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简史|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顶峰: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2024-04-22 03:31:43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原子论。原子论的创始人是留基波,其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但我们对于他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通过有限的资料,我们知道他大约是米利都人,曾学于埃利亚学派的芝诺,在阿布德拉创立了原子论,该理论由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发扬光大。 留基波德谟克利特,阿布德拉人,古希腊最博学的作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早年游历埃及、波斯、巴比伦、印度等地,广泛学习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几何学、伦理学、文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传说他八十多岁时结束游历生活返回家乡,受到故乡人的礼遇,还为他立了一尊铜像。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很难分辨哪些内容属于他,哪些内容属于他的老师留基波。一般认为原子论的首创者是留基波,德谟克利特将它发展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原子论继承了埃利学派的基本思想,认为绝对变化是不可能的,存在在本质上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发生和毁灭。但不同意埃利亚学派存在是一的观念。在原子论里存在不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的、静止不动的事物,而是被虚空隔离开的数量无限多、不可分、不可见的微小粒子——原子。在原子论里存在是多不是—,所以,原子论同时也继承了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所引导的多元论,尤其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更为原子概念的起源提供了思想雏形。德谟克利特在埃利亚学派中,虚空等于非存在,非存在不存在,所以虚空不存在。但原子论却认为,原子不比虚空更真实,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是充实于空间的实在,虚空为原子的活动提供场所。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认为如果不设想非存在的虚空存在,那么运动、变化、生灭便不能想象。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也认为无中不能生有,存在是永恒不变的,不生灭、无变化。所以原子论规定原子由相同的质料构成,永恒不变、无生灭、不可分、不可见,而且数量上无限多。每一粒原子都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存在、一,所以原子本质上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或一。“原子”一词的原意是“不可分割”的东西,在原子论中它是构成一切自然事物的最基本的实在单元。原子在虚空中永无休止地向各个方向运动,运动是原子本身固有属性。原子的运动受严格机械法则的控制,没有任何东西可会毫无根据地发生,万物都受必然性的支配。无数原子在空间中相互碰撞、弹射,形成了漩涡运动。在这漩涡运动中,原子相互纠缠、结合,相同大小和重量的原子聚焦在一起,较重者位于中心,较轻者位于外围。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有中心、圆形的原子团系统,这些原子团就是构成可见的物质世界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聚集,自然物体生成;原子分离,自然物体就毁灭。由于所有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所以万物是一。仅仅由于原子团中原子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才产生出自然事物各不相同的万千景象。所以,生灭、变化都是相对的。这样一来,原子论的宇宙观既符合埃利亚派存在是一、不生不灭、无变化的规定,又能很好地解释了经验世界中运动、变化现象的存在,较完满地处理了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原子论规定运动是原子本身固有的属性,这样就否定外在精神动力(心灵或努斯)或爱憎等力量对于物质世界的推动作用,代之以机械运动的必然性。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与其它事物一样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当人死亡时,构成灵魂的原子就消散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不死的灵魂”。德谟克利特认为神也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所以神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服从原子运动的机械法则,所以也不存在“不死的神明”。原子论只承认虚空、原子及其运动真实,从而确立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彻底贯彻了唯物主义的原则。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德谟克利特分辨了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他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颜色、甜、苦等事实上都只是原子和虚空”,只有重量、密度和强度等性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诸如颜色、温度、气味、口味等性质并非原子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它们是由我们的感官的感觉能力所决定的,都是主观经验,并非客观存在。所以称这些性质为事物的第二性质。反之,质量、密度、硬度等才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所以称这些性质为事物的第一性质。苏格拉底从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出发,德谟克利特推导了享乐主义的伦理学原则。