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艺术:运用之妙
《行军篇》
本篇讲了不同地形的注意事项,以及观察敌情判断的要诀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实用的军事技能,今天因时代变迁,反而价值不大。
所以,战术细节看看就好,主要是背后的深度思考。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孙子说,部署军队、观察判断敌情都应该注意:行军通过山地,要靠近山谷,但要在高处向阳的地方扎营,在高处视野开阔,便于防守;敌人占领高处,不宜去仰攻,这是在山地行军扎营的处置办法。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渡河之后,要远离河流驻扎;敌人渡水而来,不要迎击它于水上,而是应该在岸上等着,等他刚渡过一半再打,这样最好;如果你想和敌人交战,敌人还没渡河,你不要在岸上等着,离远一点,不然敌人就不肯渡河了;沿河驻扎军队也应驻在高处,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用兵的方法。
孙子说:要“令半济而击之”,等敌人渡河一半的时候,我们再去攻击他。
但《孙子兵法》不是秘密,你读孙子,你的对手也读孙子,为什么他会笨到半渡来给你打呢?可见,现实中远没有这么简单。下面,我举三个例子,大家感受下实战的复杂。
1、韩信。
韩信灭齐时,项羽派大将龙且率军救援齐国,汉军与齐楚联军隔着潍水布阵对峙。
韩信和龙且都读过《孙子》,都知道“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所以他们隔水列阵,谁都不敢先出手,就是怕被对方趁机半渡而击,这个时候,谁先出招谁吃亏。
但高手用兵,往往不拘泥,不生搬硬套兵法,而是因形势情况而动。由于韩信是深入敌境,军粮给养是难题,拖下去对汉军不利,所以韩信要想办法速战速决。
韩信下令连夜赶制一万多个口袋,袋中装满沙子,在潍水的上游堵住河水。次日,韩信率军渡过潍水,向龙且发起攻击,之后又假装不敌撤退。龙且高兴道:“我早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鬼。”遂率军渡潍水追击韩信。
于是,韩信下令上游埋伏的士兵移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汹涌的河水顺流而下,将一大半齐楚联军阻截于潍水东岸。渡过潍水的齐楚联军变成孤军,军心大乱。
此时,韩信军回师猛攻,杀死龙且,潍水东岸的齐楚联军四处溃散,韩信乘胜追击,一举灭齐。
龙且在汉军后续部队还在渡河,先头部队攻击不利败退时,发动攻击,龙且的这种战术称为“半渡而击”。但是被韩信算计,渡河的龙且军反被半渡而击。
2、刘备。
孙子说,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里应战,而是应该在岸上等着,等他刚渡过一半再打,这样最好;如果你想和敌人交战,敌人还没渡河,你不要在岸上等着,离远一点,不然敌人就不肯渡河了。
进一步引申,如果你不想和敌人交战,就应该在岸上等着,阻止敌人顺利过河。
再看《三国志·郭淮传》,有一段更精彩的运用。
夏侯渊兵败被杀,魏将郭淮收容溃兵,各营刚安定下来,刘备就引兵攻过来了。
面对即将要渡过汉水的刘备军,魏军该怎么办呢?
