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读书日,我想送你8本书
经常有朋友在公号的留言说,希望可以定期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所以我选择了8本对我有所启发,也相对适合大多数人阅读的图书,希望可以给大家今年的读书计划增添一点“养分”。
因为今天正好是423世界读书日,所以我特别委托编辑张三为这个推荐书单增添了一个小小的彩蛋。
今天推文的末尾会有一个抽奖小程序(请务必阅读文末的抽奖说明),4月26日(周一)12:30,我会抽出一位朋友,将这8本书全部送给他(她)。
如果大家喜欢这个活动,今后也希望可以在每次荐书时都能送出一些实体书给大家。
希望我们可以在读书中超越今生。
1.
如何在阅读里找到乐趣?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经常有同学问我应当如何阅读?毛姆写作的这本“阅读指南与作者评论”或许是一种很好的答案。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毛姆选择的这三个角度,可能足以解决多数人对于“阅读”的疑惑。
这本书里有许多观点和解读,在我看来都充满了洞见。
比如,为什么我们应当阅读哲学?
“在这类作品中,你永远都望不到边界,它就像人类的灵魂一样多样。这类作品很伟大,它所探讨的问题几乎涉及知识的各个领域,它涉及宇宙,神明和永生,人类理智的属性,生命的终结和归处,人类的力量和局限,等等。
人们在这晦暗而神秘的世界上前行,总是被不同的问题所困扰,如果哲学不能帮助这些人解惑的话,那么它也会以幽默的方式说服他们安于自身的无知。哲学教会人们退守为安,也教会人们砥砺前行。它能给人们带来想象力和智慧。”
2.
跟随“故事”探寻哲学理论的脉络
《哲学的故事》 [美] 威尔·杜兰特
威尔·杜兰特在他的这本成名经典里,选择了另一种讲述哲学史的方式——故事。
这本书的“主角”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兰西斯·培根、斯诺宾莎、伏尔泰、康德......等十多位给人类历史带来过深远而重大影响的著名哲学家。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肃的哲学入门导论,它更像是一部哲学思想史批评。威尔·杜兰特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了他们的时代背景、生平境遇和情感经历,夹叙夹议地阐述、解读了他们的思想,并对每位哲学家进行了中肯的批评,哲学的脉络也就在这些思辨与批判中得以精彩展现。
哲学并不是晦涩的纯粹学术,每一种哲学理论都根植于解决人生的痛苦、增益人生的幸福之上,而每一位哲学家也是活生生的有各种性格和情感的人。
对于不善于阅读哲学原典的同学来说,这本更多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的《哲学的故事》,也许是一把更适合用来打开哲学之门的钥匙。
3.
理解柏拉图思想精华,走出“我们身处的洞穴”
《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
英国著名哲学家A·N怀特海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如果要描述欧洲哲学传统的总体特征,最可靠的说法是,它由一系列柏拉图的注脚所组成。”
虽然这句话过于夸张,但它也确实生动地点明了柏拉图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写作于柏拉图思想成熟时期的《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部哲学对话著作。它从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艺等方面系统地绘制了一个理想国方案,它是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思想史上最具奠基性的经典之一,展现了柏拉图哲学的精华。
《理想国》里的每一章节,都值得我们阅读与反思。
比如如何调和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矛盾?柏拉图告诉人们,正义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本身值得追求,结果也合乎欲求。
比如关于”正义和善”的论辩。哲学王的统治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达到这么美好。如果追求最优选择,往往达至灾难性的后果。
阅读柏拉图,不仅仅只是能获得哲学知识与方法,它足以让我们在阅读中时刻反省自己的价值与认知,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或许都是书中那个著名的“洞穴隐喻”中的囚徒,持续阅读,终究能让我们踩在前人智识的肩头上爬出那黑暗的洞穴,见到真正的光明。
4.
