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乒乓系列:第一次打,打特长;经常打,打实力
2021年/第64篇原创
作者:杨 磊
聊天,经常能产生灵感。
今天跟一个球友(为了方便,简称A球友)聊天,说到他的一个小苦恼:说他跟身边一个经常在一起玩的球友(简称B球友),俩人水平相当,A球友还略占上风。但是,出去打比赛,特别是跟生人第一次打,B球友的胜率远远高于他,很郁闷。
原因在哪?
我们之间也比较熟悉,不用多问,也能大概猜到原因。
我说:'你动作比较正规,发球、接发球不凶,主要打实力。但是,毕竟业余,遇到生人,互相之间不熟悉,失误会增加,直接影响你的胜率。'
'B球友这边,就是三板斧,一手特别拐的小侧上旋+正手一板拉+反手一板怼,生人之间第一次打,知道是上旋,一般还是搓球,很容易接高,然后一板子下去就办了,非常实惠,不仅能赢,还赢得很快!'
A球友琢磨思考了一下,确实如此。
不仅业余,专业层面也存在此情况。
比如
刘国梁、孔令辉的年代,刘国梁的队内成绩并不拔尖,但是外出比赛,往往打前阵,为什么?对外好使啊!发球,绝大多数人都吃,接发球刁钻,进攻前几板一般对手也挡不住,这就够了。反观同时代的很多选手,相持环节相持不过,特长又不突出,对内成绩不错,对外并不沾光,反而很难出成绩。
最近几年,很多球员也存在'杀熟'情况,比如林高远,对内成绩很不错,出去打,并没有像对内一样强势,还经常被逆转,备受诟病,球迷哀其不幸,戏称'林妹妹'。
其实,你仔细观察、分析,这里面存在规律性的东西。
跟生人第一次打,前三板好、有特长的,更容易赢球;
经常在一起打的话,知根知底,没有秘密可言,谁实力更厚实,谁赢得更多。
特点不同,效果不同。
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如果以赢球为目的,多练前三板、打造特长技术;如果想当常青树,厚积薄发,那就沉下心来,苦练基本功,积累实力。业余、专业,皆同理。
您的选择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