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工纸文库》丨最权威手工造纸普查,耗时十余年耗资近千万田野调查成果
《中国手工纸文库·云南卷》
汤书昆、陈彪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ISBN:9787312044397 / 9787312031519
定价:珍稀收藏版4980元 / 普通版1800元
------------------------------
《中国手工纸文库》总序
造纸技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正是在这一伟大发明的推动下,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获得比人类使用口语的表达与交流更便于传承的介质。纸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化记录,使一代代的后来者能够通过纸介质上绘制的图画与符号、书写的文字与数字,了解历史,学习历代文明累积的知识,从而担负起由传承而创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是手工造纸的发源地。不仅人类文明中最早的造纸技艺发源自中国,而且中华大地上遍布着手工造纸的作坊。中国是全世界手工纸制作技艺提炼最精纯与丰富的文明体之一,可以说,在使用手工技艺完成植物纤维制浆成纸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是人类造纸技艺与文化的主要精神家园。下图是中国早期造纸技艺刚刚萌芽阶段实物样本的一件遗存——西汉放马滩古纸。
一、本项目的缘起
从2002年开始,我有较多的机缘前往东邻日本,在文化与学术交流考察的同时,多次在东京的书店街——神田神保町的旧书店里,发现日本学术界整理出版的传统手工制作和纸(日本纸的简称)的硏究典籍,先后购得近20种,内容包括日本全国的手工造纸调查硏究,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一级的调查分析,更小地域和造纸家族的案例实证硏究,以及日、中、韩等东亚国家手工造纸的比较硏究等。如:每日新闻社主持编撰的《手漉和纸大鉴》五大本,日本东京每日新闻社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五月出版,共印1000套;久米康生著的《手漉和纸精髓》,日本东京讲谈社昭和五十年(1975年)九月出版,共印1500本;菅野新一编的《白石纸》,日本东京美术出版社昭和四十年(1965年)十一月出版等。这些出版物多出自几十年前的日本昭和年间(1926~1988年),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几乎都附有系列的实物纸样,有些还有较为规范的手工纸性能、应用效果对比等技术分析数据。我阅后耳目一新,觉得这种出版物形态既有非常直观的阅读效果,又散发出很强的艺术气息。
《手漉和纸精髓》附实物纸样的内文页
《白石纸》随书的宣传夹页
我几乎立刻想起在中国看到的手工造纸技艺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我们这个世界手工造纸的发源国,似乎尚未看到这种表达丰富且叙述格局如此完整出色的硏究成果。中国辽阔地域上的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化遗存现状,研究界尚较少给予关注。除了若干名纸业态,如安徽省的泾县宣纸、四川省的夹江竹纸、浙江省的富阳竹纸与温州皮纸、云南省的香格里拉东巴纸与河北省的迁安桑皮纸等,大多数中国手工造纸的当代研究与传播基本上处于寂寂无闻的状态。
此后,我不断与国内一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工艺研究的同仁交流,他们一致认为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大规模推进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进行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化的整体性记录、整理与传播,传统手工造纸这一中国文明的结晶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时空中失去系统记忆,那真是一种令人难安的结局。但是,这种愿景宏大的文化工程又该如何着手?我们一时觉得难觅头绪。
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获准建设国家“985工程”的“科技史与科技文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基地学术委员会讨论,“中国手工纸研究与性能分析”作为一项建设性工作由基地立项支持,并成立了手工纸分析测试实验室和手工纸研究所。这一特别的机缘促成了我们对中国手工纸研究的正式启动。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开始申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时任社长郝诗仙此前知晓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手工纸研究工作,于是建议正式形成出版中国手工纸研究系列成果的计划。在这一年中,我们经过国际国内的预调研及内部研讨设计,完成了《中国手工纸文库》的撰写框架设计,以及对中国手工造纸现存业态进行全国范围调查记录的田野工作计划,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报并获立项批准。于是,仿佛在不经意间,一项日后令我们常有难履使命之忧的工程便正式展开了。
