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谈:遇到治不了的病怎么办? 2024-05-30 20:22:09 照理说从古到今,如果从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程度来看,对于疾病的攻克我们应该是越来越胸有成竹,然而越来越多奇怪的病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病越来越难治。究竟是顽疾进化的太厉害?还是我们对自己太漠不关心?为何高明的老中医说:病不过两类,病人不过两种呢?让一起听听八十岁老中医送给病人的真心话。今天晚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他拜访贾老的经历。贾老八十多岁,生活自理,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不是医生却有着医者的胸怀,医道的深刻。老师说他拜访贾老最大的收获不是医术上的精进,不是医道上的理悟,而是收获到从所未有的淡定。贾老说:我虚度八十多个春秋,见过人世间种种,总而言之,人这一生,忙忙碌碌,若失去了心头的淡定,一切都不再受用。老师问贾老说:遇到治不了的病怎么办?老师问道:找自己看?怎么看?贾老想了一下说:有句话叫“小病从医,大病从死”,人这一辈子谁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生死把病老都包括进去了。要是能把握生死,那大病小病、早衰晚衰,都不算是什么事儿了。贾老反问一句:你一天要看多少病人?老师说:曾有术士给我算了下说,一排长凳三十六人最宜。现在经常都超出这个数目。贾老笑着说:在我看来,你每天每年都在看两个病人。老师沉思……贾老说:病有千般,不离阴阳。人有万种,总是名利。《伤寒论》上说:“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为名利是务。”这病看来看去,不是名病就是利病,也没啥搞头。在我看来,治名利病比治身体病要重要些。贾老说完,哈哈大笑。我们听了后,也警醒不少。想到我们学医的人都知道《伤寒论》,都会用到里面的方子,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伤寒论》的序言读懂读透呢?张仲景当时就在悲叹:“趋世之士,驰尽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张仲景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感伤的可不是表浅的生死,而是人心的沦丧,以及世风的难救。 老师说:我看最多的病人都是年轻的时候,长期身体透支过度的。现在医疗保健应该说是相当好的,从古到今很难有现在这么好的卫生条件,但病却越来越难治。经常有五六十岁的人来找我开壮阳酒;有颠倒昼夜脸上长满痘的人来找我开美容方;有三高却经常应酬于歌舞厅的老板来找我开降三高的药;还有常年喝酒抽烟的病人来找我开清肺护肝的中药;甚至还有父母买着油辣条给小孩子一边吃一边找我治疗食积。当然还有暴饮暴食,无肉不欢,乃至身体吃走形的贵妇来找我开减肥茶……我虽然觉得自己医术每年都在长进,却发觉很多疾病已经远远超出药物的治疗范围。难道我们医病用药这条路子走错了?贾老听完后说:这条路没错!他们会病,是因为他们被身体的欲望牵住:他们知道来找医生,是因为他们恐惧死亡,害怕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失去享受各种快乐。我早年也做过多种工作,也曾经因为工作而严重透支身体。后来想想,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舒适安定;但拼命地工作,不就反而事与愿违了吗?为工作而工作,反倒失去了原有的安定。这样,追求的东西,跟原本安定生活的方向却越来越远。正如下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年轻人都很迷糊,等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有些清醒了,才知道所做皆非,虚度光阴。这样的觉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永远都是来得太迟啊。老师又说:病人都不容易,他们有些找遍全国名医,眼神里充满焦急、恐惧与不安。我可以肯定这眼神里面病痛不会超过三成,另外七成都是对疾病与死亡的恐惧。贾老说:没错!境由心生,心灵是引导身体的。心扭曲恐惧,身体就随着扭曲恐惧,小病变大;心淡定从容,身体就跟着淡定从容,重病变轻。老师说:贾老的意思是生病的人比平常人更需要淡定,医生最好是不仅能给病人医药关怀,还能让病人减少对病、死的恐惧。贾老点头继续说道:医生要修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任何物质的帮助都比不上一颗真心的关怀;在真心的关怀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让人得到真正的温暖。如果医生跟病人只是在做利益交换,那么医生跟病人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大家都是输家。从人的一生来看,每个人都会死,死的方式各不同。有很多人荡尽家产,希望活下来,结果发现不过是加速了死亡的速度。我一个朋友得了食道癌,在医院里面医生说活不过三个月了。