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市场、本土文化资源以及商业营销

前天晚上,顶着淅淅沥沥的冷雨,到浙话艺术剧院看了一场话剧:浙江话剧团新近排演,由李伯男导演的《新新旅馆》。这部戏讲述了1923年夏天,被誉为中国新诗和白话文鼻祖、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胡适,和他三嫂的妹妹曹诚英在杭州西湖边的新新旅馆共度6天的故事。

胡适

在这个盛行扒名人隐私的年代,把胡适的婚外情搬上舞台,显然是很有看点的。胡适奉母命与安徽旌德望族之后江冬秀成婚。婚礼上,胡适见到了美丽聪慧的伴娘曹诚英。之后,两人通信往返,互有好感。1923年春,胡适来到杭州,正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的曹诚英赶来相会,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几个月后,胡适得知曹诚英有了身孕,便急于斩断这段恋情。于是,借出差之名,住进了杭州新新旅馆,约曹诚英详谈。

曹诚英

这场发生在新文化运动领袖身上的新文化新思想和封建道德陈腐规矩的冲突,被浙江话剧团的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不想做过多评论,只想说说看完这部戏之后的一些联想。

江冬秀

在我读大学的那个年代,话剧曾经火透半边天。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娱乐选择不多,另一方面是那个年代的话剧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非常之高,强烈地吸引了刚刚从十年劫难中走出来的大众。我所有的戏剧知识和对话剧的爱好就来自当时浙江话剧团的导演戈辉。他来到我所在的杭州大学中文系学生剧社,辅导我们排戏,带我们走上了舞台。从此我就成为不可收拾的铁杆戏迷,经常观看浙江话剧团的演出。

《新新旅馆》剧照

但是,随着电视、电影的日益繁荣,话剧逐渐衰落了。在杭州,几乎看不到浙江话剧团的演出。这个浙话艺术剧院改造好以后,我只来过两次,一次是看音乐剧,一次是听朗诵会,没有看过话剧,因为这里只演儿童剧。我曾经和浙江话剧团的朋友聊到话剧市场,我不认为像杭州这样有几百万人的大城市,就没有话剧的市场。我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新新旅馆》剧照

幸运的是,刚过去的这一年,我终于看到了改变。从北京、上海到杭州,话剧市场迅速升温。举最近的两个小例子:12月20日,我到杭州大剧院观看陕西人艺演出的话剧《白鹿原》,惊讶地看到,拥有1600个座位的歌剧院几乎满座。12月31日,浙江话剧团演出话剧《再见徽因》,我的大学同学、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胡志毅居然买不到座位票,只好坐在加座上。话剧市场的升温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发生了。这说明,话剧远没有到被淘汰的时候。在这个越来越多样化的娱乐时代,只要演得好,话剧照样可以爆红。

《新新旅馆》剧照

这部《新新旅馆》是浙江话剧团推出的以新新饭店为题材的第二部戏,前一部是《秋水山庄》,讲述现代中国报业巨子史量才与他的爱妻沈秋水的故事。不能不说,浙江话剧团着眼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原创剧目的点子实在聪明。面朝西湖背靠葛岭的新新饭店由招贤寺、孤云草舍、新新旅馆和秋水山庄等文物保护建筑楼群组成,是一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饭店。这里入住过徐志摩、胡适、鲁迅、茅盾、郭沫若、丰子恺、巴金等文化名人。他们有的只是过客,而有的则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于是,浙江话剧团和新新饭店以及剧作家龚应恬合作,把这些有趣的故事搬上舞台,不仅让观众得到了艺术享受,还了解了一段历史,对那些文化名人和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胡适和曹诚英老照片

要抓住观众,吸引人来看戏,前提是要有好故事、好题材。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不啻是个好主意。尤其是地方剧团,更应该做好本土文化的文章,讲好本地的故事。离开了本土文化资源,剧团就像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半个月前看话剧《白鹿原》时我就很有感受。虽然同一个剧本北京人艺早就演出过,而且还是濮存昕主演,但陕西人艺并没有畏缩,而是深入挖掘剧本的深厚内涵,演出了一部不逊于北京人艺的《白鹿原》。评论界称赞,它无限接近《白鹿原》中那个原汁原味的陕西。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的。

胡适和江冬秀老照片

看完《新新旅馆》,有个细节令我感动。那天晚上的气温接近0℃,但是演出结束后,5位主要演员却穿着单薄的戏装,在门厅里和观众一一合影,直到观众全部散去。无独有偶,半个月前,《白鹿原》演出结束时,所有演员谢幕后没有离开,而是像雕塑般站立在舞台上,目送观众离场。后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观众们对这些细节都很感动,称赞这些演员的艺德。陕西人艺院长李宣曾经对演员讲过这么一句话:“从明天开始所有的观众都是买票进场的,一张票680、880,所以要认真,要对得起他们。”这句话很平实,但却很有道理。只有演员对得起观众,观众才会源源不断来为你捧场,话剧才真正会有市场。

《新新旅馆》主演演员和观众合影

在这个娱乐化时代,所有的东西都讲究营销,尤其是娱乐本身。没有好的营销,作品再好也卖不出去票。但是,营销是否合适,是否有效,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两天,评论界、网络上,对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一吻跨年”营销一片批评之声,就是一个好例子。不是毕赣的电影多么不好,而是这种过度的营销倒了人的胃口。

新新饭店

新新旅馆老照片

这时,我想起两年前到上海观看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亨利五世》时的经历。因为赶得急,路上堵,到上海大剧院时已快开场,我来不及吃晚饭,只好饿着肚子看了3个多小时的戏。演出结束,十几位主要演员还一字排开坐在台上,与观众交流了将近一个小时。据说,演出结束后和观众对话是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传统。虽然直到午夜零点我才吃上晚饭,但这场难得的艺术盛宴还是令我很满足。

《新新旅馆》剧照

演出结束和观众合影,谢幕后目送观众离场,和观众近距离对话,这些拉近演员与观众距离的举动,才是真正符合话剧艺术特点的营销手段。比那些现场抽奖的小把戏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新新旅馆》剧照

现在看来,话剧还是有市场的,尤其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但是这个市场必须依托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基在何处;更不要忘记观众才是话剧振兴的关键,尊重观众、贴近观众才是话剧发展商业营销的根本。明白了这些,话剧振兴不是难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