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永远比艺术精彩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曲终人散。不过,颁奖乌龙事件还会被人谈论很久。其实,看穿了也就那么回事,奥斯卡只是美国电影人的一个大Party而已,别太当真。就像前几天我举的那个例子,被美国IMDB网站和中国豆瓣电影网站不约而同选为电影史上250部佳片第一名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就落选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耿耿于怀于奥斯卡的得失,实在小家子气。借着奥斯卡的机会,多看一些精彩的电影,才是真的。
抱着这个心情,昨天又看了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中的电影。这部片名叫《雄狮》的电影是澳大利亚导演加斯·戴维斯拍摄的,讲述一个印度男孩历经25年寻找失散亲人的故事。这个通过谷歌地球找到失散亲人的故事2012年就传遍网络。两年后,当事人萨罗·布莱利将自己的传奇故事写下来,出了一本叫《漫漫归乡路》的书。又过了两年,澳大利亚导演加斯·戴维斯将这个感人故事搬上银幕,并请了大牌明星妮可·基德曼、主演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印度裔英国演员戴夫·帕特尔和主演过《卡罗尔》、《龙纹身女孩》的鲁妮·玛拉参演。影片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6项提名,虽然最后颗粒无收,但已是最大成功。
真实的萨罗·布莱利和他的印度母亲
《漫漫归乡路》封面
《雄狮》既没有刻意制造噱头,也没有费力讨好电影节评委,而是生动、真实地展现了家庭的圆满和破碎,描绘了得到爱和失去爱的感受,记述了一个人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中探寻自己身份的历程。这个感人的故事再一次说明了一个道理:生活永远比艺术精彩。
分析今年奥斯卡的提名名单,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占了不小的比例。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9部电影中,《隐藏人物》、《雄狮》、《血战钢锯岭》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占三分之一。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这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也不少,比如上届的《聚焦》,再往前还有《为奴十二年》、《逃离德黑兰》、《国王的演讲》等等。好莱坞善于将真实事件拍成电影,因为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往往比艺术家的虚构更精彩,更感人。《雄狮》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假如虚构的话,肯定不会有那么强的感染力。
反观中国的电影和文学,直接反映真实事件的作品就显得凤毛麟角。回头看看号称最拥挤的2017年贺岁片名单,从《西游伏妖篇》到《长城》到《功夫瑜伽》到《大闹天竺》到《摆渡人》,无一不在刻意地回避现实,无一不是无聊地追求娱乐。中国电影虽然取得前所未有的票房业绩,但艺术质量却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巅峰急剧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再看看中国的文学作品名录,在国外相当红火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在我们这里几乎是空白。迄今为止,我们只有“报告文学”的概念,而没有“非虚构文学”的概念。前几天,重读作家张平早年写作的《法撼汾西》,既为现实生活中的千奇百怪故事所感动,也为作家的过于强烈的批判意识所遗憾。报告文学的“干预生活”意识就是导致它走入窘境的主要原因。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说,现实生活永远是比艺术虚构要精彩的。艺术家应该也可以直接从生活本身汲取创作素材,创作出感人的好作品来。前段时间,我在和一位电影界的朋友聊天时说到,我在30多年的检察经历中接触到的案件和人物,很多都比电影还要精彩、曲折。中国不是没有故事,网络上几乎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在流传,只是没有人把它写成文艺作品。期待中国电影人脚踏实地,写好中国人自己的真实故事。我就不信,只有好莱坞才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