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悄无声息地走到李福海的身边,突然...
崇祯皇帝悄无声息地走到李福海的身边,突然大喝一声:“看够了吗?”李福海正盯着一位天姿国色的女子看得神魂颠倒,顿时被吓得差点摔倒在地,崇祯皇帝怒不可遏地斥责道:“你身为一个太监,为何对美女如此感兴趣?”
李福海本想解释些什么,还未开口,崇祯皇帝已经命人将这不守本分的太监,拉出去杖毙。李福海吓得双腿一软,情不自禁地跪在地上,嘶声力竭地喊道:“皇上不想打败贼兵了吗?我有良策可以平定四海!”
崇祯皇帝正被辽东和西北的战事,折磨得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突然听到良策两字,不禁目露精光,迫不及待地问道:“快说,倘若方法可行,饶你一命。”
李福海紧张地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天下大权,无非兵与钱,大军一动,日费千金,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辽东与西北之所以到了如今的局面,无非朝廷缺钱,缺钱则无饷,无饷则无兵,无兵则难定。”
崇祯皇帝眉头紧蹙,感同身受地点了点头,一个小小的太监能有这般见识,的确令人刮目相看,既然症结找到了,到底该如何解决?崇祯皇帝焦急地问道:“你的良策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替朝政增加收入?”
李福海得意地笑了笑,胸有成竹地回道:“大明百姓虽多,但是收入微薄,养家糊口尚且不足,根本无力承担朝廷的大额开销。唯有那些豪绅富户与商家大贾,家中钱币堆积如山,富可敌国,这才是朝廷应该重点收割的对象。”
崇祯皇帝心头一颤,不是他不想收,关键那些富户与大贾都被文武大臣们掌控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有这个念头,朝臣们就拼死反对,就算皇帝不顾一切地下旨,他们同样阴奉阳违,没人认真办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此时的大明王朝,早已被那些自诩清流的朝臣们拿捏得死死的,想要在他们富得流油的身上拔根毛,简直难于登天。李福海自然知道崇祯皇帝的难处,他继续进谏:“这最大的难点,自然是朝臣们的阻挠。”
“不过也不是毫无办法,朝臣们不是都自诩清廉吗?皇上可以让他们每年上报自家财产,公之于众,但凡无主的财产一律收归朝廷所有,举报者可得一半奖励。且随时派锦衣卫核查,但凡发现支出远大于收入的,一律严办,查到就以欺君大罪满门抄斩。每年只需没收十来家,朝廷的财政收入即可翻倍。”
崇祯皇帝茅塞顿开,顿觉眼前一片光明,这的确是个近乎完美的方法。只要向豪绅商贾们征税,辽东与西北的军饷自然有了着落,若是朝臣们胆敢反对,那就趁机查一查他们的收支是否匹配,届时不仅让他身败名裂,还能增加财政收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崇祯皇帝大喜过望,立刻命令道:“朕现在就命你全权负责开征商业税的重任,你就按照刚才所奏,尽快增加朝廷收入,彻底解决各地欠饷的问题。”
一线的将士们已经欠饷数月,再不解决恐怕又要兵变了,大明这艘破船还能不能在狂风巨浪中穿行,就看李福海的能耐了。李福海拜谢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仅仅这样,依然不够,朝廷还得给百姓们送钱。”
崇祯皇帝大惊失色,怒不可遏地问道:“如今四处用兵,朝廷不向百姓加税,已属皇恩浩荡,怎能异想天开地给他们送钱,难道你不知道国库早已见底,你打算拿什么送?”
李福海泰然自若地回道:“只要朝廷从豪绅与商贾身上收税,足以确保稳定的开支。百姓们本来就穷苦不堪,怎能因为赋税而将他们逼上梁山,还不如全部免除,不但彰显皇上仁德,杜绝官员盘剥,还能减少民变。毕竟能够安居乐业,谁愿意冒险反叛?”
崇祯皇帝面色凝重,他何尝不知道百姓辛苦,最近几年,不是蝗灾就是旱灾,或者瘟疫横行,就算原本富裕的江淮一带,也是赤地千里。可是免税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岂是三言两语就能决断的,这可关系着千秋后世。
崇祯皇帝决定开征商税后,果不其然,遭到了百官的一致反对,没人愿意在自己身上割肉。李福海也不废话,先将几个表现最激烈的刺头抓起来好好查一遍,直接抄了充公,真的是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
这些个贪官,家财少则几十万两,多则上百万两,说他们富可敌国毫不夸张。要是崇祯再不开刀,整个大明亡早晚也得被他们瓜分得一干二净。大臣们为了不被朝廷抓住把柄,纷纷找人代持产业,虽然略有风险,但总比被朝廷一锅端放心得多。
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李福海并不阻拦,无论朝臣们怎么腾挪,他有的是办法对付。回想起前阵子,在皇帝寝宫看到的那位美貌女子,他赶紧前往国舅府,毫不费力地将她带走。虽然国舅万分不舍,奈何李福海已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实在不敢得罪。
女子看了看李福海,嫣然一笑:“不知道公公将我带往何方?”
李福海定了定神,意味深长地说道:“让你见一个人,必能了却你的心愿!”
女子心头一颤,莫非又是面见皇帝?崇祯皇帝已经明确表示,不想收她,这世上还有什么人能够让她如愿以偿?李福海将女子安置在宫外的别院之中,不一会,一位身披战甲的武将走了进来,看到女子,惊讶地脱口而出:“陈圆圆!”
李福海眯起眼睛,得意地微微一笑。
#短篇小说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