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Ⅰ级濒危物种|我国海南特有的珍稀植物——海南蝴蝶兰


文:花木君

蝴蝶兰是世界著名观赏花卉,同卡特兰、大花蕙兰、石斛兰并称“四大洋兰”。蝴蝶兰花葶细长,花朵色彩艳丽,排列有序,犹如蝴蝶翩翩飞舞,因而享誉世界。事实上,我国除了卡特兰以外,其他三大“洋兰”都有分布,并且不少都是世界珍稀名贵品种的重要亲本之一。

蝴蝶兰属于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Bl.)附生草本植物,最早在1750年被发现,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大多数产于潮湿的亚洲地区,其中以我国台湾地区最为有名,尤其是蝴蝶兰(又名台湾蝶兰,拉丁文:P. aphrodite Rchb. f.),因花大、色白、花多而艳丽,为观赏植物中的珍品,受到世界园艺界赞赏,曾在50年代两度国际兰花展上荣获冠军,名闻中外。

专栏
兰花鉴赏与栽培
作者:易花得木
69币
346人已购
查看

蝴蝶兰属迄今为止已发现70多个原生种(《中国植物志》资料为40余种),我国目前发现分布有7个原生种,分别为蝴蝶兰(P. aphrodite Rchb. F.)、小兰屿蝴蝶兰(P. equestris(Schauer) Rchb. f.)、海南蝴蝶兰(P. hainanensis T. Tang etF.T. Wang)、版纳蝴蝶兰(P. mannii Rchb. f.)、滇西蝴蝶兰(P. stobariana Rchb. f.)、华西蝴蝶兰(P. wilsoniiRolfe)和罗氏蝴蝶兰(P. lobbii (H. G. Reichenbach) H. R.Sweet)(罗氏蝴蝶兰为新近发现)。

在我国分布的蝴蝶兰7种原生种当中,惟只有1种是我国特有的蝴蝶兰品种,那就是海南蝴蝶兰,非常珍稀,和我们以前介绍的华西蝴蝶兰非常相似,下面我们就做简单介绍。

一、海南蝴蝶兰的生态特征和分布

海南蝴蝶兰(P. hainanensis T. Tang et F. T. Wang),又叫海南蝶兰,1974年在我国海南被发现并命名,仅仅分布于白沙和乐东黎族自治县,生于林下岩石上。

【植株】茎长1-1.5厘米,被叶鞘包裹,常具3-4枚叶。叶在花期常凋落,有时仅存留1枚斜长圆形、长约4厘米、宽约1厘米的叶;叶鞘宿存,长约7毫米。

【花】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通常1-2个,斜立,长达55厘米,有时分枝;花序柄被3-5枚鳞片状鞘;花序轴长27-30厘米,疏生8-10朵花;花苞片小,卵形;花梗连同子房纤细,长2-2.5厘米;

花开展;中萼片长圆形,长约1.3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侧萼片斜椭圆状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花瓣匙形,先端钝,基部收狭为爪;唇瓣基部具长约1毫米的爪,3裂;

侧裂片直立,镰刀状长圆形,中部收狭,上部扩大,先端斜截形,内面从中部走向近先端处具1个先端缺刻的凸缘(脊突),两侧裂片基部之间具1枚对开的肉突,而肉突中央穴状下陷,但不向背面隆起;中裂片近馒形或提琴形,较肥厚,基部具1枚先端2叉状的附属物,边缘稍下弯,上面中央具1条等粗而纵向的脊突;蕊柱长约7毫米;花粉团2个,球形,每个劈裂为不等大的2爿。花期7月。

二、海南蝴蝶兰和华西蝴蝶兰的辨识区别

海南蝴蝶兰和华西蝴蝶兰形态花色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唇瓣:

1、华西蝴蝶兰:萼片和花瓣淡粉红色或浅白色带淡粉红色的中肋;唇瓣紫色,唇瓣两侧裂片基部之间的肉突中央下陷而向背面隆起呈乳头状,中裂片边缘强烈下弯而形成倒舟状,先端圆钝而微2裂,上面中央的脊突向先端逐渐增高并且变厚。

2、海南蝴蝶兰:萼片和花瓣粉红色或浅棕色到淡黄色,也带粉红色中肋;肉突中央穴状下陷,但不向背面隆起;中裂片边缘稍下弯,近馒形或提琴形,先端稍钝而不裂,上面中央具1条上下等粗的纵向脊突。

三、海南蝴蝶兰的鉴赏和保护现状

海南蝴蝶兰是我国特有的原生蝴蝶兰品种,是非常珍稀的自然野生资源,对于蝴蝶兰属的自然分布和植物分类演变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科研价值。海南蝴蝶兰花序长,花姿优美,色彩亮丽,花期长,极富观赏性,是培育和杂交园艺品种的重要亲本资源,因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园艺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分布地极为狭窄,自然生境退化,再加上人为观赏采掘,使得海南蝴蝶兰野生种群急剧下降,如今面临野外灭绝境地。为了保护海南蝴蝶兰,在最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讨论稿)中,海南蝴蝶兰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即华盛顿公约CITES)中,被列为附录Ⅱ,贸易受到许可证管制。

专栏
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