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高適之《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来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

汉家:汉王朝,诗中指唐朝,包括下文中“汉将”用法亦同。

赐颜色:指出征天子召见,为之送行。

摐、伐:敲击。

旌旆:军队中的旗帜。

逶迤:连绵不断的样子。

羽书:军事文书。

穷秋:深秋时节。

刁斗:古代军中巡更、煮饭两用的铜器

解读:

这首诗是738年,高適由长安返宋州,其间他的好友张守珪正在宋州,两人相见,谈起当时东北边防事务,并作《燕歌行》一诗赠与高適,高適心有所感,作同题诗歌相和。《燕歌行》原为乐府旧题,“言时序迁换,而行役不归,佳人旷怨,无所诉也”,多用以人远戍,思妇怀人,高適结合自己亲身出塞经历,概括提炼,写下了这首诗。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发动了对突厥、回纥、吐蕃的战争。这些战争大多都是非正义的,但由于是唐朝主动发动,所以唐代大多诗人是不反对的,并且在他们诗作中,常常用来歌颂那些他们认为的民族英雄。但战争就是战争,它所带给双方的损失特别是民众的疾苦是显而易见的,在高適的这首诗里,我们能够从其字里行间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极其厌战的人。

诗的前八句主要写边疆不宁,将士辞家,一路下榆关、穿碣石、度瀚海、赴狼山,步步推进,全诗的气氛紧张凝固。全诗一开始点明了边患的地点——“东北”,用“残贼”意在说明将士们对异族敌人的憎恶,纵横沙场,扫除敌寇,这本是男儿的本职,加上皇帝对出征将士给予非常的待遇,这也为后文将士们报圣恩埋下了伏笔。“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写出了军队出征、鸣钲击鼓,可见军队士气正盛。

接下来的八句则是展现了广袤肃杀的塞外景象,也写出将士们远赴边关,环境上的诸多不便:山川萧条,无险可据;极尽边土,补给困难,然而敌人却以逸待劳,这些都是兵家大忌。但困难还不止如此——“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实则道出了军队的腐败,敌军来势汹汹,战士们浴血沙场,而为将者却沉迷酒色、寻欢作乐,麻不仁,如此昏聩的将领坐镇指挥,战争的结局可想而知——“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再接下来的八句则是将笔锋转向思妇离别,其实也是从侧面烘托了战争的残酷,这其实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一边是驻守边关远戍不归;一边是独守空闺长吁短叹。对将士们来说,身体上创作尚可忍受,思念挂怀带来的痛苦尤其难熬。

最后四句,有议论,有抒怀。战士们短兵相接、血洒疆场,不是为了建立个人丰功伟业,而是为了保家卫国,这与醉生梦死的将军们形成了讽刺性对比,如果此时汉代李将军在,又何至于让战事迁徙至此,因为李将军不仅善于用兵,同时还体恤部卒,可这样的将军现在哪里找呢?

这首诗应为高適早期作品,结构有些松散,主题不太连贯,后世评价有些过高,但不能否认它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用七韵,每韵成为一首绝句,行文偶散相间,抑扬顿挫,对乐府旧题有开掘之功。

高適(700?—765),字达夫。排行三十五,河北景县人。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故后称他为“高常侍”。20岁时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河南商丘)。749年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曾入陇右节度使哥叔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之乱起,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764年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郞,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新、旧《唐书》有传。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大。《全唐诗》编其诗4卷。

(0)

相关推荐

  • 豪放悲壮 寓理于事——高适《燕歌行》赏析

    文/肖旭 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地区景物,反映边防将士的生活.战斗.思想情怀的诗篇.边塞诗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诗经>中<釆薇>. ...

  • 唐诗解读——高適之《别韦参军》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 ...

  • 唐诗解读——高適之《夜别韦司士》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 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雁归 ...

  • 唐诗解读——高適之《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解读: 大年三十,万家灯火,本应是举家欢聚一堂吃年夜饭的时刻,但远在外乡的游子却在这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的却是更大的孤寂与凄冷,高 ...

  • 唐诗解读——高適之《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注: 危冠:高高的帽子. 广袖:宽大的袖子. 解读: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幅清幽淡雅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夜晚,天空高悬一轮明月,斑 ...

  • 唐诗解读——高適之《送前卫县李寀少府》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注: 李寀(cài):诗人朋友,曾作过卫县少府,此时已卸任. 黄 ...

  • 唐诗解读——高適之《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 曛:黄昏时的余晖. 解读: <别董大>其实有二首,另外一首--"六翮飘飘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 ...

  • 唐诗解读——高適之《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 牧马还:指敌人被击退. 解读: 读这首诗,往往能让人想到王之涣那首<凉州词>,不过,高適的这首因其开阔的胸襟.豪健 ...

  • 唐诗解读——高適之《醉后赠张九旭》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 谩:通"漫".随意. 殊不然:实在不是这样. 解读: 行第是指家庭内子 ...

  • 唐诗解读——高適之《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 铁骢:古代骏马青骊. 虏障:抵御少数民族军队入侵的军事屏障. 燕支山:即甘肃焉支山. 太白 ...

  • 唐诗解读——高適之《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