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 什么,占据了你的人生C位 ——《刀锋》里的选择与命运

什么,占据了你的人生C位

——《刀锋》里的选择与命运

文|张海燕

第一次接触“C位”这个说法,是八月份关于章泽天的一张照片。网上甚至有这样一句调侃:584亿,换不来一个C位。

其实,照片中的C位,这说法不是今年刚有,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最早来源于游戏领域,即center,中间位置的意思。后来被娱乐圈引申为艺人在宣传海报中的中间突出占位。而当某一个圈子里的人合影拍照时,C位往往意味着地位、权势、财富等方面的可见一斑。新近热剧《三十而已》中的太太占位,就显贵。

合影中的C位,不在我的着眼范围内,就如富人的快乐,地位和权势的显赫,我都想象不到。C位这个词,让我突然心有所动,人的一生处在不断的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你现在过的人生,是过去所有选择与被选择的结果;你未来的人生,是你现在的选择与被选择的结果。

选择,英文是choice,你选择了让什么占据你的人生C位,center位置上沉淀的主流,就决定了你将有什么样的生活。

毛姆的《刀锋》被称为是富有哲思的深度著作,关乎终极价值,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伟大作品。毛姆深刻揭露了我们用尽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拉里本来与伊莎贝尔两情相悦,只待结婚。可是拉里对于工作的闲散态度,却一次次惹恼了伊莎贝尔的母亲和舅舅。他不愿意去工作,只说想“混日子”,这一度成了“不务正业”的代名词。不得不说,作者的笔法十分娴熟,他让故事中的讲述者毛姆先生用欲盖弥彰的方法多次挑起火星再自行掐灭,关于拉里“混日子”的方式和原因,他并不急于说清,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后来让讲故事的人自行调度时间,跳到当时事件的后续几年浮光掠影地交代几句,而后通过一位靠身体与男性画家发生黏连的配角苏珊再现拉里身为美国飞行员执行任务遇险时他的飞行员朋友为了救他猝然牺牲的情境,一个生龙活虎的人,就这样在眼前不复存在,此后拉里一直怀疑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他阅读,他思考,他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他逃遁法国,他周游世界。他的生活中,追寻生存的意义,占据了他的人生C位。

伊莎贝尔,一个几乎集结了女人所有优点的女子。她年轻,漂亮,浪漫,优雅,家境丰厚,更重要的,还善解人意,温柔善良。她是相信拉里的,但是周围人总说拉里不工作是不对的,她觉得拉里与自己相处,要忍受这么多人的责难,这是不公平的。以至于多年后,她嫁作人妻已为人母时,她还会说:“我当初离开拉里,完全是为拉里的前途着想。”她与拉里和平分手,遵从母亲与舅舅的意愿,嫁给了当地的富二代格雷。我一度认为,伊莎贝尔,一个很完美的人设。后来经济萧条,格雷破产,一蹶不振,不再有年轻时的光环,伊莎贝尔度过最初的恐慌后,如一枚定海神针,笃定地维持着家庭的运转,她依然爱美,依然享受生活的赠与,直到再遇到苦行回来的拉里,那一刻,她的目光是不一样的,透过文字,我听到了她还是姑娘时对拉里的那份满是痴迷的狂热的心跳。对拉里的感情,是不是占据了伊莎贝尔生命中的C位呢?

格雷,在他心目中,伊莎贝尔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完成了他对女人的所有渴望。破产后,他一度消沉,直到遇到拉里,拉里用从印度学来的神力,治好了他久治不愈的头疼,让他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轨中。伊莎贝尔的舅舅艾略特给予了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可观的资助,格雷一步步走回富裕的道路。自始至终,他对伊莎贝尔的爱,始终没有改变。富裕的生活,美丽的伊莎贝尔,这两样占据了他生活中的C位。

舅舅艾略特也是个特别的人,热心于各种上流社会的聚会,从不放弃任何机会。他过足了贵族瘾,撑够了大排场,挥金如土。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交际。他还一路引领了更多人走进了上流社会,却因为自己日渐年迈,遭遇被嫌弃的命运。临死前,他还梦想着能够进入贵妇人爱德娜的豪华家宴。而故事讲述者毛姆先生略施小计,偷了一张请柬,作为给艾略特最后的体面与安慰。艾略特的人生C位里,赫然站立的就是虚荣与排场。

