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都被裹挟其中
一篇旧文,不知写于何年何日何时。
煤炭行业的故事和事故一样多,2016年4月中煤能源在山西一个控股子公司的债券违约,掀起了山西省乃至整个煤炭行业再融资的腥风血雨。
以当年3月底东特钢违约为起点,4月初中煤华昱违约,6月中旬川煤违约,叠加期间陆续公布的过剩行业15年惨不忍睹的报表,债市对过剩行业债券厌恶至极点,利差迅速走高,一级发行难度显著提升,直至山西省长到北京路演。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行业利差迅速回落,有人松了一口气,有人逆势加仓,更多人吃瓜。这个故事后来被演绎了无数遍,成了政府支持产业的最好典范。
后来被挪用到城投行业,只是一样的站台,却是不一样的效果,这块多位卖方老司机都有详细分析。
市场不会提及的是:
信评同志亚历山大,无数次深夜梳理行业排序,确定极端情况下谁会被救,头发一夜花白;交易对手限制质押过剩债券,即使贵为AAA评级,也不如AA云贵烂城投;
风控每次开会都要唠叨几句,怎么还有煤炭行业债券,投资经理老脸一红无话可说;资金委托人心里急,表面淡定,内心狂奔。
相对流畅的利差压缩之前,是一段非常难熬的时光,那是城投最好的岁月,却是过剩产能债券不堪回首的往事。
如果现在还有人跟你吹牛逼,自己当年多么有先见之明的在行业恐慌时冲进去,你让他讲讲当时怎么熬过那些煎熬的日子,以及如何苦逼的埋头写报告安抚委托人。
直到现在,你可能想不到,还有很多机构过剩产能债券不能入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记得跟一位债承老司机聊天,说山西地方政府太没有市场化意识,别的省份城投发债风生水起的时候,山西发债平台却寥寥几个。
省会太原仅有4个发债平台,债券余额237亿,对于一个GDP接近4000亿的城市来说,的确不可思议,其他发债的地级市基本也只有一个平台发债,甚至还有好几个地级市没有城投发债。全省城投债存量不超过1000亿,这个体量甚至不如江苏网红城市。
其实除了山西政府市场化意识不强之外,更大原因可能在于,煤炭企业才是山西真正的融资平台,煤炭对于山西省太过于重要,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毛讲过一个故事,小时候他所在的镇子有家煤老板经营的私人煤矿,在行业最初散乱暴利的那些年,这个煤矿几乎承担了整个镇子居民的吃行住玩穿。
每家几乎都有人在煤矿工作,煤矿给镇里翻新了学校、广场、道路、医院,小孩学费基本也都由煤矿支付,考上大学更是有奖学金,逢年过节猪鸭鱼肉面油更是每家都有,丧葬嫁娶的时候,煤矿车队带司机会全程免费使用,在全县都特么的倍有面。
二毛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只是后来的故事比较悲惨,煤老板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忍回忆。
这个行业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关于经营效率、现金流量、债务负担、偿债能力的分析,还有更加深刻的历史负担、转型升级、产业变迁、体制改革、煤电联动、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
四年后的2020年11月,由一场略超预期债券事故引发的旋涡,再一次重演四年前的故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都被裹挟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