宇宙之中只有原子和虚空是真实的,原子在虚空中作自发的运动,遵循必然的机械运动法则,所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目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他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而这种满足和愉悦并不依赖于物质财富,而在于灵魂的安静与和谐。所以获得幸福的方法就是节制感官感受,注重精神修养,在理智的指导下过上一种节制而有规律的生活。他说,“人们只有通过有节制的享乐,度一种宁静的生活,才会得到精神上的愉快。”发展到原子论,古希腊自然哲学达到了它的顶峰,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实现了较完备的形态。但自此以后,自然哲学逐渐衰颓,首先出现的是智者学派和怀疑主义,随后苏格拉底活动于雅典,引导了希腊哲学的伦理学转向,伟大的古典时代即将拉开序幕。柏拉图主要参考资料:《西方哲学史》邓晓芒 赵林著《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 著《西方哲学史》 梯利 著 赞 (0) 相关推荐 坤鹏论:什么是原子论?(一) 没有可靠消息来源以及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猜测,基本都是离真相越来越远. --坤鹏论 一.理论根基--肯定空间的实在性 在前面坤鹏论提到,爱利亚学派自芝诺.麦里梭后继续传播下去,一方面在留基波那里,一方面在 ... 坤鹏论:什么是原子论?(三) 人可以靠聪明.勤劳.运气名利双收,但是怎样"花费"名利却要靠智慧,所以,如何花钱.如何对待名声.如何做官等在名利之后的行为,才是智慧的真正尺度. --坤鹏论 德谟克利特除了用原子论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早期哲学之八:原子唯物论哲学 古希腊早期哲学之八:原子唯物论哲学 公元前5 世纪至前4 世纪出现的原子论哲学学派是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发展的重要成果.这个学派的哲学家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伊奥尼亚和南意大利学派思想,试图从运动变化的事物 ... 道说一二三:揭示宇宙万物起源与发展规律的终极密码(4)上 八卦与基因密码之二生三 (上) 我们先按古代人语言和思维方式来分析.道生一,一中有阴阳(比如正反电荷),就是太极生两仪.一生二就是两个一的组合,就会构成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如果再抽出一个道生一中的阴 ... 原子论的开山鼻祖,唯物主义哲学创始人——宇宙并非无限可分 这也许是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的最高峰. 阿布德拉城邦 内斯托斯河(Nestos)从里拉山脉流出,汇入萨索斯岛(Thasos)附近的爱琴海.在内斯托斯河的滋润下,古希腊色雷斯地区(Thrace)的阿布德拉 ... 古希腊哲学流派(下):2000多年前就已提出原子理论? 本文共计:53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除了上篇我们讲的四个哲学流派外,在苏格拉底之前还有其他几个哲学门派(或观点),主要包括包括多元论.原子论以及智者学派. 01 多元论学派 经过爱利亚 ... 坤鹏论:原子论创立者——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 绝大部分没有实践过的评论根本不值得听取,所以当别人发表意见时,最该了解的前提就是他自己是否做过. --坤鹏论 到今天,坤鹏论对于苏格拉底之前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的介绍接近尾声,还有最后一个--留基波(也 ... 伊壁鸠鲁学派是享乐主义吗?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84 篇文章 [光荣希腊]第 59 篇文章 接下来我们简单讲一下希腊化时期的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总共有三个流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学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伊壁鸠鲁 ... 从自然哲学过渡到伦理哲学期间古希腊那些哲学家们的观点 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对宇宙本源的猜测,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其观点或结果是无法用经验证据证明,又无法通过感知得到答案,只能靠理性分析.基础数学演绎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来推理得到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 ... 《中国哲学简史》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中国哲学简史》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什么是哲学?析《中国哲学简史》序 说实话,我对现实中哲学(或道学)的运用是非常不满的. 要么被很多人神化.拿来谋私利,要么脱离群众.只讲逻辑.把它高高挂起.做成"学术". 以至于普通人谈及哲学或国学,都是不敢言,敢 ...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以及背景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以及背景 很有趣的哲学简史。#国学 #哲学 #传统文化 #教育 #智慧 很有趣的哲学简史。#国学 #哲学 #传统文化 #教育 #智慧 一张表梳理中国哲学简史 先秦哲学 人物 思想 孔子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周礼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 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 《中国哲学简史》想要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入门书籍!推荐给你! 《中国哲学简史》想要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入门书籍!推荐给你!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三) 公元589年,中国经过数世纪的分裂之后,又由隋朝(590一617年)统一起来.可是不久隋朝又被唐朝(618-906年)取代,唐朝是一个强大的高度集中的皇朝.唐代在文化上.政治上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媲美 ...
