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趣│大洗的日子
日趣│大洗的日子
我想说,洗衣服是一门学问。
你先别急着嘲笑我,从尊重专业的角度来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属学问。
隔行如隔山嘛。
不能因为洗衣服是一件太过平常的事情,所以就忽略了其中的技术含量,以及潜在的学问。很多行业是相辅相成的:既然服装设计是一门专业,洗衣服当然也可以是一门专业。衣食住行四个字,衣,排在第一位哦。开玩笑的说,亚当和夏娃之所以被赶出伊甸园,部分原因是他们穿上了衣服,不再是上帝眼中傻傻的一男一女。
穿上的衣服,总是要洗的。离开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在进行劳动分工的时候,一个人要负责食,另一个人要负责衣。如果两个人都不想洗衣,那就得有第三方提供专门服务,据此胡乱推测一番,“洗衣房”有可能是人类最早的产业之一。史书上八卦说,两千多年前的罗马贵族就把衣服送到“专门的洗衣店”去,由专人负责清洗。相传,那个时候的干洗店,会用一些很特别的材料作为洗衣原液,我猜你不一定想知道答案,因为,我读到这一页的时候,胃里翻江倒海,所以,就不说了吧。
总之,洗衣服这件事儿,有技术含量。如何安排洗衣服这件事儿,亦有生活智慧。身为职场女人,跟大家分享几条我的经验和教训。
1
节奏很重要
家务活是一片汪洋大海,一旦陷进去,没有点儿真功夫,一时半会儿真出不来,还很难产生成就感。家庭里,关于家务活儿这件事儿,常见的对话如下:
女:哇塞,今天把我累死了,干了好多家务活。
男(通常伴随一脸懵):是啊,你好辛苦。(然后四下张望,心里纳闷:这女人在家到底干了什么家务活呢?)
所以,面对眼前的汪洋大海,职场女人,有时候我们要学会“看不见”,也就是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勤则被累死。家务活要有节奏,具体周期,自行掌握吧。我的建议是:再少不能少于一周两次,再多不能多于一周八次。
切记。
2
把大洗变成大喜
语言对人有很强大的暗示作用,通过命名的方式,可以让家务活的日子变得与众不同一些。比如,起个喜气洋洋的名字。
我每周固定洗两次衣服,每次洗衣服的日子,都被我称为“大洗的日子”——感谢可爱的汉语,让洗和喜同音,大洗的日子,也是大喜的日子,欢欢乐乐的做家务,把衣物洗得干干净净,心情大喜。如果能赶上没有雾霾的天气,在阳光底下晒衣服,再来点儿音乐,以我的经验来看,古典音乐更适合做大喜之日的背景乐,爵士乐,乡村音乐,甚至摇滚音乐,都会给大洗之日带来不同的感受。听着音乐,再泡杯茶,真真是极好的。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代家庭主妇还是蛮幸福的,因为技术的进步让大家伙儿用上了质量上乘的洗衣机,为表谢意,我还专门洗过一篇文章:感谢那些发明了洗衣机的大侠。自从熊孩子进入淘气阶段之后,我发现,仅仅感谢洗衣机是不够的,我还得感谢那些发明了洗衣粉、发明了肥皂的人。
每当我想对身边的这些小物件表示感谢的时候,就特别想知道他们是谁发明的。真心建议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有空给俺们编辑一本此类小书呗。名字就叫:那些让生活接近美好的小发明。
有人说肥皂的发明得益于罗马女人,负责家务劳作的罗马女人,在偶然的经验里发现,当大雨将木灰和动物脂肪的混合物冲入河流后,浆洗衣服变得更容易了。这个传说让我想起我妈常说的一句话: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
人类几千年的进化过程,大概就是满地找窍门,并不断进步的一段历史吧。
感觉行文至此应该推荐相关品牌,植入广告,接上购买链接……
但,真的没有。
一个节水的小经验还是我妈教我的,她说全自动洗衣机在进行最后一遍漂洗的时候,排出来的水是很干净的,可以找个水桶接水,这些水拿来洗抹布、洗袜子、甚至拖地,都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