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期末考前小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期末考前小测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表中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1766年)

7414495

A.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曲辕犁、筒车开始使用

2.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已是一个“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贾户数千家”反映出汉口镇(  )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D.文化的兴盛

3.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这现象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B.商品经济发展

C.手工业技术进步D.自然经济的瓦解

4.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5.如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开辟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D.清朝经济兴盛

6.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D.皇权高度集中

7.康乾盛世时,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的是(  )

A.南京B.松江C.无锡D.北京

8.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   、甘薯、   、花生和   等农作物。

10.明代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其所产的    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三.材料题(共1小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材料二: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材料三:(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材料四:

时期

人口数

康熙时期

1.5亿

乾隆末年

3亿

(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2)依据材料二表格回答,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总结人口快速增长产生的消极影响。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期末考前小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清朝一统全国后,社会安定,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扩大耕地,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到乾隆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据题干框表信息可知,清朝耕地面积增加。清朝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A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答】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已是一个“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贾户数千家”反映出汉口镇商业的繁荣,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据“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可知,这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达。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答】依据图片“1700、1820年”可知,是反映清朝经济的发展。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皇太极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他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王朝﹣﹣清朝。选项ABC不是在“1700、1820年”时间,排除。

故选:D。

6.【解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解答】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在清代后来居上。康乾盛世时,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的是南京。

故选:A。

8.【解答】题干材料强调的是1381年山西与全国总人口的数据,说明当时山西人多,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明朝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大大提高了山西人外迁的积极性,他们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促进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材料未提及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故选:A。

二.填空题(共2小题)

9.玉米;马铃薯;向日葵。

10.景德镇,青花瓷器。

三.材料题(共1小题)

11.(1)雍正帝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生产。

(2)变化: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因素: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人口数量增长。

(3)表现: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等。

(4)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从而使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影响: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