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律诗对仗雷同的毛病 2024-06-11 03:47:37 醉月诗苑 写诗要富于变化。律诗对仗要做到避免语言意义雷同,避免对仗方式雷同。何谓语言意义雷同?比如写登山容易“形象密集”,写了这峰写那峰,写完江水写岸边,写了石头写树,写了此景写彼景……都从某个角度某个侧面写某事、某人、某山、某水,意思近似或重复,就显不出层次,生不出波澜,缺乏韵味,总是跳不出狭隘的视野。有一个诗友写灵山,中二联一写山二写水三写花四写鸟,完全是并列式的排比句,当然,结构也雷同。比如写家乡新貌的七律,中间若没有层次,并列平行地写,写200句大概也写不完,只是这样写不像七律,倒像是快板书。这就是意义上的雷同。而意义上的雷同,是律诗中二联对仗容易出现的一个通病。它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读来恹恹无力,昏昏欲睡,纵然你对仗再工整,敲字再细也不行。我们以李商隐《马嵬》中两联为例: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清·纪昀(yún)《瀛奎律髓刊误》说:“此诗二联,连用虎、鸡、马、牛,犯复。”所谓犯复,是说上联的“虎”“鸡”、下联的“马”“牛”都是走兽门,将同一类名词连用,不免门类重复,诗意贫乏。唐著名诗人岑参写过一首《奉和杜相公发益昌》的诗,遭后人诟病。诗中二联云: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明朝王世懋(mào)在《艺圃撷余》中说:“诗有古人所不忌,而今人以为病者。……岑嘉州(牛蕴注:即岑参。岑参曾任嘉州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云随马’'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言一法。”笔者认为,岑参这两联诗“四言一法”的缺陷不光在于句法上的毛病,如尾字“随马”“洗兵”,“征盖”“去旌”都是动宾结构,句法明显雷同,另一个不可忽略的毛病,还在于表达内容过于接近,四句就写了出征的情况:一路上遇到云、雨、花、柳。“雨洗兵”,典出汉刘向《说苑·权谋》。武王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爷洗刷兵器,后擒纣灭商,统一国土,战争因此停息。后人常以“洗兵雨”喻胜利结束战争。如果说颔联写征途上云雨相伴是一种吉祥之兆,那么颈联又不厌其烦地说花说柳,大同小异地罗列风景,就有重复堆砌之嫌,也是一种“形象密集”。句法的雷同,使得中二联对仗板滞,缺少变化;意思的雷同,显得本诗视觉偏狭,涵盖甚少。可见即便是著名诗人,稍有不慎,也会出现意义和句法雷同的毛病,大大降低艺术效果。再看沈俭期的《被试出塞》中二联也有雷同的毛病。诗曰: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中二联都是写塞外战场的肃杀凄冷,意思近似,皆为正对、并肩对;句式全是“二一二”,“名、动、名”,基本是主谓宾式。试吟咏一下,便会明显感到节奏平板单一,不太协调。这首诗的主要毛病就是中二联雷同,内容、句法、句式节奏、对仗形式全雷同。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 》)名句也存在意义雷同的弊病。两句都是以动物(蝉、鸟)的鸣叫声来反衬林山的静谧,以动衬静,两句一义,缺少变化,是为缺陷。所以王安石把它同谢贞《春日闲居》诗“风定花犹落”配合起来,构成“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的对句,这样,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看到的是静中有动,听到的是动中有静,不是一意,就更工了。周振甫说,“这里讲的一意还是内容不同,如一讲蝉噪,一讲鸟鸣;要是两句内容相同就成为合掌了。”(《诗词例话》)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因为当时律诗尚处在成型初期,人们的理论和实践尚不完善,尽管今人看来它存在一些弊病,仍不掩千古名句光辉。我们在写诗时,不能以古人不完善的地方为借口抱残守缺,而应扬长避短,推陈出新。还有人提出,两联对仗要避忌“四平头”。何谓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四句皆用同一类字起头,造成意义近似,语法结构相同。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间二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纪昀对此评论说:“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 (《瀛奎律髓汇编》)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这四句诗不光同类词连叠(平列四地名),更有甚者,将“巫峡”“衡阳”、“青枫江”“白帝城”等地名,均用在诗句开头同一位置,尤显句法单调,语意拘束,诗味索然,更是诗家大忌。再如陆游《雪中二首之一》中二联: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哢:(lòng)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瀛奎律髓汇评》)“迹深”“烟绝”“地冻”“林深”句法类同,首字均为名词,第二字皆是动词或形容词,与首字组成主谓性词组,形成四平头。再如韩元吉《记建安大水》中二联: 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赢甁。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鸱(ch)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碍格。”“讬命”“置身”“浮家”“弄月”均为动宾性词组并列四句句首,也为四平头。