2008年1月,《中国手工纸文库》项目组经过精心的准备,派出第一个田野调查组(一行7人)前往云南省的滇西北地区进行田野调查,这是计划中全中国手工造纸田野考察的第一站。按照项目设计,将会有很多批次的调査组走向全中国手工造纸现场,采集能获取的中国手工造纸的完整技艺与文化信息及实物标本。
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首次评审重点支持的出版项目时,将《中国手工纸文库》列入首批国家重要出版物的资助计划,于是我们的中国手工纸研究设计方案与工作规划发育成为国家层面传统技艺与文化研究所关注及期待的对象。
二、对项目架构设计的说明
作为纸质媒介出版物的《中国手工纸文库》,将汇集文字记录与描述、摄影图片记录、样纸纤维形态及透光成像采集、实验分析数据表达、造纸地分布与到达图导引、实物纸样随文印证等多种表意语言形式,希望通过这种高度复合的叙述形态,多角度地描述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活态。在中国手工造纸这一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样式上,《中国手工纸文库》的这种表达方式尚属稀见。如果所有设想最终能够实现,其表达技艺与文化活态的语言方式或许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界和保护界开辟条新的途径。
项目无疑是围绕纸质媒介出版物《中国手工纸文库》这一中心目标而展开的,但承担这一工作的项目团队已经意识到,由于采用复合度很强且极丰富的记录与刻画形态,当项目工程顺利完成后,必然会形成非常有价值的中国手工纸研究与保护的其他重要后续工作空间,以及相应的资源平台。我们预期,中国(计划覆盖34个省、市、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当代整体的手工造纸业态按照上述记录与表述方式完成后,会留下与《中国手工纸文库》伴生的中国手工造纸图像库、中国手工纸技术分析数据库、中国手工纸实物纸样库,以及中国手工纸的影像资源汇集等。基于这些伴生的集成资源的丰富性,并且这些资源集成均为首次,其后续的价值延展空间也不容小视。中国手工造纸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拓展或许会给有志于继续关注中国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化的同仁提供更多元的机遇。
毫无疑问,《中国手工纸文库》工作团队整体上都非常认同这工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这种认同给了我们持续的动力与激情,但在实际的推进中,确实有若干挑战使大家深感困惑。
三、我们的困惑和愿景
困惑一:
中国当代手工造纸的范围与边界在国家层面完全不清晰,因此无法在项目的田野工作完成前了解到中国到底有多少当代手工造纸地点,有多少种手工纸产品;同时也基本无法获知大多数省级区域手工造纸分布地点的情况与存活、存续状况。从调查组2008-2016年所集中进行的中国南方地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安徽等)的田野与文献工作来看,能够提供上述信息支持的现状令人失望。这导致了项目组的田野工作规划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境,也带来了《中国手工纸文库》整体设计及分卷方案等工作的不确定性。
困惑二:
中国正高速工业化与城市(镇)化,手工造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面临着经济效益、环境保护、集成运营、技术进步、消费转移等重要产业与社会变迁的压力。调查组在已展开了九年的田野调查工作中发现,除了泾县、夹江、富阳等为数不多的手工造纸业态聚集地,多数乡土性手工造纸业态都处于生存的“孤岛”困境中。令人深感无奈的现状包括:大批造纸点在调查组到达时已经停止生产多年,有些在调查组到达时刚刚停止生产,有些在调查组补充回访时刚停止生产,仅一位老人或一对老纸工夫妇在造纸而无传承人……中国手工造纸的业态正陷于剧烈的演化阶段。这使得项目组的田野调查与实物采样工作处于非常紧迫且频繁的调整之中。
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取缔手工造纸作坊的横幅,2009年4月
困惑三:
作为国家级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国手工纸文库》在撰写开卷总序的时候,按照规范的说明要求,应该清楚地叙述分卷的标准与每一卷的覆盖范围,同时提供中国手工造纸业态及地点分布现状图等整体性信息。但由于前述的不确定性,开宗明义的工作只能等待田野调查全部完成或进行到尾声时再来弥补。当然,这样的流程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阅读者系统认知的先期缺失,以及项目组工作推进中的迷茫。尽管如此,作为拓荒性的中国手工造纸整体研究与田野调查就在这样的现状下全力推进着!
