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诗神作,却被华罗庚写打油诗调侃,诗迷:数学家也有懵圈时

2021-05-20 10:30

华人号:中国文化

文科生和理科生对待很多事情,在理解上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

笔者还记得上高中晨读时,读到名句“雪花大如席”,硬是被隔壁理科的小哥哥笑了一顿。他问我:“你背的啥,哪疙瘩雪花能那么大?”后来我跟他说“这是李白写的诗”,他还把诗仙鄙夷了一顿。

如果说李白这诗只是一个幽默的夸张,那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有些诗词则完全是“胡扯了”。比如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和张仆射塞下曲》第三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的作者叫卢纶,唐代有名的诗人。说起来卢纶也确实不容易,当年他是多年考进士不中,后来好不容易遇到贵人提携,当了个芝麻小官,又被送去了边塞。一个书生到了边塞,卢纶便寄希望于写几首好的边塞诗,好在诗坛混出点名堂,于是这组塞下曲便问世了。

正如他所希望的,有了这组诗,他确实在唐代诗坛站稳了脚根。在后来的1200多年里,这首诗都被当成了唐代边塞诗神作,被宋元明清等众多文人模仿。

但就是这样一首作品,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起发了一场不小的文理争论。事情是由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文章开始的,华罗庚读完这首诗直接表示无法理解,按诗迷的话来说就是:数学家硬是被唐诗给整懵圈了。

为了调侃此诗,华罗庚还专门写了下面这首打油诗: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风高夜,怎得见鸟飞?

华老的诗写得虽然谈不上什么意境,但却写出了很多人的疑问:明明是下雪的冬天,天上哪来的大雁?就算有大雁,按它们的习性又怎会在大晚上的高飞?

这首诗写完,华老还善意地提醒大家:学贵知疑。意思是我们读书时不要只顾着死记硬背,古人也会有错,咱们要有质疑精神。这种学习的方法,自然是值得点赞的,但关键在于:人家卢纶真的错了吗?对此事,很多诗迷无法认同华老的说法。

有一部分来自北方的诗迷,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卢纶没有错。他们表示北方的冬天仍然可见一些孤雁来回飞,它们可能是离群的大雁聚集起来的。卢纶本身就是要表达将士们不畏寒雪的豪情,用孤雁来类比正合适。

还有一部分诗迷认为,不管卢纶写的是真还是假,其实都不重要。对于诗词这类文学作品来说,理趣是为抒情和整体意境服务的,纠结于场景是否科学是没意义的。

真的是文科生的逻辑,理科生根本不懂?其实关于理趣和诗趣的争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它并非文理之争,而是一种创作方式之争。当年宋代文人就此,有过大量的讨论,最后以朱熹为代表的理趣诗占了上风。这样的结果,也直接导致了宋诗的文学性下降,但哲理性明显增加。

比如同样是登庐山,苏轼写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待事物的哲理。而李白则浪漫得很,写的是“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很难说哪一种写法更高明,但从目前唐诗和宋诗的流传度来,显然唐诗要更受欢迎。对此事,大家怎么看?

(0)

相关推荐