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正解》序一明道论
序一:明道论
作者:朱金城(月牙山人)
摘要:哲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轮子,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思想指引。道德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本文通过对汉字道的表、里、形意阐述,完全精准覆盖传统对道的理论认识,全新的、彻底的阐述了道的概念。道不但包括道德、道理、道路、技术、方法、规则的表述,其内部核心是一、专一、至简、慈柔。明道是首先要走的专一的道路,理解无为道和无知道的智慧真意,认知抱一执中道而行。中道是东方世界古老的哲学智慧,是推动科学和民主社会的能量来源。
关键词:一、一心、专一、精一、惟一、纯一、无为、无知、中道。
引言:
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道又名一,其号无双。”,今天我们对我们的道已经是不能全知了 。国治之以道,圣教尊道贵德而通仁义,晓礼效法而不失简约实用,知书(书又指《尚书》)达理而明志笃行。志不明如何学?道不明如何行?德不明如何立,理不明如何达?法不明如何得?志、道、理、法皆为一,德者一、五之数也。什么是一?什么是明道呢?
正文:
道是宇宙万事万物运行的轨道,是事物变化运动的规律,是人的语言行为准则、方法和路径。道不仅仅是指道理、道路、技术、方法、规则;它的核心确是一、一心、专一、精一、惟一、纯一。他的性是贵直、贵顺、贵专、贵简、贵雌柔。道有正邪、中偏、直曲、大小之分,天道一心、大道专一、中道不偏不易。中道是人间的大道,中道在上古东方是轩辕中道,中道在孔子哲学里是中庸(中用)之道(参阅《中庸正解》)。什么是明道?什么是中道和中庸之道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道字,而后循序探知中国老子《道德经》的玄妙之道。
道字有着自己的表、里、形意三种不同的意义,其表、里、形意各有其旨:表是衣裳,里是核心,形意是运用法则。
一、道字的表意:
道字的表意在词典中有名词、动词之分。参考《中华字典》
道的名词为:道理、理由、规律、规则、方法、技术、才艺、道术、法术等;道路、路径、途径等。
道的动词为:言语、说讲、表示、表达、论述、阐述。
道有正邪之分,即正斜、中偏、直曲、大小之分。 正道又论中道不偏,大道专一至简、天道一心、地道厚朴、王道精一、人道善勤、万物道专一。乾道刚强、坤道柔慈、中庸道不偏不易等;邪道指偏斜、二三、歪曲、是非、繁复、虚荣、贪欲、迷信、罪恶等。
道是宇宙万物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所以又有太极道,阴阳道,反复道,曲折道,顺化之道,它的运用奥妙无穷,这也是学道、拳道、兵道、攻坚的道。
二、道的里意,核心概念:
道字的里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以概括为壹、一、一心、专一、精一、惟一、纯一。 《老子想尔注》曰:“道者,一也。”《尚书.大禹谟》中尧舜十六字心传曰:“道心惟微”,说的是道的细微,所以要保持细心研究观察事物的微妙道理,达到惟精惟一。(参阅《中华心法》)
道即是一,一大写为壹,《说文解字》解释为专。《专精定律》描述道:“一者,谓专精也,用心一也,专于一境也。谓之不偏、不散、不杂、独不变也,道之用也。故君子执一而不失,人能一则心纯正,其气专精也;人贵取其一,至精、至简、至专、至纯,大道成矣。此自然界生产力之不二法则。”
中道一心是东方轩辕黄帝立四面惟传的一心道(参阅《黄帝四经》),是王者之心,是母亲嘱托孩子的心;一心是商代伊尹说的一德,是先王唐尧的惟一,是先王虞舜的精一,是先王大禹的纯一,是春秋齐国管仲的专一,是春秋时期老子的抱一,是春秋时期孔子的贯一,是战国时期庄子的为一,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学一之旨。所以说:“诸子之学,无文不一,无一不文。”参阅《惟一经》
三、道字的形意:
道字的形意是从道的汉字结构组成来表达一个古代造字者的意愿,这形意字也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文化。
道字篆体的结构组成:右边首字,左边走之旁,合起来是道。这是东方先辈造字者(仓颉)告诉我们首要走的是道,走的是专一的科学道路。(又如选举的选字,右边是先字,左边走之旁,先辈告诉我们首先要走的是民主选举。)
四、道名、道舍、道性、道用
道在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名称,道有道舍、道性、道用。
道学在东方,上古时期是黄帝之道,又名先王之道;道学在春秋时期是老子之学;道为本学、显学,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管子、韩非子的法学也是道学;宋朝时期周敦颐的理学也是道学;北宋张载的气学也是道学;明代的陆王心学也是道学;明代王夫之的实学也是道学。其本质都是一理,只不过名称有所不同。所以天一、地一、王一、道一、理一、法一、气一、心一、实于一,所以周敦颐的《通书》云: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
道的舍:具有虚、空、清、静、寂、幽、简、净 、无的环境。
道的性:具有精、专、微、惟、常、恒、善、诚、俭、朴、素、纯、直、贞、雌、慈、柔、谦、极、无极的特性。
道的用:志在于一,学业在于精一,思考在于宁静,交际在于诚一,爱好在于专一,工作在于务本一,健康(中和)在于乐一。
这是老子哲学阐述的道,是孔子哲学阐述的中庸之道(中用之道)。而道在于无为、无知、无欲,这是《道德经》的难点。
五、无为的道:
无为作为老子《道德经》第一难解关键词语,让许多人为之而迷惑。无为阐述了三层重要意义:
第一层意义: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不扰,即是无为。所以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原来要百姓休养生息,让百姓填满肚子,强壮骨骼,专心做事,能够不争而安乐啊。