魏军众将觉得敌众我寡,刘备又是乘胜攻击,按照《孙子兵法》所说,我们不想打,那就应该在岸边摆下阵势,挡住刘备不让他渡河。
郭淮说:“不对。如果我们依水为阵,就是在示弱,刘备也看过兵法,他一看就知道我们是怕了,不敢跟他打。不如远水列阵,引他过来,等他渡过一半时,再攻击他。”
于是,魏军远水列阵。刘备看魏军新败竟还敢一战,而且还想玩“半渡而击”,看来实力尚存,就没敢轻易渡河,撤兵走了。
孙子说,“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现在魏军初败,实际上是不欲战不能战也不敢战,他们却反其道行之,远离河岸列阵,做出要半渡而击的强硬态势。让刘备以为,他们是“欲战者”。
学习兵法,从来不是死记硬背,通过表象看透本质,方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苻坚。
淝水之战中,谢玄让人找苻坚谈判,要求过河以后摆开架势,来个决战,否则隔河相对,没办法打。
苻坚自觉兵多,又想先假意撤退,待谢玄半渡之时,来个“半渡而击”。没想到,他的部队刚一后退就乱了,又有叛徒在军中大喊“败了,败了”。导致原来的假撤退,变成了真溃败,被渡河而来的晋军趁乱追击,苻坚大败而逃。
看到没有,同样是“半渡而击”,几乎每一次实战都不同,怎么用才是关键。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通过盐碱沼泽地,要迅速通过,不可逗留;万一和敌人在盐碱沼泽地带遭遇,一定要傍依水草而背靠树木,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用兵的办法。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主要的翼侧和后方应倚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区用兵之法。掌握以上四种地形的用兵原则,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四周部落的原因。
这些原则听起来很琐碎,很啰嗦,却是古代将军必须懂的。最难的是,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当年马谡之所以失了街亭,原因就在于生搬硬套地使用兵法。诸葛亮指示他依山傍水部署兵力,他却骄傲轻敌,自认为精通兵法,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认为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在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丢失了街亭。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大凡驻军总是选择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要求向阳,不要背阴;靠近水草,保持粮道供应,驻扎高处;这样军中没有各种疾病,也就是胜利的保证了。在丘陵堤防地带,必须占领向阳的一面,并把主要的翼侧和后方倚托着它。这对用兵是有利的,能得到地形的辅助。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上游下雨,水沫冲来,要徒涉的,应等待水流稍定,然后才徒涉。
渡河时,若发现河水浑浊,水面有泡沫,那就说明上游有大雨,河水一会可能会暴涨。如果此时渡河,可能渡一半,河水暴涨,就给淹死了。所以不要渡,等一等,等水面平静了,水势稳定了,再渡。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凡是遇上天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靠近。我们应远离这六种地形,让敌人去靠近它;如果在这六种地形附近和敌人交战,我们应面向着这六种地形,而让敌人去背靠着它。
用兵的关键,是抢占有利地形,若碰见六害绝地,我们离得远远的,面向它,等敌人来,把他挤进去。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进军路上遇到险要之地、湖泊沼泽、芦苇、山林等等容易隐藏的地方,要仔细搜索,防止敌人有伏兵或斥候。
下面讲“相敌三十二法”,通过各种信息感知手段观察敌情,透过各种表象、假象判断敌情。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敌人离我们很近,却不动,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人离我们很远,却派部队来挑战,是想诱我前进;如果敌人驻扎在开阔平坦地带,地形肯定对他有利,他想诱我们过去决战。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无风而许多树木摇动的,是敌人隐蔽而来;如果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鸟突然高高飞起,说明下面有伏兵;野兽吓得乱跑,是敌人藏在树林中,偷袭过来了;尘土高而尖的,是敌人的战车来了;尘土低而宽广的,是敌人的步兵来了;尘土分散而成条状的,是敌人在砍柴;尘土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人正在扎营。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敌人派来的使者言辞谦卑,而我们斥候发现敌人正在加紧战备,这是敌人在麻痹我们,让我们松懈,而敌人准备进攻了;言辞强硬而摆成前进姿态的,是准备撤退;轻车先出动,部署在翼侧的,是在布列阵势;尚未受挫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敌军士兵奔走,展开兵力,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着和我交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
西方有谚语说:“人们相信一些事情,只是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别人制造的假象,如果符合你的期望,你就会信心满满,甚至得意洋洋的认为“果然不出我所料”。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斥候去侦察,如远远看到敌军倚着兵器站立,证明他们饥饿疲惫,军粮没了;如果看见敌人出来打水的人,打了水自己先咕咚咕咚喝一通,证明敌军营中没水了,都渴得不行;敌军见我有利可图而不能进取的,证明他们士卒疲劳,没有战斗力;看见鸟儿在敌营聚集,就知道那已是一座空营了;敌人夜间惊叫,是恐慌的表现;军中惊扰纷乱,是敌将没有威望,不稳重;旗帜摇动不整齐的,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军吏无故发怒,表明敌人已经厌倦了;用人吃的粮食喂马,把运粮的牛杀来吃了,树枝架着煮饭的陶锅没了,部队不返营舍的,是准备死拼的穷寇;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的,是敌将失去人心;不断赏赐将士的,表明敌军已经无计可施;不断处罚部属的,表明敌军处于困境;先粗暴严厉然后又害怕部下的,是因为将领太不精明;敌军来使态度委婉谦逊的,是想休兵息战了。敌军盛怒出阵,但久不交锋又不撤退的,必须谨慎地观察它的企图。
孙子的“相敌三十二法”,背后的哲理是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即通过微小的变化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事物发展的开端预知其结局。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举个例子,当年大庆油田开发,为表彰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不懈奋斗精神,报纸上刊登了一张王进喜的照片。照片上,王进喜穿着厚厚的棉袄,头戴“大狗皮帽”手握着钻机手柄,身后是一个井架。
看似一张普通的照片,日本人却分析出了大庆油田的位置,炼油能力等一系列信息,并因此拿下了中国几千万的炼油设备采购订单。
除了见微知著,“相敌三十二法”还表达了,凡事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经典电影《教父》中有个桥段,教父柯里昂说: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在看待问题时,能够抓住这个事件背后的“根本性”运作逻辑,你能够理解它真正的前因后果,而不是被这个事件的表象、无关要素、感性偏见等影响了判断。
比如《毛选》第一卷开篇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高手如主席,一上来就直接抓住了本质问题。
再看现在名声不太好的马云,他曾经说:物流公司的本质不是要谁比谁做的更快,物流的本质是真正去消灭库存,让库存管理的更好,让企业的库存降到0。只有这个目的,才能达到所有的物流的真正的本质。
不管他对物流理解是否有偏差,大佬的思维模式都差不多,他们总是先抓问题本质,然后就知道该干什么了。
就像《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能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表象只是虚妄,并不是真实状况,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再说个例子,为什么很多明星带货翻车,连个杯子都卖不动;而网红带货场场爆满,甩明星几条街?
