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独立,外在才会自由

一九四六年,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我初看不明白。他解释:“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柴静《看见》

外在的束缚,归其因在于内在的不独立。心理学家阿德勒用了自立这个词,和胡适的独立意思相同。对于那些过于保护,溺爱,任何事情都决定不了的孩子,就算长大,内心依然是个孩子。

真正的自立是孩子和父母站在平等的立场上,父母的权威丧失,孩子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但矛盾的是父母很恐惧自己权威失去,只能用表扬和批评来操纵,那么孩子就不会自立。

这就像一头小象被一根铁链锁住,长大之后也不会摆脱,铁链束缚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

所以进入社会后,这些被表扬,批评操纵的孩子,内心依然不能自立。在做决定的时候会犹豫不决,决定了又会被反对意见左右,日常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如何养成自立的性格,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做:

第一:自律

用行为改变想法,想法已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如果先想后做,还是不能自立。从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开始,打破以往的行为习惯。早起,读书,写作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持续。

第二:改变自己的核心语言

露易丝.海说:你说的话就是你的人生。从潜意识心理学角度来说:口头禅是一个人潜意识延伸的结果,一个人的口头禅会影响行为和思想,甚至会成为一个人的人生预言。

其本质是语言和思想相互影响。经常听到人们说:"忙死了""累死了""我真笨",每说一次就会强化潜意识,然后潜意识把核心语言在行为上显化。

所以想法会被语言和行为影响,反过来想法又让行为,语言重复,这就形成了性格。

第三:读书

朱子家训写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杨绛把读书比作串门,可以不用敲门,和这些智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中吸取智慧,提升格局。每一部书都是作者的人生和他如何看待世界。

当了解世界的角度越多,就会变的宽容。人们之所以会认为自己是对的,都是因为角度太窄。

庄子说:“井底之蛙不可言海,夏虫不可言冰"井蛙的角度决定了它的认知,没经历过冬天的夏虫怎么会相信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

第四:写作及反思

这是思维自立的最重要的一步,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反思能力。反思才会改变。孔子,王阳明也并不是天生就是圣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也不是天生是伟大的哲学家。

写作是反思的过程。用读书影响行为和语言,通过写作来总结。逐渐有了独立的思考,看待问题有了深度,而不会人云亦云。这时的内在是独立的,外在才会自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