第二层意义:无为就是能放的下,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这就是道家的执一、贞一、守一、抱一的思想。所老子曰:“抱一而天下式。”
第三层意义:无的甲骨象形字与大篆金文都象形为“乐舞”,为是研究学习。这无为的形意就是要人们学而知其乐,快乐的研究学习。详解参阅《无知录》
六、无知、无欲的道
无知、无欲是《道德经》另外两个难解关键词,它们多次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中,老子教导人们无知无欲,这无欲第一次出现在《道德经》第一章讲述:“恒无欲也,以观其眇。”翻译为要时常保持没有其他的欲望,从而细心去观察研事物的道理奥妙。这里讲的是专一纯粹而没有欲望,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这无知是教育人民无知,难道不是愚民教育吗?让普通的读者十分费解。其实使我们还没有真正认知无知的本意:无知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道德经》第三章:“恒使民无知、无欲也”翻译为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杂乱无用的知识,没有杂念欲望,从而拥有专精实用的知识。这是握少知多,专一、专精的知识原则。
所以《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还阐述道“知止所以不殆 ”,是说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或者同时解释为知道自己的方向目标,所以不会懈怠。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阐述到道“知不知,尚矣” ,是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高尚啊!圣人有所不知,君子有所不学,是谓知不知,是谓尚学一。这也是《中华心法》中尧舜先王的大学问:惟精惟一。(天下得尧舜先王之精者莫过于荀子,荀子把诗、书、礼、乐、春秋五经分别传授给毛亨、韩非、李斯、张仓等著名弟子。)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最后阐述道“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说真正有专业知识的人并不广博,广博的人并没有真正专业的知识。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学专一而不杂多,什么都学的人是不善于学习的人。真正的博士是十分专业的人才,大智如愚的人才,人类的发明创造需要的是更多这样的“若愚”的博士。
无知无欲阐述的是专一中正的中道。五帝之道:黄帝之道在一心;颛顼之道在专正;帝喾之道在告学;尧舜之道在执中精一,老子之道阐述的是轩辕中道。
七、轩辕中道:
中是中华、中国的中,中是好的、肯定的赞美表达。中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核心哲学文字,是人类思想的至高点,仓颉造中字,轩辕黄帝设立中道一心,唐尧传虞舜允执厥中,有了中华心法的心传。中字有着自己的表、里、形意三种不同的意义,其表、里、形意各有其旨:
中 zhōng 字的表意是:表达位置,中心、中央、中间;表达用处,中用、适合;表达动词,正在进行中;表达能量,中子;表达方言为,成、行、好。 中zhòng 字的表意是正好、恰好、受到、感到。
中字的里意:中字的核心是务本,正道不偏;有能力、有能量、有用、有担负。
中字的形意:汉字中字篆体由0和1组成,0代表修养,代表仁爱、友善、宽恕、和平,也是道德的体;1代表能力技术,也是道德的用,是核心能力。一个人有体有用才符合中道,即内外合一,才能中用,才能有创新发展。中是中华民族的哲学密码,中的形意是告诉人们要能力品行兼备,才能做中流砥柱。古代先王用中字命名自己的民族叫中华,又怕子孙忘掉把中字传承在人们的口语中,用来表达成、行、好。先王多么用心良苦啊!参阅《中华心法》。
中字的形意也是一心的,所以中道一心,中道立于华夏五千年,其传承有序。所以黄帝立中道,曰一心;唐尧执中道,曰惟一;虞舜传中道,曰精一;汤尹建中道,曰一德;文王保中道,曰建极;管子精中道,曰专一;老子守中道,曰抱一;孔子中庸道,曰贯一;庄子养中道,曰为一;荀子中正道,曰学一;山人明中道,惟曰一;执中守一,万古中。 这轩辕中道一心是中华祖传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怎么能不知晓呢?
八、中庸之道:
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什么是中庸呢 ?中庸即指中道、中用之道。中是中正守一务本,庸古代同于用,是纯一固本。中庸原本是中用。中庸作为孔子哲学核心有三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详解参阅《中华心法》。
《中庸正解》阐述道:中者不偏,天下之大本也,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庸者不易,万物之根基也,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和者乐业,天下之达道也,故君子乐本,本乐业兴。
结论:
这道本来是精一、专一、惟一、纯一、一心慈柔的道。道既然明了,理也就清晰了,理清法自然呈现,有志必然沿中道而行。 所以道一、理一、法一、志一、德一、天下一,象《道德经》所言:抱一而天下式,慎始至终,慎终若始。
精一务本;专一固本;纯一乐本,这是人生的三本。三本立,则天地人三才得位,万物大道得以创新。专一的道路是人类科技创新和发明的摇篮,科学民主是人类通向自由平等的光辉大道。让我们从赞美奉行中道开始,象《道德经正解》中联曰:“美言入市值千金,尊行贺人价连城”;让我们继续科学民主的进程,象《道德经正解》尾联曰:“德先生,道民主,说平等,可均贫富;赛兄台,倡科学,言自由,专精治世。”
参考文献:
1《尚书》
2《道德经》
3《黄帝四经》
4《中华字典》
5《老子想尔注》
6《尚书.大禹谟》
7《专精定律》
8《通书》
9《说文解字》
10《中华心法》
11《惟一经》
12《无知录》
13《中庸正解》
14《道德经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