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湾记
一
青少年时
在家跟父母闹矛盾
总想有机会远走高飞
永远不回来
而立之年,曾经走出去过一两年,
却发现外面的世界
并不是属于自己的精彩。
而今年己半百
却越来越感觉
我原本熟悉的家乡
越来越陌生
二
城镇化有时是俗不可耐
当外来户越来越多时,
我们这儿被命名为毛九坡路
当庙宇越修越大时,
我们这儿又被命名成了大悲寺路
附近百户人家
都被贴上了大悲寺路XX号的标签
还记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这里才修大悲寺
这里的百姓戏称它“大背时”
幸好还有八十多岁的
彭吉俊老人告诉我
大悲寺的山头,原名青龙嘴
大悲寺北面为彭家湾
彭家湾,一个多美的名字
我姓覃,也是彭家的后人
我的老家和新家都在彭家湾上
我为什么就要把它忘记了呢
我还知道
这里曾经森林茂密
森林中有很多狐狸(毛狗)
这里曾经盛产水稻、小麦、棉花
五谷杂粮
开展过火热的农业合作化
这里曾经有我印象中最早的桃花源
这里曾经是全县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和柑桔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说起来
都是些应该记住的乡愁
三
彭家湾有一位农民组长不应忘记
他叫彭昌松,高中文化
1988年,他才25岁
被群众公推为队长(后改称组长)
这是个比芝麻还要小的“官”
待遇干上一年
比不上普通人在外打工一月
而他一干就是三十年
人说组长离群众最近
要靠办实事,说实话
才不挨群众的骂,
才不被群众拉下马。
三十年来群众们都富裕了
而他除了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
一个硕士,一个大本
此外,几乎原地踏步踏,
房子还是九十年代初的
面积也不大
大姑娘出嫁才简单装修了一下
平时工作,靠的是一辆旧摩托
穿乡走户访群众
2017年秋,他身患高血压
住院把病看
不幸意外从高楼坠下
组民们眼泪都快流干
再也无法见到他!
四
无尽的乡愁
无尽的怀念
于是,我想到了
用一块晚霞红的石头
一面来刻下“彭家湾”
一面刻上彭组长的简介
说到组长
我想到我的好友
已故农民作家刘龙云
16年前就去世了
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
村民组长
我便以“组长誌”为题
刻下他俩的简介
纪念他们的精神
请山海先生题写了“彭家湾”
请覃世良先生题写了“组长誌”
其它文字均用电脑隶书体
整个过程
动念,犹豫,设计,制作
历时半年有余
6月30日上午
立石于彭家湾故地之上湾的
水泥路边转弯处
占地是我家的园田
这条水泥路
正是彭组长生前,2016年底
参与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
立在此处也很有意义
至此,我才了却一桩心愿
浑身轻松了许多
有人说这是纪念碑
我反复强调这是文化景观石
至于多有文化
留于后人去评说吧。
后记:忽然感觉江郎才尽,写了一天,自己都看不过眼。到了晚上,就采用这种“手机体”的写法,把自己的想要表达的内容简洁地表达出来了。请读者不要以诗歌的眼光来读。
(摄影:易绍芳)
高 成 文 学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名誉总编:覃章海 周 兵
总 编:覃亚志
副 总 编:赵先知 张先进 杜旭琼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