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前两天看到了一个热门话题:“全国中小学生肥胖率超10%”。最近披露的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沿着这个话题深究,奶爸诧异地发现,近5年间,各学段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而中小学则超过了10%。这些调研结果正在为家长们敲警钟:控制体重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在工作中也经常有宝妈忧心忡忡地问奶爸:我们家孩子超重了,还能买保险吗?
儿童超重不是小事儿
你家孩子超重了吗?
怎样为“超重”孩子科学配置保险
01
成年以后,身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是恒定不变的,胖瘦的变化只是脂肪细胞大小的变化。而婴幼儿、儿童时期的肥胖,会促进脂肪细胞的增殖,增加脂肪细胞的数量,在成年之后,有较多脂肪细胞的人,自然更容易胖。北京儿童血压研究结果发现,肥胖儿童成年后继续肥胖的发生率高达64.1%,而正常体重儿童继续肥胖的概率只有15.3%。成年之后的胖当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孩子时期就胖,是作为家长不可忽视的风险。孩子小时候超重或者肥胖,会催生各种疾病;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也高于普通人,发生时间也会提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血压与体重的正相关联系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就已存在。超重和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 1.5~2.2 倍。儿童期肥胖及体脂成分超标,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很多成年人自认为饮食情况与身边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身体状况却明显较差,或许就与儿童时期肥胖有关。2010—2013年广东省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哮喘与肥胖密切相关,并且随着BMI值升高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明显下降。儿童期肥胖给骨骼肌肉系统造成过量压力,有一定概率导致关节、骨骼及肌肉损伤,肥胖儿童肌肉骨骼不适、骨折、下肢畸形、行动不便的患病率较正常体重儿童明显增高。2014年,北京市对410名6-18岁儿童进行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评估,发现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异常的比例,远大于正常体重的儿童。此外,肥胖引起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对认知及智力产生影响,像是隐秘的角落,无形当中对孩子发起了更严峻的挑战。
02
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超重?可以用BMI指数这一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BMI的具体测量方式为:体重(kg)/身高(cm)的平方。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BMI指数标准有所不同,具体如下图:
来源: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