留基波德谟克利特,阿布德拉人,古希腊最博学的作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早年游历埃及、波斯、巴比伦、印度等地,广泛学习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几何学、伦理学、文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传说他八十多岁时结束游历生活返回家乡,受到故乡人的礼遇,还为他立了一尊铜像。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很难分辨哪些内容属于他,哪些内容属于他的老师留基波。一般认为原子论的首创者是留基波,德谟克利特将它发展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原子论继承了埃利学派的基本思想,认为绝对变化是不可能的,存在在本质上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发生和毁灭。但不同意埃利亚学派存在是一的观念。在原子论里存在不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的、静止不动的事物,而是被虚空隔离开的数量无限多、不可分、不可见的微小粒子——原子。在原子论里存在是多不是—,所以,原子论同时也继承了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所引导的多元论,尤其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更为原子概念的起源提供了思想雏形。德谟克利特在埃利亚学派中,虚空等于非存在,非存在不存在,所以虚空不存在。但原子论却认为,原子不比虚空更真实,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是充实于空间的实在,虚空为原子的活动提供场所。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认为如果不设想非存在的虚空存在,那么运动、变化、生灭便不能想象。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也认为无中不能生有,存在是永恒不变的,不生灭、无变化。所以原子论规定原子由相同的质料构成,永恒不变、无生灭、不可分、不可见,而且数量上无限多。每一粒原子都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存在、一,所以原子本质上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或一。“原子”一词的原意是“不可分割”的东西,在原子论中它是构成一切自然事物的最基本的实在单元。原子在虚空中永无休止地向各个方向运动,运动是原子本身固有属性。原子的运动受严格机械法则的控制,没有任何东西可会毫无根据地发生,万物都受必然性的支配。无数原子在空间中相互碰撞、弹射,形成了漩涡运动。在这漩涡运动中,原子相互纠缠、结合,相同大小和重量的原子聚焦在一起,较重者位于中心,较轻者位于外围。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有中心、圆形的原子团系统,这些原子团就是构成可见的物质世界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聚集,自然物体生成;原子分离,自然物体就毁灭。由于所有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所以万物是一。仅仅由于原子团中原子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才产生出自然事物各不相同的万千景象。所以,生灭、变化都是相对的。这样一来,原子论的宇宙观既符合埃利亚派存在是一、不生不灭、无变化的规定,又能很好地解释了经验世界中运动、变化现象的存在,较完满地处理了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原子论规定运动是原子本身固有的属性,这样就否定外在精神动力(心灵或努斯)或爱憎等力量对于物质世界的推动作用,代之以机械运动的必然性。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与其它事物一样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当人死亡时,构成灵魂的原子就消散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不死的灵魂”。德谟克利特认为神也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所以神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服从原子运动的机械法则,所以也不存在“不死的神明”。原子论只承认虚空、原子及其运动真实,从而确立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彻底贯彻了唯物主义的原则。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德谟克利特分辨了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他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颜色、甜、苦等事实上都只是原子和虚空”,只有重量、密度和强度等性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诸如颜色、温度、气味、口味等性质并非原子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它们是由我们的感官的感觉能力所决定的,都是主观经验,并非客观存在。所以称这些性质为事物的第二性质。反之,质量、密度、硬度等才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所以称这些性质为事物的第一性质。苏格拉底从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出发,德谟克利特推导了享乐主义的伦理学原则。宇宙之中只有原子和虚空是真实的,原子在虚空中作自发的运动,遵循必然的机械运动法则,所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目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他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而这种满足和愉悦并不依赖于物质财富,而在于灵魂的安静与和谐。所以获得幸福的方法就是节制感官感受,注重精神修养,在理智的指导下过上一种节制而有规律的生活。他说,“人们只有通过有节制的享乐,度一种宁静的生活,才会得到精神上的愉快。”发展到原子论,古希腊自然哲学达到了它的顶峰,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实现了较完备的形态。但自此以后,自然哲学逐渐衰颓,首先出现的是智者学派和怀疑主义,随后苏格拉底活动于雅典,引导了希腊哲学的伦理学转向,伟大的古典时代即将拉开序幕。柏拉图主要参考资料:《西方哲学史》邓晓芒 赵林著《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 著《西方哲学史》 梯利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