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第39期 卷首语——不谈未必定清流


不谈未必定清流

□ 张千里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元)唐珙

局部的控制,然后是全面的控制。表象的控制,然后是深入的控制。标准不断向前,审美不断退后,当标准完全控制了审美,审美只能是缺失。当展览成了一种体制,成了一种标准,成了一种掌权者的话语权,其平庸与扭曲可以想见。稳定的,不变的,同一的,其实质就是对他者、对差异的暴力。具体的、他者的、变化的、不稳定的、不纯粹的,被同一性的标准框定,丰富的多变的审美由缺失而走向疲劳。显而易见,同一对差异是暴力,标准对非标准是排斥与欺辱。

人是万物的中心吗?不是。人只是自以为是,认为万物应该围着自己转。人只是人的中心,万物是万物自己的中心。主体性可以被打碎,被瓦解,被消失,任何标准都不应该成为霸权,成为不公正的中心主义。中心不必成为中心,主体也不必成为主体。

阳明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德里达所谓—“一切都是差异,都是踪迹的踪迹。”我们的所见是如此的有限,我们的思想是如此的浅薄,地球一点尘埃,在尘埃中生活,在尘埃中思想的人类是什么呢?我们见到了我们所想见到的存在,我们有意识地忽略了真正的存在。那些有趣的灵魂,那些千姿百态的不可见之物,正被同一性的暴力之手所排斥。我们的身体或许只是我们行动的一个实用性工具,我们的思想或者高高在上,四处飘摇,或者贴近地面,泥泞不堪……

世界变化太快,超乎每一个人的想象。知识或许就是障碍,你自以为是的东西可能就是牢笼。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佩服那些满怀激情,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让我们不敢动手去做的,往往不是这件事情难做,而恰恰是我们不敢动手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但做得来皆事业,若推不去即因缘。太史公说:“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经常葆有试错的勇气,才能看得到庸常不可见之物。

花开刹那,器纳千年。荆棘不必尽皆移去,碎片化的、不完整的、不成熟的、速朽的……对于艺术来说,这些存在于不可见之处的所在,恰恰可能是最宝贵的事物。艺术思维脱离那一点尘埃,遨游于九天之上,现实应该是虚幻的,而虚幻之物应该是现实的。在现实与虚幻的变化之间,艺术一直有自身的准确或者模糊的表达方式,写什么,画什么,早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非内非外,非正非邪,非在场亦不缺场,没有一与纯一,只有多元的不确定性思维及千变万化的手法,虚幻成为现实,形式本身即是内容,每一个个体的内在意念、精神欲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前移,吾侪会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自然,吾侪同时会有更多的纠结与迷失,因为一旦选择,即意味着妥协或者不妥协,合作或者不合作,沉浸或者独树清高。良知与自由搅局其中,拷问他人同时拷问自己。

未来将要来临,它必然来临。深入传统,不是对传统的妥协,而是尊重,然后前行。有些传承不是那么纯粹,需要解构、打碎,再进行重新组合。我们注视着传统,传统也注视着我们。作品的问题,不是过去的问题,而是当下的问题,社会形态,社会语境,社会体制等等,世俗的现实笼罩一切,作者在强大的世俗面前,无处可逃。艺术家个人也被种种现实与条条框框分割包围,沦为整个世俗的人质,于是妥协,并且由妥协而沦为平庸。随波逐流,顺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再委曲,甚至有适度的沾沾自喜。

艺术从来不存在雅俗共赏一说,所谓雅俗共赏,于雅者而言,无非是妥协的代名词。于俗者而言,俗便俗矣,何足道哉!何足道哉!前几天,老友柳晓康作“为五斗米折腰”篆书横幅,发于微信朋友圈,某慨叹:一斗米即折腰,况五斗米乎?艺术品就是商品。那么,这些本来就是商品的商品,就应该回到现实,回到商品中来。艺术品的作者,一边是商品的制造者,一边在那里装高大上,似乎是扭曲的。

因为是“天上的”,所以航天似乎一直是高高在上,供人仰望的存在。由于这一属性,航天似乎还成了人类的竞争内容之一,科技与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因为马斯克与布兰森这类人的出现,航天从英雄变身平民,被拉下了神坛。任何科技,都应当成为庸常的、平凡的、世俗的,然后是服务于人类的,这样,人类就能更好更快地前行。“不要一味遵循规则做事,要在行动中学习,跌倒处成长。”—理查德·布兰森如是说。

濯足仙泉,意上九霄。乾坤在握,心即宝山。任谁,怎知宇宙没有思想?时光不可逆转?一尘怎知九天?一沙岂可自大?红尘万丈,横扫千军,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庶几可称之为大丈夫。