又有人指出四句开头虽不是名词性词组,但由于类同,也应该视为四平头。以赵昌父《梅花》中二联为例:未至腊时须访问,已过春月尚跻攀。直从开后至落后,不问山间与水间。有论者说,本诗两联各句开头“未至”“已过”、“直从”“不问”均为偏正词组的副词语并列,亦为“四平头”。四平头也不仅限于中间两联,首联跟颔联一起也可能犯四平头。如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梦岂花边到,春俄雨里迁。一梨开五秉,百箔候三眠,只有书生拙,穷年垦纸田。清代的诗人、教育家许印芳评曰:“此章中二联炼句可学,三、四句合首联看,却犯平头病,此不可学。”从许评可知,不仅律诗要注意中间两联,其它联也马虎不得,紧挨着犯复,也是毛病。如果不注意,甚至会出现首联、颔联、颈联六平头的毛病。如陈师道《和元夜》:笳鼓喧灯市,车舆避火城。彭黄争地胜,汴泗迫人清。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赋诗随落笔,端复可怜生。纪昀评曰:“前六句皆双字平调,殊为碍格。”这里的“平调”即“平头”的意思,六句前两字都是名词性词组,多数是联合并列式名词词组,词义类同,形式类同。四平头为什么“碍格”,为什么算作诗病,为什么“不可学”?大概有以下几点不妥:一是形式整齐划一,句法缺少变化,让人沉闷。二是词性一样、意义相近甚或相同,效率不高,浪费文字资源。三是人的美学心理往往习惯于同中求异,对立统一,喜欢于整齐里求参差,在变化中寻规范,四平头妨碍了人们的这一追求。避免这种毛病的关键,是运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要尽量避免在同一位置连用。如果非要连用四个地名或者其他名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错开排列顺序和位置。请看陈子昂的《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纪昀评论说:本诗“运用四地名不觉堆垛”。陈子昂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首联地名都置于句末,颔联地名都放在开头,错综排列,让四句诗不拘谨呆板,这才是“不觉堆垛”又避免四平头的关键。同是陈子昂,他的又一首《春夜别友人》却有缺陷: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这首诗能算上好诗,情感细腻,选景典型,细节生动,格律无瑕,对仗工稳,炼字准确,但若从完美的角度要求,则还欠理想。遣词造句有些单调呆板,缺少灵动变化的美。“银烛,金尊,离堂,别路,明月,长河”犯复,或说犯了六平头,虽然瑕不掩瑜,但总是名人笔下的操作漏洞。 赞 (0) 相关推荐 什么叫对仗,有哪些讲究? 问题:什么叫对仗,有哪些讲究? 前言 对仗最基本的要求很好记,注意平仄相对,词性词类相对. 格律诗中,除了绝句不要求对仗,其他的律诗要求中间联必须对仗.一般我们接触的排律不多,主要说一下五律和七律,写 ... 墨香阁文学工作室《判官讲格律》 格律诗词讲义 作者/判官 个人简介: 判官,男,四川人,酷爱格律诗词,立志传承古风国学. 一.什么是格律诗 1.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 ... 如何克服律诗对仗雷同的毛病 律诗对仗雷同的毛病大致有"意义雷同.句法雷同.方式雷同"等三种. 意义雷同 何谓意义雷同,指所写的内容大致相同.比如写登山,意象密集,写了山写水,写了树写花,写了此景写彼景-- ... 律诗对仗浅探 程宜文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一些<对韵><启蒙>类的工具书籍,都载有这样一些内容,只是文词.形式各有稍异.这是古人对诗词.楹联等文体关于对仗方面 ... 律诗对仗手法20种 广告 诗词格律 作者:李凯 著 当当 广告 诗词格律 作者:王力 著 / 谦德文化出品 当当 格律诗之对仗细说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 ... 如何克服害怕失去机会的毛病? 我们总是害怕失去机会,才会导致频繁交易.不断地交易,因为害怕某一次的机会错过了,会导致失去大行情,不参与就很难受.痛苦. 那么,如何克服害怕失去机会的毛病? 第一,明白何为你的机会,你的机会是什么?否 ... 【诗词微塾】格律与写作06 详解律诗对仗工对与宽对的区别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摘词选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词微塾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律诗对仗的关键知识(一)词的类别与构成方式 海珠儿 发布于2020-08-02 16:43 律诗对仗不工的原因,就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知识--词的类别与构成方式 .如果这方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彻,要想写好对仗句,那就真的很难 ... 期货交易如何克服害怕失去机会的毛病? 我们知道,我们总是害怕失去机会,才会导致我们频繁交易.不断地交易,因为我们害怕某一次的机会错过了,会导致我们失去大行情,所以每一次好像的机会来临时,如果我们不参与,我们就好像失去几个亿似的,心痛刀割, ... 律诗对仗的“困境”与“破局”:从“首尾联不对仗”到“流水对” 对仗是人们追求文字"对称"之美 诗词中的对仗,在文章中称作"对偶",单独拿出来又与对联的形式一致.它是汉语言在形式上追求"对称"的一种极致之 ... ◆律诗对仗形态概论一、基本原则五七言律诗... ◆律诗对仗形态概论 一.基本原则 五七言律诗:正格:首尾两联散句,颔颈两联对仗. 变格:与正格不合的对仗情况 五七言绝句:正格:两联散句. 变格:一联以上对仗. 五七言排律:正格:首尾散句,其余皆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