这老朋友家属也没有跟他说是得重病,只是拿了点药回家。回老家跟他说,没啥大事,吃吃药就行了。这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也是蒙在鼓里,天天还下田地里干活。结果三年以后仍然健在,搞得医院很难堪,还怀疑是不是下错诊断了。倒是很多根本没有食道癌那么可怕的病,这些人反而被吓得魂飞魄散。所以做医生最大的能耐不是断病人的生死,而是即使面对死亡,也能让病人的心平静下来。 赞 (0) 相关推荐 养生先养性|从秦可卿的病看性格决定健康 本文为10月11日我即将开讲的九型养生讲座而写. 看病时能问到病人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是好医生,可惜生活中好医生少,好的中医就更少.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国士大夫多有& ... 纪实——《从医生到觉醒者》 地 图 不 是 实 际 的 疆 域 ---由"分裂症"想到的 "分裂症"是我上班学会的第一个病名.那时候啥都不懂,听老师讲解,看看教材,结合眼前病人的表现,依猫 ... 对话李辛 | 建立精神主体(上) 今天 动静自在的槿川邀请李辛老师为读书会的书友们做了一场名为<精神世界.传统与健康>的直播分享.这次直播,李辛老师以回答书友提问的方式,围绕着建立精神主体.拓展精神空间以及身心健康的话题展 ... 身病为标,心病为本,“身心同治”是关键 大家都知道身心是相互干涉相互影响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身体的能量场和心理的能量场是正相关的.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 很早就肯定了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 UC头条:老中医谈: 遇到治不了的病怎么办? 照理说从古到今,如果从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程度来看,对于疾病的攻克我们应该是越来越胸有成竹,然而越来越多奇怪的病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病越来越难治. 究竟是顽疾进化的太厉害?还是我们对自己太漠不关心?为何 ... 老中医谈: 遇到治不了的病怎么办? 照理说从古到今,如果从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程度来看,对于疾病的攻克我们应该是越来越胸有成竹,然而越来越多奇怪的病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病越来越难治. 究竟是顽疾进化的太厉害?还是我们对自己太漠不 ... 老中医谈如何治结节肿瘤 2味经典方见效快 老中医谈如何治结节肿瘤 2味经典方见效快 李可 引火汤 案例 李可 引火 案例 8六经辩证歌 李可老中医谈“龙雷之火 温氏奔豚汤治 一周前黎明,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忽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窜至右太阳,约3-5分钟发作1次.每日如此重复发作10余次,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则如常人.便燥口干,双膝 ... 赤脚老中医无私公开: 治脑血栓特效方, 止血活血又通络, 百治百效 看到好方子都爱记在本子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尽管不是个个效如桴鼓,有个方子沉淀了40多年,至今仍然被使用,效果还是那么好. 1976年,<赤脚医生杂志>发表了姜得喜先生用自拟涤栓散治疗偏瘫 ... 学一招,名老中医张达旭治遗精经验方 导读:桂派名中医张达旭治疗遗精的通用和分型方剂. 名老中医张达旭治遗精经验方 张达旭, 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擅治各种疑难杂症. 张老认为,遗精是指成年男子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流出 ... 口干是个简单症状,有3个病机,治法各不相同,看老中医怎么辨治 口干是个简单症状,有3个病机,治法各不相同,看老中医怎么辨治 老中医谈中药讲解: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研究体会,肝好更健康 慢性乙肝在我国是一种很常见又很难根治且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疾病.其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肝硬化.肝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对慢乙肝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中药.针 ... 哥是“老中医”,专治脑梗死~ "痰热证"从中医药角度来说,应该"清热化痰,通腑泻热". 高利教授强调:"我们使用中药不能光看它有什么作用,我们吃的东西也不能光看它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