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照片:日军侵略前的百姓生活
民国时期推独轮车的老农。这组老照片来自爱德华·埃德尔森·威尔金森(Edward Edelson Wilkinson)的收藏,他曾在1930年代为亚洲石油公司工作。照片既有他拍摄的,也有他购买的,涉及的地区包括江苏、江西等,时间大概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
冬天某地农村的场景。1920年代末,国民党的北伐战争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北洋时代,国家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战乱大大减少,此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照片所呈现的是农村景象,人们各自忙碌着,看上去和平静谧。
某地一座村庄的一角,画面右侧可以看到正在晾晒的米粉。
庐山牯岭上的挑夫。历史学界有民国“黄金十年”的说法,即1927年-193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边疆政策等各方面皆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体为近代中国较高水平。
某地冬天的田野。曾经驻华的美国军官魏德迈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山坡上的稻田,农民正在插秧。10年间,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从这些照片也能看出,大家都有事情做,没有衣不蔽体的现象。可惜的是,这样的发展进程被日本的侵略铁蹄打破,中国百姓陷入巨大的战争劫难之中。
南京附近,妇女在河边洗衣服。
一座小镇的出入口。日军侵华的阴影始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的“济南惨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等等,刺激着蒋介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筹备抗战事宜。等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抗战准备并不是很充分。
农家院落,妇女与婴儿,谈不上富裕,但生活安宁。
庐山玉兰树下的僧人。近代以来的中国百姓,最懂得和平稳定、安居乐业是多么可贵!而要获得这种安宁,国富兵强是前提。历史启示我们:要想免遭外敌侵略,先发展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