网上有很多分析,但都停留在表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人性自私。
粉丝喜欢某明星的电影或唱的歌,他们愿意花钱买电影票或演唱会门票,这是愿意付费的全部。粉丝给明星付费,是单向付出,所以付出是有限的。
比如我喜欢黄渤,黄渤的电影票我会买,但他如果叫我去买手机,对不起,我要货比三家。
网红带货不一样,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价格,他们的标签是能给粉丝带来便宜的商品。如果有一天,某网红卖的商品比其他人贵,粉丝立马就都跑了。
粉丝买网红带的货,不是因为网红唱歌好听,也不是演技好,而是粉丝相信网红能帮他们省钱。
所以,明星带货肯定比不上网红,它的核心不是流量,而是人设不同,品牌标签不同。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兵力并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兵力,判明敌情,选用优秀人才,也就足够了。那种既不深思熟虑而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俘虏。
股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买对的股票上仓位更多。
索罗斯当年赌英镑会贬值,负责索罗斯日常交易事务的是德鲁肯米勒。公司的15亿美元押注即将到期兑付,德鲁肯米勒正在考虑进一步增加头寸拨备,甚至建议把所有现金都押上。
索罗斯说:“这太荒谬了!”“你知道这种事情多久才能出现一次吗?”“信心十足但是只投入很小的头寸,这么做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的情况是:他们加上了杠杆,押上了100亿美元。结果索罗斯大赚10亿美元。
德鲁肯米勒后来说:“当你对一笔交易充满信心时,就要给对方致命一击。索罗斯对我不多的几次批评,都是因为我对市场判断正确时,没有最大限度地抓住机会,扩大胜果。”
巴菲特在2010年写给股东的信中也说:“好机会不常来。天上掉馅饼时,请用水桶接,而不是用顶针。”
一旦机会来临,就一定要敢于下大注。浮盈加仓,让对的股票仓位越来越大。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士卒还未曾亲近依附之前就用处罚去管理,他们就不会心服,心不服就很难使用。反过来,士卒已经亲附,但你却不能严格执行军纪,那这队伍也不能用于作战。所以要用柔的手段去笼络他们,用刚的手段去管束他们,这样就必能取胜。
西点军校对领导人训诫有一条:心里装着手下人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
“文”是怀柔安抚,是胡萝卜;“武”是军纪军法,是大棒。胡萝卜加大棒,才能打造必胜之军。
驯化动物,对训练军队有启示。动物不懂人话,但能理解人发出的信号,甚至非常低等的动物都懂。巴甫洛夫讲条件反射,无非是两条,一是食物,二是鞭子。
驯化,就是让动物记吃记打。训练军队也一样,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管理学的本质,也是萝卜加大棒。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平时严格贯彻条令,管教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时不严格贯彻条令,不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贯彻执行的,表明将帅同部属之间相处融洽。
素,即平素,平时。素行,很重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是千日,是平时。
晚安~
越是复杂的计谋越是不稳定,越是容易出破绽。阴谋论只是满足大众而臆想出来的。比如你跟他讲宏观经济的逻辑,他不懂;但你跟他讲,有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他立马就懂了。现实世界靠的是阳谋,像孙子兵法就是阳谋,都摆在这里,看你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