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陈之昂之《燕昭王》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
碣石坂:即碣石宫。燕昭王为邹衍所筑,并亲自前往师事之。
解读:
燕国在春秋时代,是个存在感不太强的国家,直到公元前312年的燕昭王开始,采纳老臣郭隗的建议,千金求骏骨,遇四方之士,延揽天下俊才。为了表明自己招贤的决心,燕昭王便在易水河畔建立了一座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一时间离扫墓到了包括郭隗、乐毅、邹衍、剧辛在内的著名才士。燕昭王为邹衍筑碣石坂并亲师事之,筑黄金台得名士乐毅亲自为之推毂。
公元697年,陈子昂随建安郡王武修宜北片契丹,在此期间,陈子昂屡献奇计而遭拒绝,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诗人有感燕昭王招贤纳士振兴燕国之事,写下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中这首是第二首。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诗人从眼前景发思古之幽情,似乎看到了当年燕昭王礼贤下士感人一幕,乐颜、邹衍能得遇明主,建立不朽功业,而自己却生不得其时,一腔报负却无处伸展,一“登”一“望”写出了诗人对古人的仰慕,寄寓自己遭守压抑而深感生不逢时的感慨。
举目望去,碣石馆、黄金台遗迹尚在,只是物是人非,当年燕昭王求贤若渴的场面却无处安在,惟有起伏不平的丘陵和上面的乔木森森。“昭王安在哉”,这一反问,问出了像燕昭王式的明主在何处。自己满腹经国安邦之才,为何无用武之地。此时此刻又有谁能有如此胸襟堪当此大任。这一连串式的发问张扬了诗人的强烈的修改意识,极度的自信精神。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如今在高位上是“轻无将略”的武攸宜,自己虽有乐毅、邹衍之才却不得伸展,凭吊怀古也只能徒增感慨、驱马空归了。在这种无奈结尾背后,在悲愤苍凉中给人回味无穷的意味。
真实的历史是唐代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而陈子昂解官归里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少时家庭殷实,任侠使气。十六岁后始发愤攻读。684年进士及第,后授麟台正字,转升右拾遗,世称“陈拾遗”。武后当政时,因言语切直而遭陷入狱。686年,随左补阙乔知之来西北居延海、张掖河。698年,父亲去世,在居丧期间,遭到射洪县令段简罗的迫害,含冤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