)(32)

(33)(34)(35)(36)

(37)(38)(39)(40)

(41)(42)(43)(44)

(45)(46)(47)(48)

(49)

——————————

关注清江诗苑,

升华诗意生活!

我知道您在看,请点一下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