如果故事只是这样,倒也没什么惊奇,只是一以贯之的水到渠成。但是索菲出现了。故事开始时,她是隐形的,只在后来才犹抱琵琶半遮面。索菲在拉里还没有做飞行员之前,就与拉里和伊莎贝尔有过交集,作为童年玩伴她是一个爱读书的有梦想的女孩。后来嫁人生子,怎料丈夫与孩子的死让她坠入地狱,从此放浪形骸,酗酒、吸毒、私生活混乱。拉里一度不敢相认,他觉得当初那个心底有梦手中有书眼里有光的女孩不见了,他要把她找回来。他决定与她结婚。像当初反对他不按照别人给他铺设好的道路去工作一样,伊莎贝尔用一千一万个理由反对他与索菲结婚。但拉里的坚定不容置疑,伊莎贝尔最终约定和索菲一起准备婚礼的事宜,却在索菲苦苦等待时迟迟不现身。而索菲等待的现场,看似无意地备好了伊莎贝尔从不会喝的酒。酒虫缠身的索菲虽已立下戒酒的誓约,意志却不坚定。她怎么也等不到女伴前来,禁不住诱惑,偷喝了酒,苦于无法交代,她选择了逃跑。等到拉里再寻到她,她已重回堕落的道路,不幸殒命。索菲,早在丈夫与孩子纷纷舍她而去的时候,就一直寻求着解脱之路,断了气后的她的躯体,也终于实现了真正的解脱。她的人生C位里,摆放着尘归尘土归土。

反观伊莎贝尔,看到一半时,我一度以为她会是本书的正面形象,细读细品,却发现她只是戴着虚伪的面具。她何尝不是把索菲引向死亡的推手?偏偏她做了,还要自己贴上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有事离开的。看透她的,是故事的旁观者毛姆,一次午茶聚会时,她说当初离开拉里完全是为了拉里的前途着想,毛姆先生直接怼她:“当初你放弃拉里就是为了一枚方形钻戒和一件黑貂皮大衣。”伊莎贝尔的人生天平里,占据C位的,显然是自私、虚伪、对金钱地位的渴望和强烈的控制欲。

最后也不能漏了故事的讲述者毛姆先生,他对眼睛看到的上流社会的一切骄奢纵欲竭尽口舌之能,嬉笑怒骂,辛辣讽刺。但对拉里一直默默关注,这也使得伊莎贝尔愿意一次又一次地接近毛姆,和他讨论有关拉里的一切。因为她知道,相对于其他人对拉里的否定与不屑,毛姆持后续观望态度,甚至怀着很多期待。讲述者毛姆,一直让自己处在“旁观者清”的局外讲述人的位置上,不急于下结论,有想法,也是讽刺几句,并不说得过于直白露骨,除了评判伊莎贝尔对“方形钻石”和“黑貂皮大衣”的热望。让事件本身说话,让人物行动说话,让故事结局说话,这也许是讲述者毛姆先生置放于C位上的东西,这决定了他讲述的方式与角度。

《刀锋》这部作品,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每一个人物的内心都有一套自己奉行的行为准则,都有自己面对大千世界的内定选择,他们的准则与选择,决定了沉淀在人生C位上的是什么,也决定了他们最终能得到什么,也算是别样的求仁得仁。

“他年纪不小,飞行当然谈不上,但可能重新去开卡车,在国内或在国外;也可能在一家工厂做工。想来他会在空余的时间写一本书,试图阐述他的人生体会和对自己同类的教导;可是,如果在写的话,也要等很长的时间才会完成。他有的是时间;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留下痕迹;不管从哪一方面说,他还是个青年。”这是毛姆对拉里未来命运的铺陈,拉里,可能是你我身边任何一个不愿成为知名人士的普通人,混迹于寻常的日子里,落足于常见的街道旁,可是谁又知道呢,“一些说不上来的人会象飞蛾扑灯一样被吸引到他身边来,并且逐渐和他的热烈信仰取得一致,认为人生最大的满足只能通过一精一神生活来体现,而他本人始终抱着无我和无求的态度,走着一条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将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如同著书立说或者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讲一样。”

平常的你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也不愿成为别人的表率,可是在旁人看不到的悲苦与经历里,谁又知道,我们是不是如拉里一样,已经认真而慎重地选择过了,也被选择过了?所以,我们今天的模样,是由过去的每一天里,被我们放置于人生C位上的东西结出的果实。

那么,你谨慎地摆放于人生C位上的东西,是什么呢?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张海燕:笔名何依,网名恋恋荷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语文教师,总想以目光流转的方式阅读人生,以笔尖跳跃的方式行走大地。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微雨恋斜阳》和《流年染指叹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风的距离》和《听风细语》,在多家网站连载小说14部,作品散见于《神州》《鸭绿江》《文学少年》《三角洲》《星光》。愿在文字的清流里,将动心的遇见,浅遇深藏。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张海燕  |  闲置

张海燕  |  无力回避的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

张海燕  |  如果“曾经”变成“当下”

张海燕  |  生命里的一道光

张海燕  |  窗

张海燕  | 窝

张海燕 || 情到深处无怨尤

张海燕  |  遇见风声

张海燕  |  如果你是,记得我在

张海燕  |  笑语红烛梦,梅开艳满园

张海燕  |  永远的白衣少年

张海燕  |  不如知难而退

张海燕  |  遇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