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杀母奇案,看罢方知,“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之真谛
本文为历史真实案件记述,旨在:
「破解犯罪心理,捍卫人间正义!」
「探查人性阴暗,杜绝犯罪发生!」
宋朝天禧年间的处州,有一位姓程的知州,此人善断难案、奇案。比如他曾经办理过的一件离奇杀母案来说,不但将真凶绳之以法,还让许多人明白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这句话的真谛。
程知州在天禧三年参加科举并以进士甲科及第,因此初入仕途就被委以重任。可惜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最终被朝臣陷害,从京官贬到了处州当了一个小小的知州。
但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到了地方之后,反而可以让他大展拳脚,为一方百姓谋福。尤其是在刑狱断案方面,更是展现出了超与常人的能力。
有一天程知州在府衙内处理公务,突然听到有衙役前来报告,说城中发生了人命案,城东的李家人发现母亲被人杀害。程知州听闻马上放下手中工作,带着府中衙役以及仵作前往案发地点。
到达现场,但见李家母亲身中数刀倒在了城南陈家门口的台阶上,地上满是鲜血。而尸体的周围,跪着身披孝衣的李家兄弟,他们一边哭泣一边大喊陈家是杀人凶手。
见到此状,程知州就命人将两家人带回大堂,并安排仵作将李家母亲的尸首带回继续做深入的查验。
升堂之后,程知州先询问陈家:「李家母亲为何会死在你家门口?你们两家可有什么冤仇?」
李家人答道:「回禀大人,李家母亲为何死在我家门口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两家从祖上开始就结下了仇,直到现在也未曾化解。」
程知州接着问道:「那你们近些时日可有过矛盾或争端?」
这时陈家人就显得有些不自然,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什么。最后还是陈家老大吞吐道:「前几日确实有过争端,而起因就是两家在乡下几亩地的划界问题。当时两家发生了争执,我们就将李家小儿子打伤在地。」
此时程知州怒呵斥道:「打伤人本就不该,现在怎么连李家母亲也杀?」
陈家人一听此言顿时乱作一团,尽管口口声声说是冤枉,但李家母亲死在自家门口,也真是百口难辩,喊了几声冤枉后竟都痛哭起来。
「行了,你们不要在本知州面前演戏,都给我押到大牢里去。」说罢众衙役就把陈家人押入大牢。
陈家人被押走之后,程知州开始询问李家兄弟:「你们何时发现母亲被杀?」
李家老大答道:「回禀大人,母亲昨夜彻夜未归,我和兄弟们寻找未果,直到今日清晨才发现母亲死在了陈家门口。想来肯定是前几日因为划界问题怀恨在心,才将母亲掳走并将其杀害。」
程知州听完之后安慰了李家人几句,并当场表示,一定会将有罪之人绳之以法。
退堂之后程知州一边嘱咐衙役出去办几件事,一边和师爷聊了起来。程知州问师爷:「师爷你觉得陈家人是否就是凶手?」
师爷果断答道:「证据确凿,两家人本就积怨颇深,如今又添新怨,做出杀人之事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此案可断,就是陈家人杀了李家母亲。」
然而程知州接下来的几句话让师爷语塞。程知州说道:「不然,你想想,从昨夜李家母亲失踪,到今早发现尸体,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李家兄弟竟然都穿着孝衣,这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
「此外,你见过哪个凶手在自家门口杀人还不处理的?难道等着别人来抓他吗?因此可以断定,这李家母亲并非陈家所杀。而现在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李家兄弟自己杀害了母亲来嫁祸、」
听到这里,师爷惊得有些说不出话来,为了报复仇家,真的连母亲的敢杀吗?
就在此时,出去办事的衙役已经返回并说道:「回禀大人,小人已经查明,李家人的孝衣是案发前两天做的。此外调查了李家周围的邻居,得知李家母亲身患重病,已经到了无法行走的地步。」
「好,那还等什么,派人去把李家兄弟抓来,让我来二审杀母案。」
不一会李家兄弟被带到堂上,他们还以为这次上堂可以得到陈家人被治罪的好消息。但让他们没想到,程知州将他们前几日购买孝衣的证据拿了出来,随后接连的质问都让他们哑口无言。
眼看计谋被拆穿,李家人也最终说出了实情。
原来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之后,他们非常恼火,想找个办法进行报复。此时母亲说自己重病在身活不了多久,让儿子们趁着夜幕将她带到陈家门口并杀死,然后就去衙门报官,说是陈家杀的人,这样便可报仇。
古代讲究孝道,李家兄弟起初不愿意这么做,但母亲却非常坚持。无奈之下兄弟几人还是决定听从母亲的意见,为此他们事先准备好孝衣。一来可以让场面更加逼真,二来可以略尽微薄的孝道。
程知州听完之后不觉内心翻涌,随后大喝了一声:「糊涂,真的好糊涂!你们这是在害自己。」
最后,陈家人无罪释放,李家兄弟因为杀母而被判刑。
这件案子奇就奇在杀母的过程和原因。居然是母亲主动要求,儿子们一刀一刀执行。而这背后的原因竟然只是为了报复。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李家和陈家的祖上种的是恶因,后人则要承担恶果。而这起案件也让人想起了一句经典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如果两家祖上能够不拘小节,宽容大度,两家人的子孙就不会闹出人命案。再如果,两家人在这次土地划界问题上,能够心平气和地好好解决,那么母不死,儿不罪,多好的结局。
都说人活一口气,但这一口气不是怨气,闷气,丧气和脾气而是正气、人气、骨气和客气。为人处世时大家互相谦让,任何矛盾都可化解。即便不是为了自己,也要看看后头。
参考资料:《古今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