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下(R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隧洞(suì) 纤细(xiān) 高傲(ào) 干瘪(biě)

B.蜗行(wō)   胆怯(què)   翡翠(fěi)   伤痕累累(léi)

C.芦荻(dí)   舵手(duò)   熄灭(xī)   笑涡(wō)

D.飞窜(cuàn)  呻吟(yín)   蠢笨(chǔn)   差异(chā)

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的活动空间。

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斩“阎罗”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之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6.诗歌默写。(10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___、你的__________、你的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7分)

 【源流追踪】

(1)“和”金文写作,是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即说话、言论。“”“”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____________。(2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

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

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

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

 【“和”远流长】

(3)3月20日“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2分)

8.名著填空。(2分)

(1)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______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2)《儒林外史》中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 不愿做官。

二、阅读探究(36分)

(一)阅读宗白华的《夜》,回答问题。(4分)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

9.这首诗选取的两个重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10.诗人既觉得自己是“莹然万星里”的一颗小星,又觉得“宇宙的万星”被自己装在心里“灿着”,这表现出诗人____________的胸襟。(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雾气的田塍上,印满纷乱的牛羊蹄印的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块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丛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也就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一两朵黄茸茸的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来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⑥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汽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⑦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沾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⑧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⑨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⑩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又将会在河畔、在山间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片土。不管岁月多么苍凉,不管脚步多么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沉重,但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片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一声苍老的呼唤里……

(选自《散文百家》,有改动)

11.作者笔下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特点?(5分)

1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3.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上简述第④段有什么作用。(4分)

14.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并指出运用这个标题的好处。(5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爸爸教我们读诗

琦 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都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白马。它英俊健壮,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着它飞奔起来时,像在腾云驾雾,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骝。”我不喜欢背对子,也没见过青雀与紫骝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月光怎么会像霜呢?屋子里怎么会下

霜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的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作鬓边霜,是比喻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过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晴天雨’'夏夜霜’。你们说有趣不有趣?”

哥哥连连点头,一副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直接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调子跟爸爸唱得一模一样。

在我心里,哥哥是个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都已故去,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

(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15.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6.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3分)

17.为什么说“在我心里,哥哥是个天才”?(4分)

18.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可爱情态。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句,并作批注。(4分)

示例:

语句: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

批注:动作描写。“半捂”“埋”“瞄”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小女孩在爸爸跟前的可爱情态,很有画面感,好像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就在眼前。

三、作文(50分)

19.请以《一棵小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②可以大胆尝试写一首长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B 点拨:B项中“怯”应读qiè,“累”应读lěi。

2.D 点拨:“悬涯”应为“悬崖”。

3.D 点拨:这道题在一个语段中综合考查了两字词语、成语和关联词的使用。“如释重负”不会“虚度”,因此第一个空填“索然无味”;第二个空要填一个谓语动词,和“浪花”搭配的只能是“激起”;第三个空是解释原因的,因此填“因为”;“过程”是“精彩”的,因此第四个空填“精彩”。故选D。

4.A 点拨: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句,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B项语序不当,将“绿色的发展观念”与“绿色的活动空间”调换位置;C项搭配不当,可将“和歌声”删去;D项成分残缺,可将“随着”或“使”删去。

5.C

6.(1)富饶 荣光 自由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3)繁多是个谎言

(4)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5)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7.(1)言论相互响应、谐调(或声音相应) 和睦

(2)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

(3)示例一:举办“和谐发展,共筑幸福”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示例二:开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志愿者宣传活动,向社会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

8.(1)王玉辉 (2)杜少卿

二、(一)9.(一颗)小星 (一张)明镜

10.自信、豁达

(二)11.色金黄,花期长;花开得早,随处绽放;可食用,能败火祛毒;生命力强;种子回归乡野。

12.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春时节蒲公英刚长出来时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蒲公英的稚嫩可爱;句式整齐,富有表现力。

13.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写乡村转到写城市,由写蒲公英转到写人。

14.这个标题既指蒲公英执着地回归乡野的特点,又暗指远离故乡的游子对故园的眷恋之情。题目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三)15.本文主要回忆了“我”幼时和哥哥一起,听爸爸读诗(唱诗)、讲诗的事,表达了“我”对父兄深深的怀念之情。

16.喜爱诗歌,对诗歌有独到的理解;对孩子富有爱心、耐心;引导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兴趣。

17.十岁的哥哥能马上背出爸爸教给他的对子;能抢着说出诗歌的比喻手法;能深深领会诗歌的意境;能摇头晃脑地唱诗,调子跟爸爸的一模一样。

18.示例:语句: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批注:“跺脚”的动作描写,“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小女孩在父兄面前撒娇、任性的小女儿情态。

三、19.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的中心词是“小树”,可以实写,也可以作为比喻;可以写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借景抒情的散文,还可以像本单元中的体裁一样,尝试着写一首长诗。而无论如何构思、立意,都应该突出“小树”的鲜明特征,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或者生命成长的真实感悟。力争使文章新颖独特,主旨突出,不人云亦云,不浮于表面。 例文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