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 黄钟大吕
左伯桃、羊角哀舍命交,祢衡、孔融忘年交,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好朋友即是好老师,好老师即为好朋友,是启明星,是教鞭棍,是黄钟大吕,如同维持生命的精气神,痛失之当如自断经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光是在学校,人生旅途中,处处有老师。一个字,一句话,点到了要害处,便是醍醐灌顶、如梦方醒。天上有流云,地上有行人。携手同行的人,皆可唤作吾师。好朋友,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知得失,懂进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尚的书籍亦师亦友。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鸟在天上飞,由于天气实在太冷了,它被冻僵之后,就从天上掉下来了,就在它奄奄一息的时候,一只老牛走了过来,在它身上拉了一坨屎就走了。顿时,小鸟感到浑身暖洋洋的,慢慢恢复了生机,高兴得喳喳叫起来,一只老鹰听到了,飞过来把它叼走吃掉了。这就是说,向你身上拉屎的不一定是你的敌人,把你从屎堆里扒出来的也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不是随风倒的稻草,更不是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小丑;好朋友,总是在最危难的时候站在你身边的人。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同样不会降落好朋友。俗话说,挨着金銮殿准长灵芝草,挨着茅粪房定长狗尿苔。所以有人说,看一个人什么样,看他周围是什么样的人就知道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往往,相见恨晚的人总是不打不相识,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中华漫漫几千年政治史上,大凡明君,都是那些身旁有“魏征”这样的诤臣、挚友、良师,大凡昏君,皆为那些如同费仲、尤浑之徒的狗头军师。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可是,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有没有好朋友,在于自身的修为、选择和苦心经营。朋友,不是只有在你需要用到的时候才想起来的人,不是有用时被你当作通天梯而无用时被你一脚踢开的绊脚石,不是时时算计你的人,不是犹大,不是耗子动刀窝里反的人。庞涓、孙膑,周瑜、诸葛亮···那些本可成为千古佳话的同门或统一战线上的人们,却被卑劣的灵魂搅得形同水火;廉颇、蔺相如等在无邪美玉般的大德公识下互相教育着,不仅成为赵国的铜墙铁壁,更最终成为和谐、完美的师友楷模。
大流都唤作师的人不一定是你真正的师,大流都唤作大师的人也不一定是你的大师。古有武林宗师,张天师,今有阴阳师,魔术师。可是,对你自己而言,最耐人寻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字之师,一席话之师,传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老师。为师是一种高超的智慧,比如伯乐识马;为师是一种澄澈的心境,比如万世师表的孔子;为师是一种超凡的气度,比如极力推荐管仲为相的鲍叔牙。自古文人相轻,人人何尝不相轻?甘愿让自己的肩膀被别人踩,为师者终能跨越了人性的弱点,到达极高的人生境界。
古代著名的亚夫们,吕尚、范增、诸葛亮···,彪炳史册的大贤、大师光耀千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家长首先是生身父母,然后还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朋友,就像小树苗的成长,需要家长不缺位地引导,修剪,方能长成栋梁之才。
好领导,也是好老师、好朋友,不能只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做毫无人格魅力的暴君。历史已经证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压迫越大,反抗就越激烈,表面的风平浪静下往往隐藏着雷烟火炮。尊严当然重要,可是你的尊严不是你一个人给予你的,是大家伙儿赐予你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意志只有同化为大家的意志,才能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拥有良师益友的人是幸运的,人们常说的贵人相助,他们才是你生命中真正的贵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妻子、亲人。得贵人襄助者,自然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不要让我们的心胸狭窄到只能去冰冷的书堆、词典里找良师益友,更不要低下头把自己装进那充满快捷、花边文化的手机里寻找黄钟大吕,那里没有,那里只有让我们消化不良、神经错乱的垃圾食品、靡靡之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也许,人有的是试错空间,可是,很多致命的错误是你不自知的,书籍再好,它能主动指给你一个人听?它的作者再高明,却总是斯人已逝,唯余长叹。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日的人世中,还能找得到这样纯粹的情景吗?人是感情做的有温度的灵长,少不得良师益友的温情,少不得人文关怀的滋养,范仲淹有滕子京,张择端有周秀姑,在你自以为是的锦绣文章里是不是缺点儿黄钟大吕呢?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周丽(图斯曼),女,邓州人,生于1987年6月,邓州市作协会员,农民。热衷于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创作,已完成长篇小说《大中原》、《佳丽十四号》、《西域魔钩》、《新草船借箭》、《孙悟空创业记》,短篇作品散见于《今日邓州》、《花洲博览》、《南阳日报》、《徐州杂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