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
昨晚读《非暴力沟通》,里头有一首《获赠》说到了我的心坎:
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
你明白,
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
欣然的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我无法将二者分开。
当你施与我,
我给你我的接纳。
当你取之于我,
我感激你的赐予。
——鲁斯·贝本梅尔《获赠》
我有一个长辈是叔父的老友,性格豪爽,我很喜欢。他到医院看病,或自己或家人、朋友,我常尽最大努力帮助。他大概不好意思,总要请我吃饭,我常委婉拒绝。一次老乡会,他旧事重提,我没有肯定答复,酒后的他有些不快,言语多有胁迫之意。
我反思,如果自己得到别人帮助,而没有还人情机会,或许也会不爽快。
可是,我该怎么告诉他,我的给予不是让他欠我的人情,而是我喜欢他的为人,愿意待他如叔父一般。
“乐于互助”在上面那首抒情诗得到了很好表达: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非暴力沟通》
中国社会,讲究礼尚往来,在一来二去中交织出人情网。“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
这位长辈请我吃饭,未必不是真诚的;我尽力帮助他,则是我的真诚。即使我认为他没有必要请我吃饭,但我照顾他的感受,不应让他有内疚或羞愧的心理负担,所以我答应他的邀请。
理论联系实际,感受对方需求的非暴力沟通。“乐于互助”和“中国人情”,在这里得到一个妥协。
我有我的真诚,他有他的真诚,我们一起维持人情关系的动态平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