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可以借鉴:特级教师手把手教女儿阅读
有这么一个老师,教得好“别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也教得不差。
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近30年,曾获江苏省、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节示范课曾在教育部组织的优课展播中,在全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参与编写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曾出版个人的教学实践文集《教海,那一缕微曦》。
而自家的女儿呢?她的女儿就读于美国排名第八的杜克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专业。初中毕业时,出版游记《小鬼游天下》,于2011年用稿费创立“千书牵手”公益服务团,旨在为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捐赠图书。
她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晨晖。
有些人说,教师教不好自家子女。但实际上,问题不在教师这个职业身上,而是家长这个角色的扮演上出问题了。没有悉心教育孩子,什么职业的家长都没有用。
教师也好,非教师也罢,家长都应该好好看看张晨晖老师对女儿阅读的这条“教育之路”。
01
一、父母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兴趣的启蒙
孩子和成人一样,是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晰,而阅读恰好可以帮助孩子语言增速发育。人们学习新知识有赖于已有的知识背景,那些喜爱大量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快得多。
多年的从教经验的我一直坚信“酷爱阅读的孩子,学习更有爆发力”、“读书是应试的最好对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更相信读书对人精神成长的影响。
所以,从女儿降临人世起,我就一直希望让书陪伴她的成长。
02
二、陪伴阅读——从婴幼儿期启蒙整本书阅读
我不赞成孩子的早期阅读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或粗浅的图片认读层面。女儿还没学会说话,我就开始给她读整本的图画书。我喜欢和她一起翻阅那一本本薄薄的图画书,一边翻阅,一边讲述短小有趣的故事,一页一页地翻,一句一句地讲……
彩色的图画带给孩子视觉、心灵上的感受与记忆是黑白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那些优秀的图画书给尚小的女儿带来了愉悦和幸福感,对她的认识世界、想像力和阅读能力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喜欢选一些儿童诗给女儿读,那时的儿童诗整本书不多见,我便将一些童诗和民谣打印、剪贴、装订于硬纸板上,做成一本本独一无二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形状的“书”,让这些书变身玩具陪伴女儿。儿童诗词语锤炼准确恰当,声音节奏朗朗上口,幼小的女儿渐渐会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认识的世界。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历代蒙求读物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幼儿时期诵读一些中华经典,还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20世纪末将《三字经》等列人“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深远。女儿幼儿期间,我选择了《三字经》、《声律启蒙》给她读,开始她自然是不愿接受的,我便不断地放录音,有意无意地让她的耳边不断有此环绕,似背景音乐。忽有一日,女儿也会断断续续记住不少。
03
三、独立阅读——从入学第一天起坚持整本书阅读
真正的整本书的独立阅读是从小学开始的。入学第一天起,我们便定下每日的“读书时间”,开始是共同朗读,学了拼音后,她便按照学校的要求坚持独立阅读注音读物。一字一字拼读,很慢,字不连句,句不知义,一个短小的故事甚至要读上几天。
但凡事贵在坚持,有量变才有质变。女儿的阅读速度渐快,识字量也加大。一年后,便能独立阅读纯文字的读物。为了激发她的阅读兴趣,拥有读书的成就感,我们让她拥有自己的书架,放上很多短小的、很薄的、故事性很强的插画图书。
书架上书的摆放也是用心的,目之所及的最佳位置是重点推荐的,最上面是读过的,下面是还没有读过的。每有小伙伴或亲朋好友来访,我们会将她的小书架向客人做介绍。如此,在女儿获得小小的满足感、成就感的同时,她也获得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因为,小孩子最初的学习的原动力除了兴趣,还有成人的认可与鼓励。
04
四、广泛阅读——让推荐与自选丰富整本书阅读
一、二年级时,女儿的读书以寓言、神话、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以后,我们便推荐了国内外优秀的各种儿童文学作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各类大奖小说囊括其中: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卡内基文学奖、德国青年文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奖、法国圣·埃克苏佩里奖、美国六项读者评选大奖、奥地利国家儿童与青年文学奖……这些大奖小说应该是属于孩子“一辈子的书”。我们对照刘绪源先生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提出的“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来选择这些大奖小说。
人只有吸取多种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儿童也只有在各种母题的阅读、熏陶下经受丰富的体验,心灵才会变得柔软与坚韧、聪慧与务实、自信与博大。除了读优秀的少儿文学,有一些少儿版的文学名著以及一些名人传记,文摘类的杂志以及科普类、科幻类的读物都有涉及。
05
五、交流阅读——让读书卡记录整本书阅读
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没有思考的阅读称不上真正的阅读。
书读多了,有时面对书架上读过的书会突然无从回忆,或是对一些书的情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便让女儿记录读书卡,但这不同于读后感或是摘抄。我制作了精美的小小的读书卡片,打上小孔,可以悬挂、可以装订。可以随性地或写或画,一两句即可,三五句更好。在孩子们的互相交流中,他们渐渐会比较出如何记录最好。于是卡片变大,内容变丰富,甚至出现了同类型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家的比较,不同国家文化的比较等等。
孩子得到一片阳光就会灿烂,就看你如何去点燃。在阅读的过程中,女儿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将此记录于一张张卡片中,如今这些厚厚的卡片如书一般置于女儿的书架上,它也成为图书的一部分,记录和见证着女儿的读书历程。
06
六、读书使孩子和世界逐渐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女儿上一年级的国庆节,我们游了北京。回来面对一沓照片,她开心地向家人逐一介绍。我忽闪一念,建议她从每个景点的照片中挑选一张,剪贴成了一份《首都之旅》。我又建议她给照片注上说明。于是,照片上就留下了她稚嫩的笔迹和话语。节后,女儿便把小报带到了学校,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羡慕,她初尝了成功的喜悦。
后来,每年的寒暑假,旅游成了我们的必修课,写作游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旅游线路的选择、当地人文习俗的了解均来自于她和伙伴们的资料查找;旅游中,她们会认真听导游讲解、主动对话,并用心感悟,每晚回到住处会习惯性地记录当天所见所闻的关键词;回来后对照着关键词、照片、录像,写作游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恰逢女儿初中毕业,在我的同行好友和出版社编辑的鼓动下,女儿将游记汇编成了《小鬼游天下》一书,作为自己小学和初中生活的一种纪念。中考后,写下了五千多字的《走过中考》,平白朴实的文字记录下了初三最后阶段备考的心路历程,她说以后每遇大型考试,这段文字会给自己启发和反思。其实,这正是文字记录的意义所在。
2010年底,《小鬼游天下》正式出版。2011年开始走访一些学校进行演讲与签名售书,6月,用第一批的稿费购书3000册寄往拉萨一中。同年,她和同学去拉萨回访,还共同为两所小学分别捐书1000册,后来将此项目命名“千书牵手”。之后,她陆陆续续将所有的稿费近20万元全部购书捐赠。这过程中,还不断吸引了小伙伴的参与以及获得一些企业的赞助,一共为64所中小学筹集新书6万多册。如今“千书牵手”也正式注册为公益服务团,捐书还在继续中。
回顾女儿与书结缘,引用《小鬼游天下》编辑潘安老师的话:由此书、此作者,我们引发出一种育人的方法。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那就旅游去吧。游记写好了,作文有了资本,语文有了兴趣,别的课齐头并进,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踊跃参与各种活动。找到兴趣的一个按钮,撬起学习与成人的整个链条,因旅游而写游记而能作文而善语文而各科成绩优异而参加各种活动,这是一条“可以借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