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后咳嗽多痰,4招有效止咳化痰

儿学堂

学了那么多,目的是要会用!周末我们花上1分钟的时间,看看在生活中怎样实际运用吧!

高烧后咳嗽多痰,

4招有效止咳化痰

以下是真实案例

如果是你的宝宝,你会怎么做呢?

问:

许教授您好,宝宝4岁,女,高105厘米,重30斤。平时感冒后容易有痰,不爱吃饭,整个人有点黄,手掌脚掌特别明显,大便基本是一天一次。最近连续三天发高烧39度,小便偏黄,晚上熟睡后前一小时有汗,但不是很多,睡觉还算踏实,大便正常,条状,喉咙起疱,医生说是疱疹性咽峡炎。目前退烧后还有鼻涕,咳嗽有痰,痰咳不出来,感觉越来越多痰,手足心有点热。请问应该如何调理?

答:

疱疹性咽峡炎在5月~6月是高发期,最近很多孩子都中招了,尤其是长期脾虚、体质差的孩子就更容易感染。

简单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是外感的一种,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机就是:湿热阻滞加上外感。它属于时行温病,最常见就是风热外感,引动脾胃蕴热,火热上炎,熏灼口舌,继而出现疱疹或溃疡。所以,只要孩子出现“湿滞”,加上天气暑热,就很容易感受病邪。

案例中这个孩子脾虚症状尤其明显,所以也特别容易感染。目前的关键是注重孩子病愈后的调补,才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我们先简单总结一下这个孩子的问题:

● 主要症状:有鼻涕,咳嗽有痰,痰咳不出来,感觉越来越多痰;

● 大便:大便正常,条状,一天一次;

● 小便:小便偏黄;

● 出汗情况:晚上熟睡后前一小时有汗;

● 舌象:舌质淡红,苔白,中后部厚腻;

● 其他症状:手足心热,感冒后容易有痰,不爱吃饭,整个人有点黄。

以下是这个孩子症状的具体分析,我们一起来看看:

● 孩子不爱吃饭、发黄,核心原因是长期脾虚

孩子发黄、厌食的核心原因都是因为脾虚。脾主运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即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虚就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就是孩子吃了饭、但是营养无法荣养全身。而脾主四肢、黄色是脾的病色,所以发黄在手、足上表现得最明显。

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关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就会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消化食物的速度跟不上吃东西的速度,这样就会导致积食。水谷精微停滞在脾胃,孩子不觉得饿,所以表现出来就是不爱吃饭。

目前来看,孩子的体格和生长发育属于正常,但家长也要高度重视孩子长期脾虚的问题,不及时调整喂养习惯,不注重健脾,定会影响日后的生长发育。

● 感冒后易生痰、有痰咳不出,是“痰湿”的表现

上面提到,脾主运化包括两个方面,除了运化水谷精微以外,第二就是运化水液,即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负责调理人体的水液代谢。

孩子现在脾虚,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导致了水液在体内积聚,聚湿生痰为痰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湿”。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而脾为肺之母,“母病及子”,脾虚必定影响到肺,导致肺虚,造成脾肺气虚的情况。所以孩子平时感冒后都会特别容易生痰,又会因为脾肺气虚而无力将痰咳出,核心原因也还是长期脾虚。

● 脾虚积食、湿气入里化热,最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归为“口疮”范畴。《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咽喉总论》认为:“小儿咽喉生病者,由风毒性热博于气血,随其经络虚处所著,则生其病”。意思是说,孩子咽喉的疾病,多与风热入侵、脾胃积热有关。孩子肺脾气虚、卫表不固,就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最容易外感热邪诱发此病。

脾胃的积食、痰湿化成的内热与外感热邪相结合,火热上炎,熏灼口舌,继而出现“口疮”。疱疹性咽峡炎导致的高热又会耗伤津液,所以孩子会出现晚上有汗、手足心热、小便偏黄等短暂的阴虚状态。但从舌象图中所看,目前孩子舌淡红、苔白、中后部厚腻则说明孩子邪气已经退去大半,主要病位在脾胃。