每当有免费的午餐出现,资源就会被滥用,然后是资源的大量消耗与浪费,马路边就会有大堆的问题现出。

我们有必要回答那些问题吗?根本没有必要。比起那些固定的答案,提出问题也许更为重要。

问答题。江南才子长怎么样?朱培尔是也。谦谦君子长怎么样?朱培尔是也。

清风过耳,不萦于怀。匈牙利人说——

“我们挂着的旗帜向西飘扬,但是吹动它的却是东风。”

2021年6月于快意堂


(0)

相关推荐

  • 显影在水上的景观,虚幻的现实总是让人觉得...

    显影在水上的景观,虚幻的现实总是让人觉得迷惑,假象的本质不仅是视觉的欺骗,更是心理的欺骗.

  • 西语每日一句:你必须在现实和虚幻之间作出选择

    En algún momento, tienes que elegir entre la vida y la ficción. Las dos están muy cerca, pero nunca ...

  • 世俗谛当中的任何物质,实际上都与梦境完全...

    世俗谛当中的任何物质,实际上都与梦境完全一样,其本体根本不存在. 但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我们始终感觉不到现实的虚幻.无论佛菩萨怎么给我们说这些都是虚幻的,我们也不会幡然醒悟. 甚至连当下的梦境都不知道 ...

  • 哲学概述:现实与虚幻(玻璃心勿看)

    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尘归尘,土归土,人生莫过于此,活一生什么也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归根结底还是心境的事,现实的我们为了未来努力打拼,有时候觉得打拼为了什么,到头来还是死亡,这是现实?看看这张图你处 ...

  • 只要相信就能催眠 --《虚幻的现实》│ 书海遨游 No.17103

    书海遨游 No.17103 只要相信就能催眠  --<虚幻的现实> 推荐程度:*** (可以多学学技巧) 很薄的一本书,加上游牧人比较随性的翻译,可以仔细研读的内容其实就不会很多.而且很多 ...

  • 《烟台诗词》第十八期“卷首语”欣赏

    <烟台诗词>是烟台市诗词学会的会刊,微刊"山海诗韵"的姊妹刊物.本期刊登第十八期<烟台诗词>杂志"卷首语"栏目,欢迎鉴赏. 当代诗词应该 ...

  • 《儋州文苑》2021年第1期卷首语、目录

    周文彰题 封面:海花岛之夜 封二:周文彰诗书 卷  首  语 张金英 素有"诗乡歌海"之称的儋州,具有古朴的文化韵味,因为900多年前东坡带来的文化与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方热土: ...

  • 《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卷首语

    知识积累与学术生产 社会发展需要初始成本,也就是所谓的既有积累和储备.学术生产也是一样,甚至更需要知识积累和储备.因为学术生产的目的在于创新与求真,没有知识积累的人,我们无法指望他能够创新和求得真理, ...

  • 《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卷首语

    文献为什么重要? 目前许多论文来稿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忽视文献.其特征就是文章开头就是一个二级标题,然后就按照标题顺序写下去.这样的文章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拍脑袋选题,而无视学术界的既有研究.这 ...

  • 《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卷首语

    选题是一次思想井喷 许多年轻研究人员确定选题的方式是先"设定"一个题目,然后再去找文献材料佐证.一方面,客观地说,尽管现代社会科学是工业革命以后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但中国历史悠久, ...

  • 《儋州文苑》2021年第2期卷首语、目录

    88 封面:松涛水库 封二:李康旺篆刻 卷  首  语 张金英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抒情达意.增长知识.诠释历史.反映生活的载体,是高级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正如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 ...

  • 《出版与印刷》2020年第4期卷首语

    卷首语 作者 | <出版与印刷>编辑部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0.00.079 随着 2021 年的到来,创刊于 1990 年的<出版 ...

  • 《黄梅文艺》1期卷首语:远山淡影一轮秋

    欢喜秋天的一个最大原因,是它能让我一度麻痹的神经水波荡漾.譬如在红叶上颤动的露珠.在天空中飞远的大雁.在凉风中一寸寸喑哑的蝉鸣.在水塘里一点点萎谢的藕荷.还有路边寂寂的野菊,夜空清清的月光--都会让人 ...

  • 《烟台诗词》第十七期“卷首语”欣赏

    <烟台诗词>是烟台市诗词学会的会刊,微刊"山海诗韵"的姊妹刊物.本期刊登第十七期<烟台诗词>杂志"卷首语",欢迎鉴赏. 写诗贵在性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