思考爱的本质,探寻人性的崇高。
《会饮篇》[古希腊] 柏拉图
《会饮篇》记叙了在一次酒宴中,苏格拉底与几位古希腊智者对小爱神“爱若”的赞颂与逻辑探讨。所以《会饮篇》也被称为《论爱情》,阅读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爱”的本质。(我曾在学生的读书会中,与同学们共读过这本书,关于它的理解与讨论,也可以参考读书会|读《会饮篇》,理解爱的严肃与崇高)
很少有哪个词汇像“爱”一样被庸俗对待,但却可以承载真正严肃与崇高。我们爱,因为我们匮乏;我们爱,因为我们希望超越每日的锱铢必较。在爱中,我们放弃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
我们回忆起人性失落的美好,并希望告别当下的平庸苟且,攀登美善的阶梯。愿我们能为尘世中每次正当的满足而感恩,不悲伤、不放纵、不羞愧,一无所惧,在爱中臻于至善。
5.
观察中国历史密码的一个鲜活切片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美] 孔飞力
1768年,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但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
一个德清石匠的“叫魂”事件不断扩大,让所有的人都陷入巨大的恐惧,自上而下,没有人有安全感。
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无论是否知道叫魂是一场闹剧,但都认认真真地参与进去,因为他们害怕权力不保。
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因为叫魂事件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去伤害他人,去栽赃陷害打击报复。
“在这个权利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于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妒嫉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
孔飞力说:在一个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社会道德堕落的社会,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境遇产生怀疑,当他们再失去对司法制度的信任后,妖术就会成为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
6.
知晓浪漫主义的来龙去脉
《浪漫主义的根源》[英] 以塞亚·伯林
《浪漫主义的根源》的作者,是我非常欣赏的思想家——以赛亚·伯林。
这本书脱胎于1965年以赛亚·柏林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所做的有关浪漫主义的一系列演讲,虽然经过了编辑的整理与润色,但行文中依旧可以读出以赛亚·柏林那种仿佛咏叹调一般,雄浑、酣畅,令人心潮澎湃的风格。
如果你此前从未了解过以赛亚·柏林,这本书也适合作为一本集中了解他思想的入门之作。
“浪漫主义”并非单单只有历史学,或者作为某种文艺流派的意义。今天的很多现象,比如民族主义、存在主义、民主观念......都深受浪漫主义潮流的影响。
中国文人似乎对于超现实主义都情有独钟,但是对于现实主义却重视不足,超现实主义的心理很容易接受西方浪漫主义的传统,而对循规蹈矩的保守主义不怀好感。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西学东渐的二十世纪,中国人欣赏的大多是法国式的激进主义思想,这种不断寻求个体解放、崇尚反叛,打破一切规则的浪漫情怀很容易俘获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在浪漫主义看来,规则必须打破,人只有突破规则的紧身衣,人才能获得最终的解放,获得自由。但是,仅仅拒绝规则也是不够的,因为拒绝会带来另一种保守,拒绝规则本身会成为一种新的规则。但规则必须被彻底破除。
所以伯林说,从逻辑结构来看,浪漫主义会以精神错乱告终。但是,浪漫主义本身根本就无视逻辑结构,他们认为逻辑本身就是对人的束缚。
但万物总有本然,如果缺乏人的本质,人类一词也就毫无意义。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美]史蒂芬·B·史密斯
应该由谁进行统治?为什么我应该遵守法律?应该如何控制冲突?公民和政治家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自由与权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曾提出过这些问题,它们是所有社会都曾面临的永恒难题。今天,我们仍然对法律、权威、公正和自由这样发问,而在过去的2500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和托克维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政治哲学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清晰、中肯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作者选择了十多位政治哲学家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基本上涉及了政治哲学全部的重要主题。
所有哲学,包括政治哲学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永恒的问题。哲学最重要的价值是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8.
警醒思想与行动的鸿沟
《赎罪》[英] 伊恩·麦克尤恩
这是一本我前几天刚刚读完的小说,伊恩·麦克尤恩用一种精致,但又富含诗意与残忍的文笔勾勒出了三段精妙的故事,结局尤为摄人心神,为了你们的阅读体验,这里我暂不“剧透”。
这本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真正意识到文字是具有欺骗性的,写作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带有自我美化的欺骗。
作为读书人,也许我们时常会觉得,只要自己读到、想到、感动到,自己就是做到了。
但这样永远不可能跨越思考和行动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真正的“赎罪”永远不可能仅仅只依靠文字与思考,而是靠真正的行动。
交易担保 抽奖助手 点击即可参与抽奖 Mini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