当然,我们的团队对《中国手工纸文库》的未来仍然满怀信心与憧憬,期待着通过项目组与国际国内支持群体的协同合作,尽最大努力实现尽可能完善的田野调査与分析硏究,从而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为中国最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样本之中国手工造纸技艺留下当代的全面记录与文化叙述,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库里绘制一份较为完整的当代手工纸文化记忆图谱。
汤书昆
2016年12月
------------------------------
千年传承,十年潜心
千年传承,十年潜心。在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等主管部门与有关当地政府支持下,作者团队经过十三年调查研究,出版团队、设计制作团队经过十年打磨,《中国手工纸文库·云南卷》终于正式出版了。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在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人民为世界的进步贡献了无数的中国智慧、中国创造。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更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造纸术的发明,绚烂的文明无从延续,优美的诗句无从流传,革新的技术无从推广。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年,纸已在华夏大地问世。当时的纸以树皮和布料(麻纤维)为原料,且工艺简陋,造出的纸质地粗糙,往往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表面不平滑。这一时期的纸书写手感很不好,主要作为包装纸。东汉和帝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稳定的造纸工艺。
传统手工纸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现代众多知识创新的源泉,亟需得到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
在我国各民族手工造纸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复杂多样的手工造纸工艺体系,创造了数以万计的手工纸品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手工纸知识体系和文化。在长达两千年的中华纸文化历史中,手工纸的实际生产工艺几乎完全依靠造纸人的经验和感知来不断调整,极少以量化形式固定或记录下来。同时,手工纸的工艺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传承人要在长期实践和自己感悟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掌握,很少见于文字记载,这种状况与中华传统造纸在文明体系中所占比重是很不相称的。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手工纸工艺的传承往往随着传承人的过世而失传,这种失传导致了传统手工纸工艺在20世纪曾大量消亡。当代,因工艺习艺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工作条件艰苦,已较少有本乡土的年轻人愿意从事手工纸工艺传承光大的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挖掘、整理传统手工纸工艺,挽救、保护并设法发展这一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大规模推进导致我国手工纸消亡加速的背景下,手工造纸工艺与文化的整体性记录、整理与传播迫在眉睫。为了传统手工造纸这一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不在未来无人知晓、无迹可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研究所于2007年正式形成出版中国手工纸研究系列成果的计划。
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首次评审重点支持的出版项目时,《中国手工纸文库》被列入首批国家重要出版物资助计划。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等出版主管部门考虑到项目前期田野调查的艰巨性,在十年间为作者团队、编辑团队、设计制作团队把项目做成精品提供了大力支持。该项目于2017年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中国手工纸研究方案与工作规划已逐步发育成为国家层面传统技艺与文化研究所关注及期待的对象。
研究团队
十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汤书昆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走遍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深入手工造纸坊,现场记录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实地测量造纸传统工具的尺寸,采集大量的手工纸实物样本,对手工造纸工艺传承人进行访谈。田野调查的推进十分艰难,由于市场萎缩严重、造纸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很多手工造纸坊已经停产多年,这使得寻找造纸工艺传承人的工作变得格外困难。同时,很多初次调查时仍在生产的手工造纸坊在研究人员再次前往时,已经变为停产停产。研究人员的努力无法扭转手工造纸工艺边调查边传承边消亡的趋势,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研究人员对所采集的纸样进行了测试。测试以宣纸的技术测试分析标准为基础,并根据各地域手工纸的特色进行了调试,实测或计算了所有满足测试分析足量需求已采样手工纸的厚度、定量、紧度、抗张力、抗张强度、白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共8个指标。同时,还对纸样采用透光摄影的方式制作出图像,以显示透光环境下的纸样纤维纹理影像。
《中国手工纸文库》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采录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手工纸的实物样本,为我国手工纸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真实可靠的实物纸样基础,为我国手工纸文化研究和传播提供真实、权威的实物载体,并形成当前时段的中国手工纸文化基因库。本文库按照实测规模收录实物纸样,编写分析文稿,展现公益图片,客观、准确、完成地反映中国手工纸的状态。
本文库汇集了文字记录与描述、摄影图片记录、样纸纤维形态及透光成像采集、实验分析数据表达、造纸地分布与到达图导引、实物纸样等多种表意形式,希望通过这种高度符合的叙述形态,多角度地描述中国手工造纸的工艺与文化活态。
设计团队
