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渴的证治

编辑整理  邢秋雨

关于口渴的证治

  导读:一说到口渴,很多朋友就会想到石膏证,事情往往并没有这么简单,今天安老师和部分群友分享的医案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口渴,请看他们是如何分析的。

  今天安老师一口气发了三个病案供大家分析、讨论。

  1号案:十岁男孩,几乎夜夜遗尿,某医谓病孩父曰:这是大脑某处发育不良之故,病孩父甚为忧愁焦虑,特从南方抓来蟒蛇令病孩服食,已服食大个蟒蛇肉三条毫无寸效,叹曰:我孩是半脑,这如何是好!遂求诊于我:口渴喜饮,小便急频量小,脉浮。大家看如何快速补足病孩那虚空的另一半大脑。

  2号案:一男孩七岁,发烧39度,输液、打针、日夜不退,大汗出,口渴燥,饮水不断,脉浮洪。一医用白虎汤未效,谓病重药轻,加大白虎汤量,并加麦、地、竹叶、芦,天花粉……换大锅,已换两次大锅了。夫妻二人,对孩子发烧,忧急如焚,直到另一位医生问起:小便了吗?才忽然想起,孩子已两天未见一滴小便。

  3号案:17岁高中女生,患羊羔风(癫痫)已一个月,住癫痫专科医院仍时常摔倒、抽搐、口吐白沫,稍后清醒,自感疲乏无力,口舌异常干燥,渴饮不断,其父手提大茶杯,频频喂服,面色污垢,轻恶寒,小便急频,脉浮弦有力,舌质淡胖苔薄白。

  群友小刘认为:案2,白虎不行,加参还不行,那就要仔细分析了:辨证不对?药量不对?煎法不对?还是服法护理不对?等等。主要应该是辨证不对,如果后几个原因,虽然不对,总能有点效果吧。我觉得,关于案2,我们还可以从舌上来区别,舌淡胖苔薄白,说明水停。仅从脉上不好区别,因为白虎也有浮滑脉。

  案1和案3,一个是遗尿,一个是小便频急,两者是否一样?我还是觉得,遗尿和小便不利不一样,一个解不出,一个收不住。关于案3,这一条引得好:《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说到条文,小刘想到了这两天自己的一个感悟:治病,能方证对应,找到证候群,那是最简便、最准确、最尖端的,就象案3对应《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第31条那样,不用去这样那样分析,有时分析来分析去,出个方还不一定有效果。胡希恕老师的“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这句话说得非常对。但是,不是每个病都能方证对应,这主要跟我们的学识和临床经验有关。对应不了怎么办?分析,找出每一个症状可能暗示的内部病机,目的就是要能形成证据链,就是说每一个证都指向了同一个或两三个内部病机。如果指向的病机多了,说明不对,总不能都是主犯吧。当然,主要的、首先的,还是方证对应。

  关于今天的三则医案,安老师最后总结道:以上三个病案,都是五苓散证,它们有个共同的症状,就是口渴。五苓散的渴,其实胜过白虎加人参汤证,口渴重,喝水也不解渴,但喝多了又胃胀,甚至还要吐,吐完还渴。五苓散证是一种水液代谢失常病,又叫蓄水证,是体内水份分布极不均匀,所以叫相对伤津。小便无,就是严重的小便不利。五苓散证是水的代谢通路不畅所致,故汗出小便少或无。如果运用阴阳八卦升降浮沉理论来解释这种水代谢失常也是可以的。另外,从脉象上来分辨,脉浮洪,是五苓散证,白虎汤证主要是滑脉,加参则可见芤脉。

  为了助兴,群友孔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5月24日的两则五苓散病案:

  患儿女,3岁,高烧3天,40℃左右,伴咳嗽,口服布洛芬后有汗出,但旋即高烧不退,一直静脉输液治疗,药物为头孢类、维生素类,无明显效果,饮食可,咳嗽剧烈时可发生呕吐。口干欲饮,小便量少而色黄,味重。舌质微红,苔微黄腻。因为是外地患儿,没有脉象。

  无独有偶,当日下午,另一名患儿家长也找到我。这个孩子高烧3天,正在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一直静脉点滴抗生素而无明显好转。持续高热,40℃左右浮动,无汗,高烧时伴有寒战,烦渴欲饮,偶尔腹痛,大便偏稀,小便量少。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缓。

