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灸透这五大穴位受益良多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在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直接用热药就可以。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换句话说,阳虚是湿邪在作祟。体内湿气重了,吃再多的药,打再多的针也是不够的!而这时候如果你艾灸,就会发现祛湿太轻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水泡,正是快速祛除我们体内湿气的表现!

故而,在秋雨飘飘的时节,我们用艾灸来祛寒湿,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艾灸的开郁、补阳气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湿气一样!

特别注意▼

寒湿气往往通过5大穴位进入体内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②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症状”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

④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等症状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防治寒湿入体!

1、日常保健艾灸

体内有寒湿,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血止痛、补中益气、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

灸法: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每穴15分钟左右

2、泡脚

有一个简单的祛除寒湿的方法——热水泡脚,泡脚之后别忘了按揉涌泉穴。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水中加花椒,简简单单祛寒湿

花椒不仅是常用的调味料,而且还是一味中药,花椒归肺、肾、肝三经,它有温中止痛、去湿散寒、袪寒、补肾阳、明目、消食等作用。

方法:先抓一把花椒加入适量水中煎,待药效充分融入水中时倒入盆中,先熏双脚,等水温降到能下脚时用来泡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入热的花椒水,水以盖过脚踝为好,泡20分钟左右(根据自身感受调整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出大汗),以全身微微冒汗为宜。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艾灸不可取代就医、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