本文库由敬人工作室负责图书设计。吕敬人先生亲自参与设计、逐页把关、反复修改,全力打造设计精品。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奖、曾被评为亚洲著名的十大设计师之一的吕敬人先生说:“我对这本书还是挺钦佩的,能够对中国的手工纸纵向的横向的、从物化到精神,做一个全方位的考察,在国内,这么一个巨大的工程还是第一次。这些东西能够让今天的很多读者看到的话,他们能够产生敬畏之心。”
出版团队
本文库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年来,出版社调动全社精英力量投入本文库的编辑工作,对书中每一处词句的修改都反复斟酌。参与这本书的每一位编辑,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着对图书、对读者、对历史、对研究团队,更是本着对传承了千年的中国文化负责的态度,不辞辛苦,字斟句酌。出版社希望能够用精益求精的态度、矢志不渝的追求,为中国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套留世精品。
制作团队
本文库由雅昌文化集团印刷。雅昌文化集团是一家立足于艺术领域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雅昌艺术印刷主要针对高端印刷需求,以六色彩色印刷技术保证了本文库中的图片能够真实地展现手工纸的品质,富有创意的艺术装帧充分展现了手工纸的质感和文化的厚重。
十年磨一剑,《中国手工纸文库》自调研至出版,耗资近千万元,除了国家出版基金给予的经费外,研究团队和出版社也将自己视作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对于项目的推进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全力支持。
《中国手工纸文库》的出版,在保护古代科技文化遗产、弘扬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成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范围内的中国手工纸的研究者来说也是一项极有价值的事业。
------------------------------
《云南卷》
《中国手工纸文库·云南卷》按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四个区域划分一级手工造纸地域。对云南省境内仍在生产的;虽已不再生产,但仍保留着较完整的生产环境与设备,造纸技师仍能演示或讲述完整工艺和相关知识的两类手工造纸坊进行了田野调查。
本卷以示意图标示的方式呈现了造纸点的地理分布。全卷绘制一张云南省田野调查涉及造纸点在市州所辖各县分布的示意总图,标示出各造纸点在云南省的分布现状。每一节绘制三幅示意图,一幅以县为单位,绘制造纸点在市州的分布位置示意,一幅为从县城到造纸点的路线示意图,一幅为现存活态造纸点和历史造纸点在县境内的位置示意图。
本卷收藏手工纸样28种,包括和然堂结香纸,和然堂葛香纸,香格里拉纳西族东巴纸,玉龙纳西族东巴纸,鹤庆龙珠村白族白绵纸,鹤庆灵地村白绵纸,鹤庆白族竹纸(本色、白色),云龙白族绵纸(本色、染色),腾冲“宣纸”,腾冲新庄村白绵纸,腾冲界头村染色绵纸,耿马傣族白绵纸,勐海傣族白绵纸、白绵纸(加厚睡毯),勐腊苗族竹纸,澜沧傣族白绵纸,孟连傣族白绵纸,景东白绵纸,屏边竹纸,马关竹纸,麻栗坡瑶族竹纸,西畴竹纸,罗平白绵纸,禄丰彝族白绵纸,阿白沟“宣纸”,巧家绵纸。
目录
总序
编撰说明
第一章 云南省手工造纸概述
第一节 云南省手工造纸业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云南省手工纸的生产现状
第三节 云南省手工纸的保护与研究现状
第二章 滇西北地区
第三章 滇西南地区
第四章 滇东南地区
第五章 滇东北地区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汤书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省部级文科重点基地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科技史与科技文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国家出版基金重大专项《中国手工纸文库》主持人。已出版著作11部,发表国际国内论文90余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传媒知识管理》《国家创新能力发展报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等。
内容简介
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技术的传播和应用铸就了中华文化的持续辉煌,也曾强烈而深刻地影响世界文明。传统手工纸技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现代众多知识创新的源泉,急需得到相关的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
在我国各民族手工造纸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复杂多样的手工造纸工艺技术体系,创造了数以万计的手工纸品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手工纸知识体系和文化。在长达两千年的中华纸文化历史中,手工纸的实际生产工艺(如快慢、轻重、多少等)几乎完全靠艺人凭经验与感知来不断调整,极少以量化形式固定或记录下来;同时,手工纸的工艺传承主要是依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靠传承人的悟性和长期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很少见于文字记载,这种状况与中华传统造纸在文明体系中所占比重极不相称。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手工纸工艺的传承往往随着传承人的过世而失传,这种失传导致了传统手工纸工艺在20世纪曾大量消亡。当代,因工艺习艺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工作条件艰苦,已较少有本乡土的年轻人愿意从事手工纸技艺传承光大的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挖掘、整理传统手工纸工艺,挽救、保护并设法发展这一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形态。
本项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收录我国手工纸的实物样本,为我国手工纸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真实可靠的实物纸样基础,为我国手工纸文化研究和传播提供真实、权威的实物载体,并形成当前时段的中国手工纸文化基因库。本项目第一期田野调查云南、贵州、广西、安徽、浙江、四川等省,并按照十册规模收录实物纸样,编写分析文稿,展现工艺图片,客观、准确、完整地反映中国手工纸的状态。
本项目的出版,不仅在保护古代科技文化遗产、弘扬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成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范围内的中国手工纸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项极有价值的事业。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