这两个小孩子的症状非常类似:高热、烦渴欲饮、小便量少,脉浮。因为高热,孩子家长都做了化验检查,血象高得吓人,所以用各类抗生素赶紧救场,但是打来打去,却没有半点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发烧是由于机体的水液代谢出了问题。站在中医角度,这两个病案的病因都是由于小便不利,水液代谢失调导致的蓄水证。因为体内停聚的废水过多,影响了正常津液的代谢吸收,所以患儿总是口渴,且无论如何喝水都不解渴。高热的原因是体内积聚的水液影响了体表气机的正常运行。如果继续给予输液,体内的水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水逆证或者水痫证。于是两个孩子分别予五苓散一剂,第二天早晨二人体温均恢复正常,嘱继服一剂巩固疗效,继续观察。

  说到口渴,群友小刘也分享了自己的一则医案:白某,女,75岁,神头村人。因冠心病住本院内科治疗,近感冒发热五日,症见头痛骨楚,腰背疼痛,无汗恶寒,咽干微痛,口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细。我想的是大青龙。结果也不是,用后病情反而重了点,因为患者已经75岁了,且脉浮细。

  针对这则医案,安老师给予如下点评:我看防风通圣散较为合适。这个案中有口渴思饮,若是轻微渴,可用麻黄石膏剂;若有明显渴,则是麻黄剂之忌,有石膏也不行,这是《伤寒论》中的原则,有时许多名医都未必能注意这一点,如大青龙、麻杏石甘、越婢汤等都不能有口渴,最不行是轻渴也行,请仔细查阅原文,实际临床验证也是这么回事。这是胡希恕先生在临床上反复验证过的,具体道理,我也在时常琢磨。因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临床上坏了事还不自知。

安医生小密圈

在这里分享更多案例

向安医生直接提问、连接一千好中医

欢迎扫码加入

(0)

相关推荐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承气汤方

      大承气汤方 方    剂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 ...

  • 口渴,不光是喝水的事——《伤寒论》口渴证治探讨

    发现本草  名家医论 反璞归真,回归自然,一起发现本草的奥秘 本文选自重庆名中医聂天义著<杏林问道.老中医五十年行医感悟>.原文名<<伤寒论>口渴证治探讨>.聂天义 ...

  • 【赵绍琴:谈胆囊炎6种情况的证治】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旋覆花10克,片姜黄 ...

  • 于书庄:中风病恢复期针灸证治及医案

    专家简介 于书庄,男,1924年生,河北省安次县人.18岁赴京跟随冯济卿.赵锡武.张文祥学医十年,1951年在京开业行医,1953年在北京中医学校任针灸教员.于书庄在临证中善于运用"气至病所 ...

  • 施今墨丨各种失眠的证治

    余多年临床所见之失眠有四种情况: 1.入睡不能: 2.睡眠时间短,醒即不能再睡: 3.时睡时醒极易醒觉. 4.似睡非睡,乱梦纷纭. 以病因论,可分十余种不同因素皆能导致失眠. 1.心肾不交失眠者,多属 ...

  • 周绍华  抑郁症证治经验

    周绍华 启东传统中医 今天 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抑郁症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5型辨治. 2.1肝郁脾虚:症见精神萎靡,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两胁胀满,腹胀腹泻 ...

  • 刘渡舟:我来系统谈谈心慌心悸的证治(收藏)

    I导读:刘渡舟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并配上医案把心悸的大部分情况都说得非常清楚,有全景蓝图在胸中临,证可以鉴别开来各式各样的心悸,这样使用经方也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文章是干货,建议收藏反复看~ 试论心悸的证 ...

  • 【名家针方】于书庄:中风病恢复期针灸证治及医案

    针灸正骨知多少 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专家简介 于书庄,男,1924年生,河北省安次县人.18岁赴京跟随冯济卿.赵锡武.张文 ...

  • 【临床医案:临床胆病证治验案】

    胆属六腑之一,内藏胆汁,清而不浊,故称"中精之府".因其形体中虚,属之于腑,藏而不泻,又类于脏,所以<内经>又名之为"奇恒之府".胆附于肝,胆汁来源 ...

  • 名老中医王子平的骨伤证治经验

    一.活血舒筋汤 [组成]当归9g 赤芍9g 片姜黄9g 伸筋草12g 海桐皮9g 落得打9g 羌活6g 独活9g 路路通12g 陈皮6g 续断12g 松节6g 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