这个孩子的情况总结一下:饮食不当、疾病损伤,加之岭南湿热环境,脾胃受损,高热导致津液耗伤,这属于正虚的一面;同时又存在饮食积滞、痰湿停驻、邪气尚存的情况,这属于邪实的一面,所以总体属于虚中夹实。

疱疹性咽峡炎病愈后调理,家长可以抓住这4点:

1、退热后用高热复元方要谨慎

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会导致孩子出现连续几天高热的情况,高热伤津,会让孩子出现短暂阴虚的状态。往往这个时候,我都会推荐使用高热复元方帮孩子调补。但是食疗方的使用都讲求辨证论治,并不是每个疱疹性咽峡炎经历高热的孩子都适合。

目前孩子舌淡红、苔白、中后部厚腻、咳嗽痰多,提示孩子是脾虚痰湿的状态,而并没有阴虚的症状,如果此时再用具有生津滋阴功效的高热复元方,会加重孩子体内的痰饮,咳嗽痰多的症状会更严重。

2、控制消化和饮食

病后不要着急送孩子回学校,学校的环境和饮食都不可控,容易复感,且不利于恢复,尽量让孩子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在这期间要坚持“10秒判消化”,控制好孩子的饮食,要给孩子脾胃充足的休息时间,不要过早补虚。目前对证食疗调理更适合,可以给孩子吃点陈皮瘦肉粥,能健脾养胃、行气燥湿,陈皮还能起到一定的化痰作用。

3、配合中成药化痰

孩子目前咳嗽,且体内有痰、有湿,可以配合服用健脾化痰的中成药,比如橘红痰咳颗粒、杏仁止咳糖浆等。

4、病愈后再补虚

等孩子症状完全消失、消化状态变好,再帮孩子补虚,可以用桃苓汤、白术佛手汤、健脾养胃方补脾胃之虚,一周给孩子用一次。

痰湿的孩子如何去那一口“痰”?

脾胃虚弱为因,积食为果。如果治疗时顾头不顾尾,那么消食导滞之后积食很快又会复发,出现越吃越没效,甚至会出现越吃越虚的情况。

所以,家长要把握好消积的度,要兼顾健运脾胃。案例中这个孩子调理关键在于:消食导滞的同时还需要健脾益气、行气和中。如果孩子出现了湿气、痰湿的情况,就不能单纯地消食导滞,还要兼顾燥湿化痰。在积食和痰湿都被清除,孩子无病无痛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调养脾胃,根治与预防病邪不再来。

1、控制消化与饮食

家长每天坚持“10秒判消化”,观察孩子的舌苔、睡眠、大便、口气是否正常,有1项不正常代表孩子有积食,要及时用“4招助消化”,吃软、吃少、吃素、吃新三星汤,连续2~3天。新三星汤中有莱菔子,能降气、化痰,痰湿的孩子用新三星汤效果更好。

2、消积效果不佳,应攻补兼施

孩子本身脾胃虚弱,又有积食、痰湿,这时候单靠孩子本身的正气是不够的,就要扶正、祛邪一把抓,也就是我常说的“攻补兼施”。

平时要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疗,像健脾养胃方、小儿健夏方都是可以的。如果积食了,三星汤的力度不够,家长可以用桃苓汤、云术消积方、三星汤 白术佛手汤一起煮,一周吃2~3次,用以攻补兼施。

3、加强锻炼 顾护情志

小儿为纯阳之体,发育迅速,让孩子加强锻炼,能起到促进气血生化的效果。家长可以每天上午9~11点,带孩子到户外运动20~30分钟。另外,忧思伤脾,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压力大、情绪不好的状态,就会使脾胃更加虚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学会多去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健康的情绪也能让孩子的身体变得更健康。

奖:

恭喜下面的家长获奖!请加小助手(微信号:ejmyxzs08),领取许教授任意课程50元优惠券一张。

想投稿【儿学堂】栏目的家长,可以用Word文档的形式提交孩子的案例报告,案例需要详细说明孩子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具体情况放上面部(如鼻梁、眼袋等)、舌象或其他必要的图片(如四肢皮疹、大便情况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