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伤寒论》第6条
太阳温病证基本脉证
【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译文】太阳温病证的表现是,发热,口渴,怕冷不明显。太阳温病证类似于外感风寒性质的太阳病,因是阳明热盛证没有审明病变证机,通过辛温发汗的药表证解除,里证加重了,如果伴有汗出,身热比较明显,身体有如火烧的感觉,寸关尺三部脉皆浮,身体沉重,嗜睡,鼻息声粗力,说话困难。这是阳明热盛证,错误使用下法或泻下方法,导致小便不利,眼睛直视,大小便失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的治疗方法呢?其主要原因是阳明热盛证有类似于阳明热结证,因没有仔细审明病变证机。因是少阴病寒证或热证而没有审明病辨证机,过度治疗或过度使用寒凉、温热的药,会导致疾病演变为厥阴热证,轻者身体轻微发黄,严重者会出现惊悸,惊痫,手足抽搐。因是热证再误用火针或火法熏蒸治疗,这样一次的错误的治疗方法,病情尚能延续数日,多次错误治疗必定会加重病情,导致亡阴亡阳。
【校注】
太阳病:太阳病有十二个证型,太阳温病证的基本脉证。
不恶寒:轻微怕冷。
若发汗已:使用辛温药发汗已者,治疗之后。
身灼热:里证加重,身体发热似烧灼一样,发热比较明显。
名风温:根据其病证表现是阳明热盛证。
脉阴阳俱浮:寸关尺三部脉俱浮。
身重:身体沉重。
多眠睡:嗜卧。
鼻息必鼾:鼻呼吸音粗大。
语言难出:说话困难。
若被下者:下法或泻下方法治疗,阳明热盛证有类似阳明热结证。
失溲:大小便失禁。
若被火者:使用辛温的方法治疗,少阴热证有类似少阴寒证。
微发黄色:身体轻微发黄。
剧则如惊痫:惊悸,惊痫,病位在心、肝。
时瘛疭:手足抽搐,病位在肝;
若火熏之:火针或火法熏蒸治疗。
逆尚引日:一次错误治疗病情尚能延续数日。
再逆促命期:多次错误治疗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