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苏11 早发辞友诗 一语谶中人
诤苏11 早发辞友诗 一语谶中人
新党得势,苏轼不愿与之狼狈,在这聒噪是非的汴京城内,他心中所有的净土只能留给与自己脾性相投的友人。
苏轼的朋友刘颁,性格诙谐,爱开玩笑,二人有着一样的诙谐腔调。
刘颁与王安石亦曾是旧友,偏偏这个王安石最是不苟言笑,可刘颁经常开他的玩笑,久而久之,生出了芥蒂。
到了新党变法之时,刘颁因为反对青苗法而向王安石写信劝告,大意是:你以为自己干的这些事对老百姓好,你不觉得羞愧吗?
说完之后,还举出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聚敛酷吏,以那些人的悲惨下场来警示王安石,王安石勃然大怒,直接把这位多年老友给发到泰州去了。
刘颁离京,苏轼为他送行时写了一首劝慰诗,诗中意思是让他以后少说话,多喝酒——
送刘颁倅海陵
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舌在牙齿牢,是中惟可饮醇酒。
读书不用多,作诗不须工,海边无事日日醉,梦魂不到蓬莱宫。
秋风昨夜入庭树,莼丝未老君先去。
君先去,几时回。
刘郎应白发,桃花开不开。
(注:阮嗣宗,即竹林七贤之一,阮籍)
竹林五君图(局部)
仿 阎立本 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诗写的真是轻快轻松,可是劝了半天别人,苏轼却忘记劝劝自己,他这一生,最不能亏的就是一张嘴了,吃要吃好的,说也要说个痛快。这时却又有心情去劝说落难老友了,呵呵。
苏轼要是真能做到“舌在牙齿牢,惟可饮醇酒”,这一生不知要清爽惬意了多少。
话说一年后,苏轼自请出京外放杭州,又在扬州与刘颁重逢,想起当时写的诗,再看看现在两人都成了失意之人,于是作一首呼应旧诗的新诗:
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仍邀同赋刘贡父
去年送刘郎,醉语已惊众。
如今各漂泊,笔砚谁能弄。
我命不在天,羿彀未必中。
作诗聊遣意,老大慵讥讽。
夫子少年时,雄辩轻子贡。
尔来再伤弓,戢翼念前痛。
广陵三日饮,相对怳如梦。
况逢贤主人,白酒泼春瓮。
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
羡子去安闲,吾邦正喧哄。
注:戢翼 [ jí yì ] 鸟收拢翅膀,不再飞翔。比喻退隐。
怳,古同“恍”
为刘颁写的这两首诗,字里行间看似轻松明快,无所顾忌,实际上,苏诗在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经常是,苏轼刚一写完,过不了半天,半座城里都会传开。
这些诗中,其实藏着很多官场禁忌,无心者听了,只当打油插科,不会在意,有心的人则会一一记下,有了机会,拿出来指摘于作者,这就是文字狱的雏形了。
比如本诗中的这一句“我命不在天,羿彀未必中”。
正常的解释,苏轼就是个乐天派,自在逍遥,不会受礼法约束。
可要是让小人拿来深挖字眼,什么叫“我命不在天”?天是谁?当今天子,你苏轼敢说天子管不了你?
羿彀就是指刑罚,牢狱,苏轼的原意就是我不受那些约束,他们管不了我,可经不住小人琢磨,一琢磨,这就成了:连皇帝都管不了我苏轼,那些刑罚不一定能治得了我。
这不是反诗,又是什么?
山水诗画册
明 文徵明
在元丰二年(1079)之前,苏轼写了太多这种看似诙谐实则落人以口实的小品诗作,直等到湖州一任,落得大难。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